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康斯坦察沉船潜水(三)苏联红海军驱逐领舰“莫斯科”号

世界历史7个月前 (11-27)53

上一篇《康斯坦察沉船潜水(二)苏联红海军“狗鱼”级潜艇“Щ-213”号及“斯特鲁马”号惨案》中为您介绍康斯坦察北部海域的沉船,红海军“狗鱼”级潜艇“Щ-213”号,以及缠绕在她身上的阴影“斯特鲁马”号惨案;本文中我将继续问您介绍另一艘在大战伊始就沉没于康斯坦察东部海域的苏联军舰,红海军曾经的骄傲——驱逐领舰“莫斯科”号。

↑ 电子游戏中出现的“莫斯科”号驱逐领舰 来源:warthunder

康斯坦察沉船潜水

苏联红海军“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

“莫斯科”号

(Moskva)

沉船概况:

名称:MOSKVA

型号:苏联“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

标准排水量:2030吨

原长 / 宽:128米 / 12米

沉船深度:38-45米

特别看点:

Б-13主炮、34-K高炮、4x533鱼雷发射管、高射机枪

1944年初,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经过一连串的战役,横扫乌克兰南部地区,这只铁拳的前锋已经接近了重要的海港城市敖德萨。与此同时,在德军后方的一支名为“海燕”(Буревестник)的游击队里,侦察队长亚历山大图霍夫(Александр Б Тухов)却在黎明前的最后几天牺牲了。最终也没能见到他从战争爆发的第5天起就一直盼望着的红军主力部队。

↑ 图霍夫早年的照片 来源:dmitrovsk1943.mybb.ru

图霍夫在1931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等海军学校,曾经是苏联红海军黑海舰队驱逐领舰“莫斯科”号的舰长。“莫斯科”号是“列宁格勒”级(1工程)的3艘驱逐领舰之一,也是当时红海军建造的更大军舰和之一型驱逐领舰。

驱逐领舰曾经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舰种。在20世纪初期,随着鱼雷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驱逐舰逐渐成为了一种能够对主力舰构成威胁的新兴力量。由于驱逐舰的航速不断增加,一战之前流行的用老式轻巡洋舰作为驱逐舰队旗舰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合,因此各海军强国都需要一种体型比一般驱逐舰更大,足以容纳更多指挥人员和设备,但是航速又与驱逐舰一致的新舰种。

↑ “莫斯科”号 来源:armedman.ru

面对黑海邻国罗马尼亚海军新引进的两艘大型驱逐舰,红海军也开始计划升级自己的驱逐舰队。也许是因为十月革命之后红海军的水面舰艇残破不堪,并没有什么新型驱逐舰可以被带领的原因,苏联的驱逐领舰走上了法国人“超级驱逐舰”的思路,即强调她们自身的火力和速度,反而忽视了指挥的能力。

如果以“超级驱逐舰”的标准来看,那么“列宁格勒”级的设计算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级驱逐领舰的设计航速本来就高达40节,但是最终3艘军舰在海试时实际航速都跑到了惊人的43节以上!该型军舰的火力也同样强大,舰上装备了5座性能优良的Б-13-2с型1935式130毫米单管舰炮,两门34-K型76毫米55倍径半自动高炮;2门21-К型45毫米半自动高炮(后升级为4门70-К型37毫米自动高炮),4-6挺ДК机枪(后升级为ДШК“德什卡”机枪),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53-Ф系列鱼雷16枚)以及115枚水雷和52枚深水炸弹。

↑ “列宁格勒”级线图 来源:armedman.ru

经过之一个五年计划中紧锣密鼓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列宁格勒”级在1932年开始建造。作为当时苏联建造的更大军舰,每一艘都使用了加盟共和国的首都来命名,因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圣彼得堡曾经是苏俄首都、二号舰“哈尔科夫”(Харьков)也是当时的乌克兰的首都)然而由于工艺水平的原因,这型军舰的工期被几次延误,最后一艘“莫斯科”号直到1938年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第198船厂建成服役,与姊妹舰“哈尔科夫”号一起加入了黑海舰队轻型舰分舰队第3驱逐舰支队(另译第3驱逐舰师)。

