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电影与现实--俄罗斯二战片中的德国坦克及装甲部队小考

世界历史8个月前 (11-14)61

拜CG技术及设定上的进步,近年来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国家所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在画面细节上突飞猛进,本文就围绕三部此类型片,考证其中德军坦克及部队的历史背景

2009年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电影《第聂伯河防线》(Днепровский рубеж)描述1941年7月间德国入侵苏联初期,在今白俄罗斯共和国东境莫吉廖夫(Mogilev)的围城战役,历史上为斯摩棱斯克会战的一部份。

片中的德军装甲部队应该是攻城主力第3装甲师。此师在巴巴罗萨计划中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Panzergruppe 2)第24军。

苏德战争开始时,德军装甲部队的骨干是三号坦克G/H型,且大部分都已由原本火力不足的3.7 cm KwK 36 L/45坦克炮改装为5 cm KwK 38 L/42坦克炮。电影中将火力强化后的三号坦克G型做得很逼真,但战斗中炮塔所有舱盖都打开不知道是什么意义。

当时作为步兵支持的7.5 cm KwK 37 L/24短炮管四号坦克,在各装甲师中的数量仅为三号坦克的1/5至1/3,而装备7.5 cm KwK 40 L/43长炮管的四号坦克F2 (G)型则要等到1942年3月才开始量产。在此时期,一号及二号坦克已退居侦察支持及侧翼包围角色。

战争中后期常见的装甲裙板(Schürzen)在此时尚未出现。装甲侧裙是基于与苏军交战的经验,为了抵御苏军惯用的反坦克步枪而发展。因此坦克在垂直装甲薄于40毫米与30度倾斜装甲薄于30毫米的部位均以装甲侧裙防护。

装甲裙板在1943年2月底冯•曼斯坦因元帅指挥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期间刚完成测试,同年3月即由希特勒下令加装于突击炮、三号坦克、四号坦克及豹式坦克。战场加挂装甲裙板由6月开始,正好赶上7月在库斯克突出部发动的堡垒作战(Unternehmen Zitadelle)。

苏德战争初期的第3装甲师师徽仍延用横放的E,象征该师根据地柏林的地标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

但此徽章为倒很快置的卢恩古字(Runes)的z (直立三叉状)再加上外圈的符号所取代。卢恩古字为公元二世纪至十二世纪间用以拼写日耳曼语的字母,之后在八世纪至十二世纪间逐渐转以欧洲基督教信仰圈通用的拉丁字母。

此徽章与1958年英国核武裁减行动组织(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CND)所设计的CND和平标志相仿,但两者并无关联。在库尔斯克之战后,第3装甲师的师徽也再次变换为倒Y附加两短杠。

由于第2装甲集群(1941年10月后改称第2装甲集团军)由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Heinz Guderian)所统领,因此片中坦克的右前方履带挡板漆着字母G。这也是电影考证的功力。然而,德军惯用的炮塔编号却付之阙如。

在苏德战役初期,第1装甲集群由冯•克莱斯特将军(Ewald von Kleist)所统领,所属车辆也漆有字母K。而霍特将军(Hermann Hoth)的第3装甲集群及霍普纳将军(Erich Hoepner)的第4装甲集群也有同样的作法,但不如前两者广泛。

2016年俄罗斯电影

「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即「潘菲洛夫师的二十八近卫军」(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гвардейцев дивизии Панфилова),隶属苏联第16集团军步兵第316师步兵第1075团第2营第4连。

1941年11月16日莫斯科攻防战期间在杜博谢科沃(Dubosekovo)防线不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第46军第2装甲师的攻势,号称在击毁18辆德军坦克后全数牺牲。

但次日由新闻媒体宣传,成为轰动全国的英勇事迹。同日步兵第316师亦因此而授予近卫军称号,更名为近卫步兵第8师。

11月18日该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在位于杜博谢科沃东北15公里村落古谢涅沃(Gusenevo)的战地指挥所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遭遇德军迫击炮攻击,因采访现场空旷无可掩蔽而为炮弹碎片击中阵亡。

