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为什么起义后都成了军事将才?原因很简单
人们常说一个益友十分的重要,他们能够在沮丧时鼓励你,在你错误时指正你,在你求助时帮助你。
事实也是如此,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秀的朋友可以带动你一起变得更加的优秀,反之亦然。
然而,我国古代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原本就是一个混不吝的小混混,身边也只是一群酒肉朋友,但正是这样的人却成为了开国皇帝,而他的酒肉朋友也成为了军事将才,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出身底层,职业经验
没错,他就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邦出生贫寒,却不代表家里真的没钱,这里提到的“贫寒”是指祖上曾发迹过后落寞但家里还是小有余钱的人,不似底层的庶民吃不饱饭。
因而有一点家底的刘邦才能成为小混混,整天无所事事与朋友一同喝酒吃肉,再加上刘邦“见人说人话,见鬼谁鬼话”的高情商,使得他结交了各类行行 *** 的人,甚至被举荐为沛县的泗水亭亭长。
之后,他凭借“亭长”的职位,正式结交了一些朋友,如萧何、夏侯婴、樊哙等人,才造就后来的大汉王朝。
其中,被后来的刘邦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也是如此,他的家庭是普普通通的平民阶级。
特别是与其他两杰相比,无论与韩国贵族出身的张良,还是同拥有贵族权利可以佩刀的韩信,萧何的出身无疑很差的。
鉴于此,萧何哪怕腹有诸多才华,也只能在秦朝当一个小小的沛县主吏掾即负责管理沛县的人事和文书等内容。
不过,担任这个岗位的萧何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为百姓做事,或许是他出身平民阶级的缘故,他十分的了解和体谅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每次办事百姓无一不称赞他。
另外,萧何通过这个岗位不但积累了许多内政的经验,还对秦朝的法律这方面内容愈发的得心应手,这也为后来能够担任汉初宰相一职位打下了坚实的政务基础。
之后是夏侯婴,他同刘邦、萧何一样是基层 *** 官吏,为沛县的厩司御即专门负责养马驾车。
在担任厩司御时,他就刘邦的关系十分的亲密,甚至每次驾车送官吏和客人时途经沛县泗水亭都会找刘邦聊天,因而刘邦十分的信任他。
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夏侯婴积累了许多养马驾马经验,让他拥有了一手高超的驾马技术,这也让他能够担任后来的“太仆”职位。
最后是樊哙,他是三人中出身更低的同时还是一个卖狗肉的屠夫。
可不要小瞧屠夫,长期的屠宰生活让樊哙拥有过硬的心理和体魄,这为后来乱世的征战打下了坚实的武力基础。
正是他们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岗位上磨炼自己,才各自培养和加强了各自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在后来残酷的战场上活下去并继续打磨自己。
战场磨砺,发挥所长
其实,原本按照正常的轨迹,这些出身不高的人可能在这些岗位上干一辈子,一辈子也不会离开沛县一步。
可命运就是如此的无常。
当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事迹被广而告之的同时,刘邦因放了去往骊山修秦陵的刑徒成为了逃犯归隐当中,而樊哙依旧不离不弃的追随他的脚步。
据后来的史记中记载,正是这次的归隐使得刘邦和樊哙关系彻底的拉近,让刘邦异常的信任和重视他,
后来,秦末社会动荡,各地起义事件频繁。
不想继续隐居生活的刘邦受到起义事件的启发,他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下,开始在沛县轰轰烈烈的造反行动。
随着刘邦的起义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他身边的朋友也都各有机遇,飞速的在战场上成长着。
例如:夏侯婴他凭借一手高超的养马驾车技术,在缺少“御术”人才的刘邦队伍当中混的风生水起。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正如他驾车那样“快、准、狠”,不论是救援刘邦还是举荐人才均十分的敏锐。
而樊哙,前文提到他是一个深受刘邦的信任屠夫,于是刘邦便将其封为舍人,常伴刘邦左右在战场上保护他的安全。
当然,樊哙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早年的屠夫生活让他对战场的死伤毫无畏惧,故而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是冲在最前面无惧生死,被敌人畏惧。
渐渐的他成为了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不断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同时还磨炼出一种对危险和战场的直觉,愈发的无惧无惧,这正是这样他才能够直面项羽于“鸿门宴”当中拯救刘邦的性命。
而萧何呢?如果说樊哙是刘邦的信任的武将,那么萧何便是他重视的文臣,二人一武一文皆为刘邦的左膀右臂。
萧何,前文中提到他是一个十分熟悉政务的文臣。
每当刘邦打下一块土地的时候,对内他清点战略物资做好数据统计方便,对外安抚百姓,将打下土地真正的变成刘邦他们地盘。
可以称萧何是刘邦征战的最强辅助,不仅处理战场所有后勤的工作,还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共同进退,因而他十分了解战士们的情况,方便人员的调动管理。
后期就是他发掘了张良、贾谊等军事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以上种种皆可以看出正是在战场上遭受的一切,刘邦的酒肉朋友们才能被慢慢的打磨成为了一块块出色的美玉,成为出色的军事人才。
这些朋友真是“酒肉朋友”吗?
实际上,纵观刘邦身边军事出色的友人,他们自身的才华是不容忽视。
比如,萧何自身的内政能力和军事能力。不论是在长平之战中的建议,还是后来改革赋税、加强军备等措施都表现了此人才华斐然。
再比如,夏侯婴拥有自知之明之心,他深知有多少能力揽多大的活,将自己在驾车上的才能发挥了极致,不断的作为先锋出战。
就连出生更低的樊哙也有出色胆气和打仗天赋,这才让他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得以封将、封侯,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
此外,战场上是最能淘汰无用之人的地方。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当然不全是有才能的人,但经过战场的洗礼以后,留下来的人却是有着一技之长不简单的人物,因而才会产生“酒肉朋友”都是军事才能的错觉。
总结:
最初,刘邦和他的酒肉朋友的出生都不高,但他们最终封将封侯晋升高门、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就连问鼎天下成为皇帝也大有人在,这均与年轻时期的磨砺有关,更与他们自身的才华有关。
后来,他们又经过时间和战火的磨砺之后,淘汰了真正的“混子”,留下来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造成了“酒肉朋友”是军事人才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