服役之后的“莫斯科”号作为红海军实力的象征频繁亮相,并且曾经两度访问土耳其,包括在1938年11月参加了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葬礼仪式。1941年6月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时候,图霍夫海军大尉刚刚接任“莫斯科”号舰长不久。当时他所在的轻型舰分舰队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备战水平。在6月22日当晚的德军空袭中,正是该支队的“莫洛托夫”号巡洋舰的雷达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德军飞机,使得舰队得以组织起有效的防空射击。

↑ 来自黑海舰队报纸《红色黑海人》的剪报,报道了图霍夫海军大尉就任“莫斯科”号舰长的消息 来源:“莫斯科”号军官普鲁申科中尉的家属收藏

↑ 《红色黑海人》上发表的一幅摄于“莫斯科”号内部的照片 来源:《红色黑海人》

黑海舰队司令员“十月”海军中将(Ф.С.Октя́брьский,另译“奥克佳勃里斯基”,原名“伊万诺夫”,为了纪念十月革命改名为“十月”)判断德、罗军可能在多瑙河三角洲一带实施登陆以绕过苏联边境防线。为此他命令驱逐舰3支队在战争的之一天便前往附近的蛇岛埋伏,并且同时派出远程轰炸机对罗马尼亚的主要海港康斯坦察进行轰炸。结果之后一连3天都没发现敌军有什么动静,于是充满了进攻精神的十月中将决定主动出击,直接对康斯坦察发起一次海空联合突袭,希望能够打乱德、罗军队的部署和补给线,减轻前线苏军的压力。

↑ 1944年晋升为海军上将的黑海舰队司令员十月 来源:waralbum.ru

↑ 今天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市内的十月上将纪念碑 来源:yandex.ru

根据计划,黑海舰队第2鱼雷机团的伊尔-4将首先对康斯坦察进行侦察和袭扰。之后轻型舰分舰队由驱逐领舰“哈尔科夫”号、驱逐舰“聪明”号(Сообразительный)和“精心”号(Смышлёный)组成的突击编队将突入港内直接实施炮击。最后由巡洋舰“伏罗希洛夫”(Ворошилов)和驱逐领舰“莫斯科”组成的支援编队则在港外接应。与此同时第二波СБ高速轰炸机也会进入战场以打乱敌军的反应。等到联合袭击结束之后,第3波17架ДБ-3远程轰炸机会再对康斯坦察进行一次覆盖式轰炸,借此掩护水面舰艇的撤离。黑海舰队旗舰“巴黎公社”号战列舰(Парижская коммуна)等舰也在距离战场160公里处待机,准备扩大战果或者掩护撤退。

可是苏联人没有想到,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罗马尼亚海军早在战争爆发前一周就在康斯坦察港外围的北(S-7)、东北(S-8)、东(S-9)、东南(S-10)和南方(S-11)布设了5个雷区共1000枚水雷;驱逐舰“玛丽女王”(NMS Regina Maria)和“默勒什蒂”(NMS Mărăști)也早已埋伏在港区附近。

↑ 罗马尼亚海军的家当,左侧第3排为“费迪南德执政”级大型驱逐舰,第5排是“默勒什蒂”驱逐舰 来源:naval-encyclopedia

更重要的是,德国海军也在康斯坦察部署了防御力量。他们一年前就在城区南侧秘密构筑了一座“提尔皮兹”海岸炮台要塞(Bateria de coastă Tirpitz),装备了3门“拿骚”级战列舰的 28cm SK L/45 型主炮,并辅以88毫米、75毫米和20毫米高炮群以及 FuMO 214 火控雷达。德军在这个要塞驻守了700名士兵,由一名德国将军指挥。此外,在港口南部的玛玛亚地区(Mamaia)还部署了3门同型号的铁路大炮。所有6门重炮都可以覆盖康斯坦察港外几十公里范围的水域。

↑ 德军将领正在视察“提尔皮兹”炮台的重炮 来源:Romania Military

1941年6月25日晚上6点整,苏联编队从塞瓦斯托波尔港出发。然而这趟行程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驱逐舰“精心”号刮蹭到了一处礁石受损。于是编队根据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中将的命令重新编组:改为由驱逐领舰“哈尔科夫”和“莫斯科”组成突击编队,巡洋舰“伏罗希洛夫”和驱逐舰“聪明”作为支援编队。经过调整之后,她们在晚上8:10终于使出了塞瓦斯托波尔湾。为了欺骗罗马尼亚的空中侦察,他们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后开始向敖德萨方向航行,直到1个小时之后海面完全被夜幕笼罩才突然转向扑向康斯坦察。

