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挖出了河南多少秘密?
2014年12月12日,河南淅川陶岔渠首开闸放水。截至2023年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持续向北方输水3258天,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饮水思源时,人们不会自然忘记渠首淅川36万库区移民所付出的牺牲和努力。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浩大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得河南区域内10万件深埋于地底的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考古发掘就有6个。南水北调,挖出了河南多少秘密?
李恩义| © 撰文
南水北调在河南挖出文物10万件
丹江起源于陕西,过河南,在南阳淅川入丹江口水库,从而与汉江合流。
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可以这样说,现在京津地区能喝上一口甘甜的丹江水,都要感谢无数南阳人的奉献和牺牲。
153.1平方公里的土地,淹没在了烟波浩淼的水底,36万淅川人抛家舍业,背井离乡。
丹江口水库
全国每3900个人中,就有一位淅川移民,河南每270个人中,就有一位淅川移民。
引丹总干渠,这条深四十九米,底部宽一百五十米,上部宽五百米的干渠,当年是南阳十余万民工在施工条件极其简单,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花五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修成的。
挖出的土方、石块六千余万立方米,这些土石若砌成宽、高各一米的小坝,可沿赤道绕地球一周半。
为了挖这条引水渠,有两千八百八十名群众在工地上受伤致残,有一百四十一人牺牲。
一代人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上天给我们国家设定的南方多水北方缺水的局面;曾经有一代人,勒紧自己的裤腰带,用吃红薯和黑馍积蓄的能量,奋力挖土凿石,梦想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生存条件。
如今,他们的梦想已经实现。
南阳淅川,丹江水源,这里古老的历史造就了人们的坚韧。
丹江口水库淹没了龙城古遗址。
学界公认,龙城极可能是楚国始都“丹阳”,因此,淅川楚墓才星罗棋布,少说也有上千座,淅川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下寻宝”大省。
淅川是楚文化重要发源地。
清清丹江水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启程,不舍昼夜浩浩北送,途径安阳时,会嗅到从几十米宽的总干渠中挖出的3000多件参展文物发出的厚重气息。
全长1267公里的总干渠,河南段占了大半。贯穿河南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5年施工以来,先后在其穿越而过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市抢救出土文物10万余件,完成了文物保护项目369项,考古面积90多万平方米。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的各类文物。
在安阳博物馆,真正看到南水北调出土文物时,我的触动极大。
6个项发掘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岸北朝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娘娘寨遗址、新郑胡庄墓地、唐户遗址这六个南水北调考古项目,陆续入选当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鹤壁刘庄遗址
鹤壁刘庄遗址位于鹤壁大赉店镇刘庄村南,在这儿考古发现了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为探讨商族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在此墓地中出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清楚准确,器物组合完整,且多为平民葬。这是首次在故邺城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北周墓葬的出土,在这一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关帝庙商代晚期房基
荥阳关帝庙遗址是黄河南岸地区首次完整揭露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遗址。发掘所见商代晚期居址、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址、祭祀区布局清晰,表明了聚落内部区域之间功能的差异。
娘娘寨遗址是新发现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址,寨墙基本上保存较好,部分墙体经过夯打,夯层明显。在夯层中见到有大量两周时期的陶片,断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遗迹现象。
新郑胡庄墓地是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西面的重要墓地之一,发掘面积12000多平方米。春秋墓中小型墓葬36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典型的郑国家族墓地。这些墓排列有序,对研究郑国昭穆制度和埋葬制度意义重大,为研究郑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新郑唐户遗址