潘菲洛夫少将在翌年追晋为苏联英雄;该师也以其为名。

不过全数追授苏联英雄头衔的

「潘菲洛夫师的二十八近卫军」

(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гвардейцев дивизии Панфилова),却在1948年经苏联 *** 调查后证实为虚构故事。

事实上在当年杜博谢科沃的攻势中,德军并未蒙受重大损失(第2装甲师当日战报中并无全损坦克);这28号称牺牲成仁的苏联军人中也有6名幸存,且皆隐姓埋名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015年6月,俄罗斯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馆长谢尔盖米罗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访问,公开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是不存在的神话故事。他的言论遭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长佛拉迪米尔梅丁斯基的强烈谴责。

但不久之后,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档案馆就在网上公布了1948年苏联军事检察官的调查结果,结论是《红星报》的记者捏造了这个故事的细节。

2016年3月16日,谢尔盖米罗年科宣布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请辞,同时否认是基于外界压力才请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专注于科学上的工作”,并说:“如果这不是我的决定,你觉得我会吭声不出吗?[…] 我离职一事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同年10月,文化部长梅丁斯基为潘菲洛夫28近卫军辩护,表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造的;即便没有潘菲洛夫这个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个不容干犯的的神圣传说。会这样做的人都是丑恶的 *** ”

历史上参与此役的第2装甲师在1941年5月初结束巴尔干战役,同年9月中旬整补后投入东线战场时,装甲力量编制为63辆二号坦克、105辆三号坦克、20辆四号坦克、6辆指挥坦克。因此仅能以电影所呈现的数辆小规模使用四号坦克作战。

由片中车体战斗室前方无段差装甲形式特征可判断为1941年4月开始量产的四号坦克F型,为四号坦克前期作为步兵支持用途的最终衍生型。

1942年3月起以此衍生型换装7.5 cm KwK 40 L/43长炮身坦克炮作为反坦克用途的该型称为四号坦克F2型,并自同年6月起改称四号坦克G型。

根据车体正面的方形机枪射口以及驱动轮及车长顶塔形式,电影所呈现的三号坦克为1941年4月即停产的H型,并非真实历史中当时德国量产中的J型。

基于东线战役初期前线装甲兵遭遇苏军T-34中坦克、KV重坦克的实战经验,装备5 cm KwK 38 L/42坦克炮的三号坦克J型自1941年12月起换装长炮身5 cm KwK 39 L/60坦克炮,并逐步换装既有衍生型。电影中出现的长炮身三号坦克在杜博谢科沃之役的时间点尚未面世。

电影中的坦克漆有第11装甲师的幽灵徽章,但真实历史中,该师仅在稍早10月中下旬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之役与第2装甲师合击,并未参与杜博谢科沃之役。

第2装甲师的主要装甲力量由第3装甲团(Panzer-Regiment 3)构成。该团有在炮塔两侧前端涂绘团徽的传统。

其团徽在1941年4月投入巴尔干战役时为白底绿色三角形。

1941年9月投入苏联战场前改为绿、蓝、红、黄四色胡蜂徽搭配盾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白色边框。

1943年7月堡垒作战(Unternehmen Zitadelle)起改为胸部十字盾的双头鹰徽。此纹章应是将该团在欧战前部署的奥地利维也纳十字盾鹰徽与位处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双头鹰国徽(源自拜占庭帝国纹章)揉合而成。

1944年初由东线战场移防法国亚眠(Amiens)整补时,第2装甲师师徽已换为三叉戟。第3装甲团在当地接收新坦克时已不再涂绘团徽。

第2装甲师在1944年之后换装的四号坦克H、J型参见

读者来信:三叉戟师团的四号坦克

2020年俄罗斯最新的二战大片

《最后的前线》

1941年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计划”(Unternehmen Taifun),剑指莫斯科。本片背景为10月中旬发生在莫斯科西南方140公里处卡卢加州(Калу́га)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防御要塞群的战事。

