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烈士的骨骺线都没愈合,才16岁不到”
今年9月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文少卿课题组
通过DNA鉴定、颅面复原等手段
复原了40余名山西吕梁
无名烈士的容颜
其中,编号为“M19”的烈士
终于找到了亲人
确认名字为崔海治
这些烈士生前经历了什么?
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烈士的遗物
是遗留在体内的子弹
这并不是文少卿之一次用
科技考古的 *** 为烈士寻亲
从2015年至2018年
文少卿与田野考古学者合作
共收集了8个遗址的572具烈士遗骸
涉及滇西保卫战、长沙会战、
高台战役、淮海战役等
回忆挖掘之一具南村烈士遗骸时的场景
文少卿说:
“我们经常开(古)墓
里面至少有一个棺木
有的棺木等级很高
可以看到精美的玉器和陪葬品
但我们在发掘之一个烈士墓的时候
打开里面只有两侧有一个担架的木头
其他都烂掉了
他身上没有任何遗物,只有扣子”
“没有棺椁
可能只有草席就下葬了
最多一个陶瓷碗、
一些衣扣、皮带、帽檐……
以及镶在自己体内的子弹
因为没有遗物
所以这也就变成了他遗物的一部分”
“清理时不由自主地哭”
烈士遗骸无声讲述战争场景
经过团队8天的作业
南村49具烈士遗骨重见天日
文少卿说:
“我发现同学们在清理的时候
会不由自主地哭
我问他们为什么哭?
有一个同学说
老师,你看这个烈士的
骨骺线都没愈合
才16岁不到……”
“另外一个同学说
你看这5个个体都截肢了
每个截肢面的后面
都有一个小骨碴
可以想象
他们是用非常简陋的工具在锯
因为看不见肉里的情况
所以锯到最后,一下就掰断了……”
根据49具遗骸的体质鉴定
出土遗骸均为男性
平均预期寿命仅20.5岁
21岁的蒋紫溪
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2020级本科生
也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队员
蒋紫溪说:
“遗骸上有很多砍伤伤痕
也能明显看到弹孔
有些子弹遗留在体内,还没取出来……
特别是有一些弹孔
是他们直面迎击子弹的
很难想象,他们当时是以什么样的
心情和信念去迎接它”
烈士遗骸上弹孔清晰可见
期待“点亮”更多复原照片
帮助更多烈士“回家”
依靠高通量测序技术
文少卿团队建立了南村烈士DNA数据库
并通过最前沿的三维扫描、
计算机及古DNA技术
首次尝试对烈士面貌进行复原
除了照片,每位烈士
还有一个生理和病理档案
经过碳氮同位素分析
根据骸骨的碳、氮值变化
团队为烈士们还原了个体生活史
文少卿说:
“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档案
我们想复原烈士的个体生活史
了解他这一生吃了什么
得了什么疾病
我们看到有退行性疾病
老人才会有退行性疾病
他们十几岁就有
这意味着他们的营养状况很差
工作强度非常大
这个我们在古代墓地里面都没看到……”
文少卿在田野发掘现场
每一位烈士遗骸
每一个样本
文少卿团队都会测124万个位点
以满足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的需要
文少卿将寻亲行动命名为
“点亮方案”
49名南村烈士中
崔海治烈士的复原照片已经被“点亮”
他在等待有更多寻亲的
烈士亲属前来联系
通过口腔拭子采集DNA
与国家英烈DNA数据库中的信息
进行动态比对
帮助更多烈士“回家”
去时少年身
归来英雄魂
找到,看见,记住
历史不会忘记
英魂永留人间
综合:CCTV-13《面对面》、央视军事、央视新闻、新华社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