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护士嫁中国将军64年,生下歌唱家女儿,女婿更是家喻户晓
引言
“我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学习汉语,并逐渐与日本断绝往来,因为在我心中,中国才是我的家。”蒋佐梅这样说道。
24岁那年,日本女护士佐藤屋登离开了日本,来到中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嫁给了一位中国的将军。
一个日本女子嫁到异国他乡,至死都不离不弃,而她的女儿更是优秀不已嫁给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牛人。
日本女护士和中国将军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位女婿又是怎样的牛人?
自杀,因此而邂逅
1912年冬,蒋百里接受任命,出任刚刚成立的保定新军军官学校校长,接到这样重要职位,蒋百里立志一定要办成一所精良的军校,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军官以振兴军力。
但是,当时的北洋 *** 根本无意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他们对蒋百里的作为根本漠不关心,所有经费申请都石沉大海,使得蒋百里无法施展抱负,倍感绝望和前景阴暗。
一日,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蒋百里积郁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他突然掏出佩枪,对准自己的心脏就猛力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巨响,蒋百里应声倒地,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不知所措。
幸运的是,这一枪并未夺去蒋百里的生命,子弹偏离要害,从两根肋骨间擦过,为他争取了一线生机,蒋百里立刻就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这时,日本驻华公使馆派来了一名护士佐藤屋登和一位军医,前来协助救治蒋百里。
佐藤屋登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蒋百里也成了她来华后照顾的之一位病人,得知蒋百里受伤的始末后,佐藤屋登更加仔细地照顾他。
她耐心倾听蒋百里倾诉身世,还用自己蹩脚的中文宽慰他,让他树立起为国奉献的信念,渐渐地,两人超越了医患关系,成为可以互相托付的知己好友。
相知相守,爱的萌芽
在佐藤屋登三月的悉心照料下,蒋百里的伤势终于恢复了大半,这段时间里,两人的交流越发频繁。
然后,两人逐渐发掘彼此的兴趣爱好竟如此契合,佐藤屋登喜爱读书写作,蒋百里同样醉心文字,佐藤屋登热衷音乐艺术,蒋百里也是行家。
两人常常交流文学心得,分享音乐见解,渐生情愫,更让两人灵魂相通的是,都怀揣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佐藤屋登立志成为军医,为日本士兵献出绵薄之力,蒋百里憧憬创建一支新军,为中国培养人才,这份共同的热情和向往,成为他们坚实的联系。
种种契合点,让两人关系亲密无间,渐渐地,蒋百里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美丽善良的日本女子。
某日清晨,蒋百里鼓起全部勇气开玩笑问道:“我快要痊愈了,你还愿意留在我身边吗?”
佐藤屋登听后红透了脸,羞答答地说:“只要蒋先生需要,我会一直陪着您的。”语毕,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他们之间的感情已变了质。
然而,好景不长,佐藤屋登不得不离开中国回国,与心上人重洋相隔,蒋百里这才意识佐藤屋登已经深深的在他心中扎了根。
从此,他开始给佐藤屋登写下情意绵绵的书信,倾诉对她的思念之情。
“亲爱的,我每日每夜都在想念你......我们的故事,不该就此结束。我会为我们的爱战斗到底!”蒋百里在信中写道,他决心要争取这段佳缘,向佐藤屋登正式表白心迹。
情感的磨炼与坚持
回到日本的佐藤屋登,开始一封封拆阅蒋百里寄来的厚厚书信,细细回味那些墨迹,她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早已悄然倾向于这位异国的绅士。
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情告白,让佐藤屋登深感窃喜,她开始暗暗期盼与蒋百里再次相见,并牵绊出一段佳缘。
然而好景不长,佐藤屋登的父母突然跟她说,早就已经为她安排了一门亲事。
作为家族的一员,佐藤屋登理应遵循长辈们的期盼,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日本人做终身伴侣,以巩固家族的地位。
当佐藤屋登向父母表达自己想嫁给心仪的中国人蒋百里时,父母果然强烈反对这个决定,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会选择一个中国人作为终生伴侣。
佐藤屋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彷徨和纠结,她无法接受父母安排的婚事,却也不知如何打开父母的心结。这时,一封蒋百里深情款款的来信落入她手中。
“亲爱的,若最后你还是不理我,我这已燃起的生命之火,也必将熄灭......”