主攻的德国国防军第19装甲师当时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57摩托化军。该师装甲兵力以捷克制38(t)坦克为主体,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发起时配备110辆,而仅有6辆三号坦克、30辆四号坦克及35辆二号坦克。部署于邻近地域的第20装甲师也差不多一样配置。

在真实历史上的10月12日,第19装甲师在伊利因斯科耶的首波攻势就不顺利,翌日即以打头的坦克悬挂红旗伪装为苏联装甲纵队进攻,但遭识破再次击退。

10月16日该师重新发动大规模攻势,以第27装甲团13辆38(t)坦克、一辆四号C型坦克与一辆四号F型坦克协同第73火枪兵团(即师属摩托化步兵团)第3连发动攻击。

但此攻势在4分钟内遭苏联守军76 mm及85 mm防空炮平射击毁9辆坦克而撤回。电影将此两场战事混而为一,其实也属一说。

据守伊利因斯科耶的波多利斯克(подольских)炮兵学校及步兵学校约3500名预备军官学生兵在战役期间阵亡2500名以上,甚至可能高达九成。因损失惨重而在10月20日撤出防线。

此场军校学生兵大量牺牲的战役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宣传样板。1975年5月7日波多利斯克学生兵纪念碑(Памятник Подольским курсантам)分别在战役地点伊利因斯科耶以及军校所在地波多利斯克竖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6912.html

“电影与现实--俄罗斯二战片中的德国坦克及装甲部队小考” 的相关文章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叶名琛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叶名琛可以说是清朝时期最出“洋相”的一个总督,他不止被外国人当猴子看,即使是现代人看了,也感觉他是一个怪物。清朝时期的一品大员,不是谁都能当的,叶名琛能够当上两广总督必然有着他的厉害之处,这里要说一下,清朝时期一共八位总督(不算清末设立的...

曹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竟然能让欧洲叫苦连天呢

曹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竟然能让欧洲叫苦连天呢

曹操为何能让欧洲叫苦连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02年,是为东汉建安7年;在这一年如果要选心情最爽的人,曹操至少属于之一。两年前,也就是建安5年,曹操在官渡一战击败了自己的发小袁绍,抢到了冀、青、幽、并四州,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此时,广袤...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给英国女王写一封信 真的可笑吗,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一个让人怒其不争的存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辉煌胜利,即使是康熙打败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最终还是让沙俄占到了便宜,根本没有打痛对方,以至于为沙俄后来的虎视...

成吉思汗征服大半个世界,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成吉思汗征服大半个世界,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对成吉思汗,一直攻打到欧洲,征服大半个世界,却为何不打印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成吉思汗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统治者,他不仅是蒙古的皇帝,还是大汗。大汗,是各国对他 尊称,表示承认他是各国联盟的首领,愿意臣服于他的统治。成吉思汗一辈子都在征战杀伐中度过,多次对外发动战争...

千利休是怎么死的?是丰臣秀吉杀死的吗

千利休是怎么死的?是丰臣秀吉杀死的吗

千利休(日本语: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生于1522年,卒于1591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本名田中与四郎,家纹是“独乐”。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人物简介千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铺商家,名称为“鱼屋(ととや)”...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永禄七年(1564)元服时改津田姓,初名信重,后名津田信澄,津田是织田的一个旁系姓氏(就好象今川是足利的旁系一样)。其后在元龟二年成为浅井家降将矶野员昌的养子。织田信澄在成人后受到伯父织田信长起用,担任信长的侧近及部将活跃各式场合之中,不但于天正二年二月出席信长茶会并担当御通役之职,更是同年三月织田...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1558年-1583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因为继承支配伊势国的神户氏,也称为神户信孝。他是织田信长的三男,幼名三七(因为生于3月7日的关系),母亲是侧室坂氏。实际上比次男信雄还要早二十天出生,但是因为母亲身份低下,等到信雄出生才向信长报告信孝出生的事,因此排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