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兵是个多大的官,权力大不大?
总兵的名称源于明代,为镇守边关的统兵将领,有总兵和副总兵之分。起初,总兵没有品级也没有定额,遇有战事,总兵则佩将印出战,战事结束,将印上缴,后来逐渐成为常驻武官。
清承明制,总兵的官制也被沿袭下来,只不过成了绿营兵的高级武官,所谓绿营兵是与八旗兵相区别的汉军官兵。清朝总兵的品级为正二品,受到从一品提督的节制和管辖,当然也受到所在地封疆大吏总督、巡抚的节制和管辖。
刚才说的是总兵在地方上的隶属关系,其实在京师重地也是同理。京师的步兵营分为左右翼总兵,受到步军统领的节制,是其佐官。
自宋代以后,朝廷实行崇文抑武的基本政策,军队的管辖权逐渐归属到地方总督巡抚等文官,总兵由明代的俨然一方割据诸侯,到清代的权力大大削弱。
总兵作为地方高级武官,所统辖的兵员却没有固定的数量,要看驻地的具体情况。总兵所辖兵力由多到少可以从十几万到几百不等,差距不可谓不大。
大致上说,有清一代全国各地统共设定总兵人数为83名,这里面包含有陆路总兵70名,水路13名。这83位总兵统辖着当时十八个行省的614防营共约63万兵力。
总兵受提督节制,在总兵官之下还有很多层级的武官将领,比如说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以及品级更为低等的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像把总品级只有正七品,是属于武职中的低级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