看到这句话,佐藤屋登心中一横,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和蒋百里在一起的机会,第二天清晨,她将蒋百里的一摞情书装入包中,来到父母面前,以绝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
长辈们见佐藤屋登宁死不改变主意,也明白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旦下定决心就难以回转。
最后,在佐藤屋登的不懈努力下,父母不忍心让她自残受苦,终于勉强答应了这门跨国姻缘。
1914年春,佐藤屋登抱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漫漫旅途,奔赴异乡,只为与心上人再次相见。
来到陌生的故土,她和蒋百里在一家小小的教堂举行了朴素温馨的婚礼,正式结为连理。
跨越国界的爱
成为蒋百里的妻子后,佐藤屋登就给自己取了个中式名字“蒋佐梅”。
她开始热衷于中式丝绸礼裙和旗袍,并穿着它们生活,即使汉语不太流利,蒋佐梅依然坚持只用中文与人交流,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
起初,蒋佐梅的中文水平尚属入门,但她每日坚持学习,大声朗读中文文章,记住新的词汇,就连邻里的路人,也会听到她在家中不太标准但语调认真的中文自学。
有时路人经过她家门口,能听见蒋佐梅一个人在院子里或房间里练习中文发音,一字一句地重复,生怕一个音错过。
邻里的大妈们有时会笑着调侃她:“蒋佐梅,你中文说得已经很好了,不用天天那么拼命练习啦!”蒋佐梅也只是腼腆一笑,然后继续自学。
渐渐地,蒋佐梅也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日常交流了,她开始能用中文和菜贩子交流买菜,也能用略带生疏的中文跟邻居打招呼聊天。
尽管时常词不达意,但她从不轻言放弃,因为在她心中,中文是她融入这片土地的钥匙,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用中文思考,用中文表达,这样才能成为这个家庭真正的一员。
6年后,蒋佐梅为蒋百里生下了5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她立志要把中华文化传承给女儿们,她将中文作为家中的主要语言教给孩子们,希望她们都成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蒋佐梅会在孩子们上学前,用简单生动的中文给她们讲古典故事和歌谣,女儿们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能听懂母亲的中文了。
蒋佐梅会耐心地一遍遍讲故事,直到孩子们可以背诵流利为止,每当中国节日到来,蒋佐梅都格外兴高采烈。
她会穿上丈夫送的漂亮汉服,和女儿们一起品尝中式月饼、粽子等传统美食,表达对这片热土的热爱。
女儿们也学着母亲穿上颜色鲜艳,华丽典雅的汉服,头上绑着双双髻,欢乐地在院子里玩耍。
她们会模仿大人的样子打坐品茶,有样学样地说中文,看着生龙活虎的女儿们,蒋佐梅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1938年,蒋百里不幸因病去世,终年56岁,此时,蒋佐梅面临着重大的人生抉择。
她明明可以选择归国日本,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中间,可是,蒋佐梅毅然选择了留在中国,独自一人抚养4个年幼的女儿。
作为蒋百里的妻子,蒋佐梅知道丈夫对中国抱有一腔热血,志在报效国家,她不能让丈夫的遗志和抱负就此落空。
为了完成蒋百里未竟的事业,蒋佐梅毅然加入了抗战医疗队,来到前线照顾伤员。
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她白天忙着为伤员救治,晚上还要照看女儿们的生活,但蒋佐梅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只是默默承担起这一切。
她希望自己的事迹,能鼓舞更多人投身抗战事业,完成蒋百里的遗愿,在抗战胜利后,蒋佐梅也没有返回过日本老家。
因为在她心中,中国早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她心灵的归属,安稳之后她就开始操心自己女儿的感情状况,其中最让她满意的就是蒋英。
歌喉天籁,音乐梦
说到蒋英,她的音乐天赋可谓惊人,从小就喜欢歌唱的她,有一次在父母面前高歌了几句,蒋百里和蒋佐梅发现女儿非凡的天资后,决定培养她学习音乐。
7岁那年,蒋英被送入艺校学习钢琴和声乐,后来随着父亲蒋百里出国游学,接触到丰富的欧洲音乐文化后,她的音乐细胞被进一步激发。
在父亲的鼓励下,蒋英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声乐,艰苦求学的日子里,她以面包为食,但从未放弃音乐梦想。
博采众长后,24岁的蒋英凭借出众的歌喉,在国际音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亚洲人,这位东方女子的优美歌声,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1947年,蒋英回国在上海举办个人音乐会,广受好评,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这位“歌后”的故事,她也成了国内的名人。
而在音乐事业达到高峰时,一位老朋友重回她的生活......
青梅故人,砥砺奋进
这位老朋友,正是航空专家钱学森,原来,蒋英和钱学森的父母都是老交情。
两家曾开玩笑地说,要给两小孩定个娃娃亲,于是,小蒋英被过继到钱家,和钱学森做了一段日子的兄妹。
虽然后来蒋英被接回了蒋家,但她和钱学森还是保持了联系,关系十分密切,直到两人都出国求学,这层联系才中断。
时隔多年,音乐会上的重逢让两颗心再次靠近,钱父还记得娃娃亲的往事,于是提议两人成婚。
1947年,钱学森完成了求学回国,很快与蒋英喜结连理,自此,蒋英改名钱学英,与钱学森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归国效力,而蒋英也始终默默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
1961年,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成功试爆之一颗 *** ,两人携手奋斗、砥砺前行的爱情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结语
蒋佐梅和蒋英,一个跨越重洋嫁到中国,一个继承东方母亲的优秀品质,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片热土贡献了力量,正是有了这样的先辈,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发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