新郑唐户遗址所在地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
南水北调埋着多少秘密
作为渠首的南阳淅川,更是有了重大发现。该县徐家岭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早期小口鼎上铸有多达49字的清晰铭文,专家通过对铭文上“岁星纪年”的考证,确认该器物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印证了楚国实行岁星纪年的文献记载。这次考古,为史料填补了许多空白。
鹤壁刘庄墓地出土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齿刃石钺等一批珍贵文物,为研究先商社会结构和商人渊源等提供了资料,墓地中发掘的一座石棺墓,是中原地区已发现石棺墓的唯一例证。
鹤壁关庄出土的金质首饰
鹤壁关庄墓地发现清代西安府守备之墓,出土一批 *** 精细的金质头饰,特别是一件印有喜鹊登梅图案的金冠,寓意为喜上眉梢,金丝镂空,工艺十分精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安阳固岸墓地出土的东魏时期围屏石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为题材的围屏石榻,对研究北朝绘画艺术、民族融合等相关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发现了一批北齐时期通体彩绘的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和人面兽身、狮面兽身镇墓兽,以及雌雄相配的猪、狗、羊等动物造型,特别是3件瓷器已接近白瓷,因其极有可能将我国白瓷 *** 工艺产生年代大大提前而显得尤为珍贵。
固岸墓地出土的土陶俑
叶县文集遗址发现了储藏丰富的瓷器窖藏坑,出土了大量钧瓷、青瓷、白瓷等金元时期瓷器,为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等学术课题提供了一大批珍贵资料。
烂泥里踩出来稀世国宝
这条工程不仅仅是“借水”的工程,还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考古项目,毕竟,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地区是楚汉、荆楚文化地区,进入河南是夏商文化地区,再进入河北就到了燕赵文化地区,简直是我国历代文化遗存的“富矿区”。那么这场工程浩大的考古,发掘出了太多的宝贝,其中一件竟然是踩出来的。
2007年冬的一天,雪后初晴,南阳凤凰城考古发掘工地,一个被盗劫一空、残破不堪的东汉砖室墓内有些泥泞,民工们穿着胶鞋忙碌着。突然,随着一声惊呼,“啥东西?!”人们在技工胶鞋的粘泥坨上发现了隐现红光的白疙瘩……
三螭龙纹韘形佩
这是一块由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玉佩,体积还非常大,文博专家称其为三螭龙纹韘形佩,是件“国宝级文物”。真是造化弄人,有谁能想到这稀世国宝竟会藏在一滩烂泥里呢?
一提到瓷器,大家都会说宋代的钧窑和汝窑,其实,早在北朝时期,安阳的相州窑也曾辉煌一时。可惜文献中无记载,相州窑的影响非常小。
南水北调工程在安阳段发掘出了一个青釉覆莲罐,这种造型在陶瓷家族中是比较罕见的。然而,它确是相州窑的造型之一。相州窑始于北魏,那是中土佛教的小 *** 。
莲花,是佛教的圣花,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尘世污染的愿望相一致。相州窑是我国北方早期的重要青瓷窑场,青釉覆莲罐是佛教艺术与中原艺术相融合的载体。
此罐是高僧大德的龛上之物?是世家大族的炫富之物?是官宦权贵的镇宅之物?是僧俗贵贱的甄别之物?是黎明百姓的孜求之物?我想,在此罐的身上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他吸引着人们为其痴迷,为其幻想,为其探秘。
宋庆龄祖先的墓被意外发现
值得一书的是,南水北调工程意外发现了北宋宰相韩琦一家的墓冢。韩琦是仁宗天圣年间进士,曾与范仲淹一道率军防御西夏。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修复后的韩琦墓
作为三朝宰相,韩琦墓多次被盗。即使这样,仍出土了四方墓志、铁牛和铁猪各2件、少量的宋代定窑白瓷和黑瓷片、石像残块以及大量的宋代建筑琉璃构件等。墓里的牡丹凤鸟石雕,堪称北方的代表。
2010年12月,充分考虑韩琦后人的诉求及墓地的实际情况之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干渠东侧完成了韩琦墓的整体搬迁复建工作。韩琦家族墓地的发掘与保护实现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
作为安阳最知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韩琦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当地人的祭祀尊奉,其家族更是名士辈出。1197年,韩琦的第六代孙韩显卿为了躲避战乱,携带一家老少抱着韩氐的祖谱来到海南岛海南文昌县避难,成为文昌韩氏的开山始祖。
及至清末,韩显卿的后代韩鸿翼1863年前后相继生了三个儿子,其中老二韩教准过被继给了姓宋的舅父,在波士顿开茶丝商店的舅父将他带到美国后,韩教准从此改名为为宋嘉树。
宋嘉树
1886年1月,宋嘉树以传教士身份回到上海,次年与倪桂珍结为夫妻,宋子文、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便是他们的孩子,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一次重大事件。
南水北调工程,让许多深埋地底的秘密重见天日,河南地下还有多少未知的文物宝藏啊?
(图片来源于 *** )
来源: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