↑ 正在准备启航的“哈尔科夫”号 来源:allworldwars.com

突击编队在凌晨0:47分到达了康斯坦察正东方几十公里的S-9雷区,两艘驱逐领舰发现了水雷之后,立刻放下拖拽扫雷器,开始一边航行一边扫除水雷。不过由于航行速度太快,本来行驶在前方的“哈尔科夫”号的扫雷器钢索发生了断裂,于是他们调换了位置,改由“莫斯科”号在前方拖拽着扫雷器以25节的航速前进。

两艘驱逐领舰小心翼翼的穿过了雷区,然后在早晨4:00做好了突袭前的最后准备。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原本计划的前两波空袭因为各种意外都没能按时抵达康斯坦察。眼见时间不等人,突击编队决定独自突入港口。

↑ “莫斯科”号 来源:yandex.ru

两艘驱逐领舰在距离海港20公里的位置左转露出侧舷,然后10门130毫米Б-13主炮火力全开,仅仅“莫斯科”号自己就在十几分钟内向岸上倾斜了196发炮弹。她们重点炮击了港口里的储油罐和铁路车站。储油设施很快就燃起大火,车站区域中一列运载弹药的列车也被击中引发了剧烈的爆炸,整个港口区域在几分钟内就被大火照的通明。

↑ 二战期间被苏军摧毁的康斯坦察港储油罐 来源:furcuta.blogspot.com

突击编队进行了12分钟炮击之后,突然遭到了反击的炮火。原来是一直埋伏在埃福列(Eforie)的两艘罗马尼亚驱逐舰“玛丽女王”和“默勒什蒂”用120毫米主炮从14000米外开始了射击。苏联驱逐领舰此时在海上成为了鲜明的目标,而罗马尼亚驱逐舰却隐藏在混乱的海岸背景中很难被观察到。经过短暂的交火,苏联人鉴于炮击港口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决定不再纠缠。他们一边释放烟雾一边掉转航向朝东南方向行驶,准备撤离战场,却正好一头扎进了这个方向的S-10雷区。

8分钟后,到了4:20分,正当两艘苏联驱逐领舰试图通过S-10雷区的时候,德军“提尔皮兹”炮台的3门重炮终于开始发言了。在火控雷达的指引下,德军重炮的之一发炮弹落到了苏联军舰远侧大约10链(1800米)距离,但是紧接着第二发炮弹就落在了远侧5链,第3发则落在编队近侧1链,形成了跨射。

↑ 德军“提尔皮兹”炮台装备的 FuMO 214 雷达 来源:Romania Military

此时苏联驱逐领舰显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们如果继续拖带扫雷器通过雷区,那就必须保持25节航速并且直线航行,但是这样做显然就会成为海岸炮台的活靶子。经过短暂的取舍之后,苏联人认为重炮比水雷更具有威胁,因此迅速提升了航速,并且做起了Z字蛇形机动。

苏联军舰左躲右闪,一连避过了十几发炮弹。正当她们快要驶出雷区的时候,突然一片巨大的水柱从“莫斯科”号右舷舰桥后方的位置腾空而起,一直升到高过了30米高的主桅杆,紧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遍了海面。“哈尔科夫”号上的水兵眼睁睁的看着“莫斯科”号中部被一股力量托出了海面,恐怖的火球从舰体上的缝隙中喷涌而出。紧接着她的艏艉两端同时翘了起来,整个军舰从中间断为两截。“莫斯科”号带着舰桥的前半截舰体几乎没有在水面停留,就迅速反转过来,倒扣着沉入了海底。较大的后半截则一边向左倾斜、一边竖起在海面上。军舰艉部的螺旋桨在空气中剧烈的空转,发出刺耳的声音在夜色中的海面上回荡。

↑ “莫斯科”号的沉没 来源:yandex.ru

↑ 苏联编队航线(浅蓝)和雷区(红线)的位置 来源:GUE

跟在后边的“哈尔科夫”立刻靠上来准备救助“莫斯科”号后半截舰体上的幸存者。然而她刚一减速,正好来自炮台的一轮炮弹就落在了周围,其中一枚炮弹在距离“哈尔科夫”舰体不远的地方入水,巨大的力量震破了军舰的舰体和一座锅炉。无奈之下“哈尔科夫”只得重新加速并进行机动规避。剩下“莫斯科”号的后半截舰体在8分钟后也完全沉入了海底。

