清朝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祈有多厉害?助力丁宝桢成一代清官!
《丁宝桢》电视剧正在火热播出,清同治年间,山东黄河沿岸暴雨频发,导致河堤崩塌,沿岸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丁宝桢把济南知府邵宇宵找来商量对策,向朝廷奏请150万两银子修复贾庄堤坝,邵宇宵却连夜写信给朝廷中的恩承告密。
恩承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一向看不惯丁宝桢的作为,收到邵宇宵的来信,又听说丁宝桢向朝廷要钱,他进宫来找慈禧告状,诬陷丁宝桢渎职,比往年多要了80万两,推荐王廷义去监督丁宝桢。
丁宝桢来藩库取银子,王廷义已经把库里的银子登记造册,全部封存要送往京城,只留下一些碎银子给丁宝桢,丁宝桢坚持要十二万两,王廷义打着朝廷的旗号相威胁,丁宝桢发誓倾家荡产也要修筑堤坝。
丁宝桢自愿拿出一万两银子治水,还号召官员们都出钱出力,又贴出告示让百姓筹款,但这些钱对治水来说是杯水车薪,迫不得已的丁宝桢继续上书军机处,找到恭亲王奕祈。
爱新觉罗·奕䜣,清末政治家,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帝的弟弟。长期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大部分时间身处权力中心。
恭亲王拜见慈禧太后,对老佛爷说:本来想拿出国库现有的50万两银子,给老佛爷修园子,让老佛爷好好享受享受生活,但是现在有四、五万的灾民聚集在济南府,如果不管,恐怕会酿成大祸。
慈禧太后把王廷义污蔑丁宝桢的折子拿给他看,说丁宝桢明知道黄河年年发水,不提前准备,反而回了贵州老家,这样的官你把钱给他有用吗?再说黄河年年发水,朝廷年年拨款治水,也没有见效,还不如修园子呢。
恭亲王耐着性子劝说太后:灾情蔓延,恐怕会发生民变,西北常年战乱,国库又异常空虚,万一山东再乱起来,恐怕无法收拾,老祖宗的规矩是赈灾的款子,哪是能动的呀。先把银子拨给丁宝桢,办不好让丁宝桢去背骂名,杀一两个总督巡抚的也不在话下,办好了,那是朝廷的帮扶,太后的恩赐,没有太后修园子省下的银两,他丁宝桢拿什么去治水?即使办不好,太后体恤民情的心意也尽到了。慈禧太后听完,心里痛快多了,立刻同意把银子拨给丁宝桢治水,还让曾国藩从直隶调粮。
对丁宝桢来说,恭亲王的这一番神操作才让他顺利拿到赈灾款,但无奈粮食迟迟不到,因为曾国藩自顾不暇,也没有多余粮食调给他。
丁宝桢亲自去现场调查黄河决堤的事,才知道河工们没有饭吃,他承诺两天之内把粮食送来。
正好赶上巡漕御史王玉运送漕粮路过山东,丁宝桢冒险求救,向王玉说明山东灾情紧急,万亩良田毁于一旦,如果再筹不到粮食,民夫不能将堤坝合拢,山东全境则毁,后果将不堪设想。幸亏王玉通情达理,思考再三,把粮食借给了丁宝桢。
丁宝桢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说明自己拦截漕粮的原因,慈禧太后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治丁宝桢的罪呢。
这时候,恭亲王奕祈又说话了:你把银子给他拨过去了,但是没有粮食,治理黄河的事情,必将前功尽弃,那前面给的那么多银子就打水漂了,丁宝桢估计也是这样的考虑,不能让治理黄河,功亏一篑。慈禧太后一听这话有道理呀,丁宝桢截粮一事就这么过去了。
综上所述:包括前面丁宝桢杀安德海,没有被慈禧太后治罪,也是因为恭亲王在慈禧太后面前一番恭维好话,把慈禧太后哄的没了脾气,才使得定丁宝桢在前方大施拳脚,估计如果没有了恭亲王帮他在慈禧太后面前说话,丁宝桢该不会干事情这么顺利吧。
历史记载:恭亲王弈欣原本在才干、体魄、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均优于咸丰皇帝弈宁,但是道光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弈宁。而未能继承皇位的弈欣被称为“铁帽子王”,但他在政治上依旧大有作为,是洋务运动期间清廷中枢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
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西人称之为“清 *** 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如果道光帝选这个儿子当了皇帝,估计就没有慈禧太后什么事了,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用如果来说,无论如何,恭亲王奕祈在中国历史上都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