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意大利布雷达37/54高射炮,性能平平却很适合意大利的武器
二战时的意大利不管表现如何,他都是一支无法忽视的军事力量,在武器装备上也自成体系,拥有比较全面的军工产业,由此也创造了不少意系风格的武器装备,布雷达37/54高射炮就是其中一种。
30年代初,意大利已经意识航空科技的巨变对未来战争带来的潜在影响,各种大中小口径的防空武器相继展开研发,1932年布雷达37/54高射炮研制成功,37是指口径为37毫米,54则是指身管倍径为54倍。
1932年版的布雷达37/54高射炮炮管采用水冷式,炮口上有喇叭状消焰器,而1938年及之后的版本改为风冷式,基本作战性能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重量方面减轻了一些,精度得到适当提升;1939年的版本为单管风冷型,陆军使用较多。
该炮有单管和双管两种结构,与96式高射炮差不多,它的供弹也是从火炮后部上方的供弹口,使用6发一组的弹夹。虽然理论上火炮可以不停的装填实现持续高射速射击,不过因为火炮的自动原理,火炮理论更大射速200发每分钟,实际上只有140发每分钟,并且射击时抖动较大。
37毫米的弹药重约1.6千克,弹头重约830克,炮口初速度800米每秒;火炮可360°旋转,俯仰射界为-5°~85°,更大有效射高3500米,水平更大射程约6000米。仅从弹道特性和弹头破坏力来看的话,布雷达37/54高射炮与同时期其他37毫米高射炮相差不大。
为了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海军版的双联装型号改为风冷炮管,并且有一个坚固的炮架,因为增加平衡器,射击时的抖动幅度要更小,更大仰角达到90°,整套武器重量将近3吨,不过对于战舰而言这点重量在承受范围内。另外也有陆军的版本,安装在机动车辆上成为机动防空炮,只是它们没有海军型那种更加稳定的射击平台。
尽管从整体水平来看,布雷达37/54高射炮的性能算不上优秀,不过就意大利在二战中面对的实际情况而言,该炮倒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中海战区意军前期港口防御的对象主要是箭鱼这类老旧机型,例如奇袭塔兰托一役中,如果不是意港口曾遭遇恶劣天气以及被突袭,意大利的防空炮火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意大利的主力高炮之一,1941~1942年期间,布雷达37/54以每月平均21门的速度下线,在陆地上被用来保卫重要的军事目标,主要为一些重要的城镇、兵工厂等,仅在1937年7月31日这天,根据统计这些37毫米高射炮就发射了多达7.7万发炮弹。
在意大利的防空炮体系中,20毫米口径的布雷达防空炮性能并不怎么样,事实证明它难以应对1000米高度以上的目标,另外65毫米高射炮已经属于中等口径,射速方面和小口径炮相比差很多,布雷达37/54刚好弥补了1000~3000米之间的火力空白,性能平平的它也算是适合意大利的武器装备了。
1943年意大利摇摆不定要投降,德军趁此机会控制了一部分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其中就有不少的布雷达37/45,据统计在1944年10月时,德军手中还有139门高射炮在役。意大利在投降后也保留了许多,二战结束后仍有少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