直到“哈尔科夫”号在“伏罗希洛夫”号巡洋舰的接应下撤离了战场,原本计划中的第3波掩护空袭才姗姗来迟。原本的17架ДБ-3远程轰炸机群半路遭到了德国空军第52联队下属一个Bf-109战斗机中队的伏击,一半的飞机都被击落了。剩余的9架轰炸机在康斯坦察密集的防空炮火中也只是散乱的投掷了携带的炸弹,并没有造成什么实际的破坏。

↑ 德军将领正在视察康斯坦察的88毫米高炮阵地,德军在这一带部署了强悍的防空力量 来源:German Federal Archive N 1603 Bild-057

第二天上午,“莫斯科”号沉没十几个小时之后,几艘罗马尼亚小艇和一架德国水上飞机来到这片海域搜索水中的幸存者。在“莫斯科”号原本的334名舰员中,最后有69名幸存者(62名水兵和7名军官)被救起,其中也包括了“莫斯科”号的舰长图霍夫海军大尉。图霍夫在爆炸时被冲击波直接抛出了舰桥掉在十几米外的海面上并且昏了过去。他后来回忆似乎隐约记得有一个满脸是血的红海军水兵游过来脱下救生衣给他穿上,然后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发现已经置身于罗马尼亚拘留营里了。

第二天,苏联所有报纸和美、英的一些媒体都报道了红海军夜袭康斯坦察港的故事,但是却都决口没提“莫斯科”号的损失。然而“莫斯科”号作为红海军在二战中损失的之一艘军舰,在苏联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此之后黑海舰队的水面舰艇再也没有正面挑战过轴心国军舰,这也使得“康斯坦察夜袭”成为了二战中黑海海面上唯一的一次水面舰艇之间的海战。

↑ “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 来源:armedman.ru

在轴心国一方,却因为战果认定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罗马尼亚海军将战果归功于两艘驱逐舰“玛丽女王”和“默勒什蒂”,或者是早先布设的水雷。然而德军坚持认为是“提尔皮兹”海岸炮台击沉了“莫斯科”号,理由是罗马尼亚的120毫米舰炮或者她们布设的200公斤水雷都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将一艘驱逐领舰拦腰炸断。

↑ 德军“提尔皮兹”炮台的重炮,炮管上画着击沉“莫斯科”号的战绩标志 来源:Romanian Black Sea Wrecks

至于图霍夫海军大尉,他在罗马尼亚拘留营内试图隐瞒自己的舰长身份,但是很快就被识破了。德国军官跟他一连进行了几天的对话,试图说服他与德国合作进行反苏宣传活动。图霍夫海军大尉拒绝了这些要求,于是他遭到了拷打和审讯,随后被关进了蒂米什瓦拉集中营(Тимишоара)。

1942年底,图霍夫与3名苏军战俘在圣诞节期间逃出了集中营,但是他在6周之后又被德军抓获。德军严刑拷打了图霍夫,甚至用铅笔戳穿了他两侧的脸,一直 *** 口腔里。但是后来他又一次挖地道从“斯洛博齐亚-韦基”集中营(Слобозия-Веки)出逃,并且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幸运的找到了苏联游击队“海燕”。图霍夫很快成为了游击队的侦察队长,负责伪装进入德军控制区侦察。根据记载他至少直接指挥过两次伏击战,此外游击队还根据他的情报,成功取得过红军主力部队急需的德军机密文件。

↑ “海燕”游击队使用过的营地,以及战后修建的纪念牌 来源:shukach.com/ru

然而图霍夫在1944年2月28日的一次行动中被一枚地雷炸伤,只得在附近隐蔽。8天之后,也就是乌克兰第3方面军发起对敖德萨地区攻势的当天,图霍夫的侦察队被德军发现。当时另一名游击队员库哈连科上尉(Н.А. Кухаренко)回忆,他在突围时看到图霍夫就倒在他身后几米远,一颗子弹正中眉心,他手里一直死死地抓着他的德国机枪,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1944年8月,随着罗马尼亚法西斯 *** 被推翻,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苏联一方。德军“提尔皮兹”海岸炮台的指挥官布林克曼海军中将(Helmuth Brinkmann,原“欧根亲王”舰长,骑士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自行破坏了要塞之后,和平的撤离了罗马尼亚。至于罗马尼亚的驱逐舰“玛丽女王”和“默勒什蒂”号则被苏联红海军占据,加入了黑海舰队并改名为“飞翔”(Летучий,取自海盗船“飞翔的荷兰人”)和“轻巧”号(Ловкий),直到战后才归还给罗马尼亚。

↑ 布林克曼海军中将 来源:deutscher-historischer-jahrweiser.de

1990年苏联解体之后,随着黑海舰队机密文件的解密,“莫斯科”号的沉没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民间历史学者根据解密文件,提出了“莫斯科”号沉没的另一种假设:被在同一海域巡航的苏联潜艇“Щ-206”误伤。这一说法曾经非常流行,直到最后有人找到了“Щ-206”最后的通讯记录,证明了这艘潜艇直到沉没前都没有袭击过任何目标。

此后直到2011年5月,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民间的GUE潜水员发起了一次寻找“莫斯科”号残骸的活动。他们意外的在活动第二天就用声纳发现了“莫斯科”号,并在这里进行了几次潜水。这一发现经过电视台报道引起了轰动。在一个月后的海战70周年纪念日当天,俄罗斯黑海舰队大型两栖攻击舰“雅尔玛”号(БДК-67)搭载着俄罗斯总领事和俄、乌军队代表在“莫斯科”号沉没地点举行了悼念仪式。

↑ “莫斯科”号残骸的位置(图中6号) 来源:小宁绘制

如今“莫斯科”号沉船的艏、艉两段相距很远,潜水员不太可能在一次潜水中访问两处地点。舰艏部分倒扣在海底,除了舰底以外都陷进了淤泥中,所以很少有人拜访。舰艉部分包括了从前部锅炉舱和之一座烟囱的位置往后的大部分舰体,以左倾30度的姿态躺在45米深度的海底。经过七十多年的浸泡,这一部分残骸的状态依然非常完好。

↑ 倒扣着的舰艏部分的舰底 来源:Руслан Казаров

从“莫斯科”号的艉部开始,潜水员通常会先来到最深的45米底部,这里可以看到军舰的两部螺旋桨刚好露出沙底。潜水员从螺旋桨的位置上升,来到大约40米深度的艉部主甲板。她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甲板上有几处甲板设施和狭小的舱口,舱口内侧有爬梯通向内部,不过潜水员很难穿戴装备进入其中。

↑ 位于45米深度的螺旋桨 来源:xscapemusic

从艉甲板一路向前不远,就能够看到两座Б-13主炮塔。其中Z炮塔就位于主甲板上,Y跑炮塔则安装在后边的上层建筑顶部。两座炮塔之间有一道隔板用于遮挡炮口的气浪,在上层的炮塔前还可以看到两挺在设计蓝图上没有的“德什卡”高射机枪。两门主炮都笔直的指向船艉方向,但是护盾上的观瞄窗口却是开启的,里边还能够看到瞄准具上闪亮的光学玻璃。这里通常也是潜水员最喜欢留影的位置。

↑ 艉部两座Б-13主炮塔,可以看到后方炮塔两侧的高射机枪 来源:xscapemusic

↑ Y炮塔前的“德什卡”高射机枪 来源:Руслан Казаров

紧挨在Y炮塔后边上层建筑的顶部,可以看到军舰后部的射击指挥仪。在指挥仪的两侧,各有一座34-K型76毫米火炮。与“莫斯科”号的线图和历史照片上常见的状态不同,这两门火炮都是安装在炮塔中的,而不是 *** 在外。其中左舷侧的一门火炮炮口还指向天空。目击者回忆中提及“莫斯科”号艉段在下沉时依然还在射击空中的一架敌军侦察机,估计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这门火炮。

↑ 指向空中的34-K型76毫米炮塔 来源:Руслан Казаров

从这里继续游向前方,便会看到主甲板上的一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座发射管也同样处于平时收起的状态,笔直的指向前方。在发射管前边本来应该是后桅杆和后方烟囱的位置,但是现在他们都已经倒塌了,这里只能看到两座小口径高炮的平台还在原处。

↑ 4 x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来源:respirodive

继续向前就会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钢铁残片和倒塌的桅杆覆盖在甲板上,使得潜水员很难在辨认更多的细节。不过在这里依然可以辨认出压在残骸下边的另一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从这里继续向前,很快就会看到最前方舰体突然截然而止,变成一个巨大的垂直断面。从断面的位置向内部观察,能够看到很多看似轮机设备残骸的金属物体。曾经有潜水员尝试从不同的位置穿越进入舰体,并且在内部发现了许多诸如手套、工具、弹药箱一类的物品。

↑ 沉船内部的物品 来源:Respiro Dive Center

之前有潜水员在“莫斯科”号折断面附近的舱内活动时,拍摄到了鱼雷爆炸后的弹片。通过对残骸的分析,目前一般认为当年“莫斯科”号最有可能是在触碰一枚罗马尼亚水雷的时候,额外储存在右舷中部的备用鱼雷被水雷一起引爆,才导致整个舰体被拦腰炸断的。这也成为了目前关于该舰命运最权威的解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52328.html

“康斯坦察沉船潜水(三)苏联红海军驱逐领舰“莫斯科”号” 的相关文章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朝鲜人有“中华遗风”?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的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我们的近邻朝鲜,我们总是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这个曾经臣服天朝的藩邦今日虽然多有异心,但中朝之间文化上的血脉共同也总让我们感叹朝鲜人有“中华遗风”。如果寻根溯源来看,我们总会把一切聚焦到故事的开始,一场史诗性的迁...

英国公使对他说了一句话,竟能让慈禧气得暴跳

英国公使对他说了一句话,竟能让慈禧气得暴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戊戌政变以后,光绪皇帝基本上退回到了他的小房子里面,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由幕后的操纵直接来到了政治的前台,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变成了慈禧太后名正言顺当家作主的时代,在这一时期里面,慈禧太后的威信越来越强盛,光绪皇帝也在摇...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Hasekura Rokuemon Tsunenaga,欧洲当时译为Faxikura;1571年─1622年),日本仙台藩大名伊达政宗的家臣,藩士。支仓六右卫门常长在1613年到1620年间率领使节团先到墨西哥后又转往欧洲,之后回到日本。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他的出访也是法国...

雅典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战争、纺织的女神

雅典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战争、纺织的女神

雅典娜(希腊语:Ἀθήνη、英语:Athena),也称帕拉斯·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同时也是艺术女神、纺纱工艺的女神。密教祷歌称她为“创始艺术的”。她传授纺织、园艺、陶艺、畜牧等技艺;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给人类。她亦是军事策略的女神。航海、农业、医疗的保护神。法庭...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是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她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人来了”。她出身显赫家族,是古埃及著名的贵族阿依的女儿。她嫁给了十八王朝赫阿那顿法老。奈费尔提提聪明贤慧,通晓天文地理,成为辅助丈夫统治古埃及的一把好手,以至于被她的人民尊称为“尼罗河的统治者”、“真主之女”、“地中海女王”。奈费尔提提,...

约翰霍金斯是怎么成为伊丽莎白的御用商人的 他最后死在了什么地方

约翰霍金斯是怎么成为伊丽莎白的御用商人的 他最后死在了什么地方

御用商人回国后,霍金斯又准备第二次航行。霍金斯的奴隶贸易引起了英国王室浓厚的兴趣。一开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责备霍金斯不该参加这种不道德贸易,但是,当霍金斯向她透露了在这次“贸易”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之后,她很快改变了主意。1564年,霍金斯第二次出航几内亚。女王竟和她的几名枢密院官员联合,对霍金斯第二...

维多利亚时代的三角贸易开创者 英国十六世纪著名的航海家约翰霍金斯简介

维多利亚时代的三角贸易开创者 英国十六世纪著名的航海家约翰霍金斯简介

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 1532—1595),英国十六世纪著名的航海家、海盗、奴隶贩子。维多利亚时代的三角贸易开创者,伊丽莎白时代重要的海军将领,他对英国海军进行的改革是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商世家霍金斯于1532年出生在英国西南部德文郡普利茅斯的一个商人水手家庭。霍金...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1963年她最后一次自杀成功时,年仅31岁。这位颇受争议的女诗人因其富于激情和创造力的重要诗篇留名于世,又因其与另一位英国诗人休斯情感变故自杀的戏剧化人生而成为英美文学界一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