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这个朝代只有10年,却被膜拜了1000年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2-10)800

河南新郑的陵上村,是一个只有四百人左右的小村庄,村里人姓乔,据说是守陵人的后代。

村西边的玉米地旁,有一座尘封千年的帝陵。

玉米地周围散落着残碑,陵园地面建筑早已毁坏,唯有苍翠的雪松簇拥着南北向的神道,神道尽头则是一座约10米高的土冢。

尽管做足功课的游客知道这座帝陵,但初到陵上村时,跟村民打听帝陵的位置,村民可能会一头雾水:什么帝陵?此时,换个说法,如果说是去柴王陵,他们就会很快伸出手指,指向那片玉米地,说:“那里不就是嘛。”

这座帝陵是后周庆陵,墓主“柴王”,即后周世宗柴荣。

陵上村不单单是柴荣的长眠之地,这个小村落,还安葬了他的妻子以及儿子后周恭帝柴宗训。在陵上村邻近的周庄村,还有柴荣的养父后周太祖郭威的嵩陵。

五代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如史书所说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

,在半个多世纪的朝代更迭中,有超过半数的皇帝死于非命,唐朝以来的陵寝制度已然崩坏,很多帝陵遭到破坏。

但后周(951—960)是个例外。

陈桥兵变后,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宋朝皇帝得了便宜,当然要厚待后周皇族,于是,后周皇陵得到保护,并享有前朝的祭祀制度。甚至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宋朝对柴氏后人的优待,比如杨家将故事中杨六郎的妻子是柴郡主,《水浒传》里有个仗义疏财的小旋风柴进。

直到今日,我们还能在一片看似不起眼的玉米地,找寻一代明君柴荣的归处。

这里,埋藏着一个十年王朝的风风雨雨。

后周顺陵墓室西壁柱斧导行图,图源: ***

薄葬之风

从新郑市区出发,一路向北,驱车行驶20公里左右,可以来到地处豫西山区的小镇——

郭店镇

郭店镇距离城市不远,交通四通八达,和很多中部乡镇一样,这里既有规模初具的现代工业,也有瓜果蔬菜丰收的农家生活,更难得的是,还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建有后周皇陵的周庄村、陵上村,就在这个小镇上。

《旧五代史》记载,显德元年(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后,葬于嵩陵。其养子柴荣在军旅间隙巡幸郑州,到新郑县“亲拜嵩陵,祭奠而退,赐守陵将吏及近陵户帛有差”。

郭威的嵩陵位于周庄村南400米处,旁边就是村里“黄金大道”的交叉口,东南方向的封土因过去村民取土使用,破坏较严重,周围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

后周皇陵所在位置示意图,原图来源: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别看嵩陵现在好像建在平地上,在后周时,其选址符合

“因高为基”

的选址传统。

唐代帝陵或封土为陵,或因山为陵,总的特点是建得高。这是为了体现帝王的威严,也是为了“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意思是建在低处,容易被狐狸等小动物搞破坏,或是被水淹。

五代多承袭唐制。

后周在选择陵址时,按照“因高为基”的原则,确定了位于今郭店镇的这块风水宝地。这里属于嵩山余脉的缓坡地带,西望嵩山,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有七里河、潮河、双洎河支流等多条河流交汇,形成背山面水的地貌。

然而,作为后周的之一座皇陵,郭威的嵩陵也有违背前代传统的一面。

郭威临终前,嘱咐其养子柴荣说:“我快要不行了,你赶快替我建造陵墓,不要让灵柩在宫里停留太久。我的陵墓务必从简,不要雇佣太多工匠,不要惊扰远近的百姓。陵寝不要用石柱,以砖代替即可,入葬时仅用瓦棺纸衣。我下葬后,免除附近30家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为我守陵。”郭威还告诫柴荣,为他办丧礼时切不得伤人性命(指殉葬),也不要用石人石兽守墓。

郭威告诉柴荣,他之所以想要薄葬,是因为他曾征战关中,见唐朝关中十八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结果被人盗了,而汉朝的汉文帝霸陵俭素,直到五代还完好。

最后,郭威严肃地对柴荣说:“若你违背我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不会庇佑你。”

于是,柴荣按照郭威的遗言,为其进行薄葬,只在陵前树立一方石碑,上书:

“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这一石碑,一直保留到清乾隆年间。

郭威入土时是否只用瓦棺纸衣,已经不得而知,但嵩陵确实没有发现石人石兽的痕迹。相比关中十八唐陵,后周皇陵规模“缩水”了很多,可见后周皇帝体恤民情、崇尚俭约,考古调查的情况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基本吻合。

古惑仔的逆袭

后周,继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之后,是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

后周的建立者太祖

郭威

,一生充满传奇。

郭威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自小便学会了打架、酗酒,还在脖颈后纹上一只小麻雀,人送外号“郭雀儿”。

用现在的话说,郭威就是个“古惑仔”,谁见了都要绕着走。

18岁那年,郭威的人生发生了变化,他报名投军,成了后唐大将李继韬帐下的一名亲兵。早年刀口舔血的“古惑仔”生涯,让郭威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很快扬名军中。

后来,郭威辗转来到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石敬瑭

帐下。在石敬瑭军中,郭威不仅磨练军事能力,还爱好学习。他悟性高,写得一手漂亮字,被石敬瑭相中,成了新老大身边的小秘书。

数年后,石敬瑭推翻了后唐政权,建立后晋(936年-947年),大封群臣,郭威亦获升迁。

经过多番辗转,郭威又成了石敬瑭亲信、河东节度使

刘知远

手底下的大将,颇受重用。

当时,石敬瑭为巴结北方强盛的契丹(辽)政权,“认贼作父”,自称

“儿皇帝”

,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等中原战略要地给契丹人,为世人所不齿。

之后即位的晋出帝

石重贵

却不走老爸的老路,不愿再向契丹认怂。结果,辽人发兵南下,大破后晋,俘虏石重贵后北归。

后晋群龙无首,危机重重。此时,有个叫何建的后晋节度使投降了位于西南的后蜀政权。

刘知远闻讯后说,你们看,契丹人南下,中原无主,才导致今天连藩镇这样的大人物也投靠他处,我作为一方统帅,深感痛心啊!

听闻此言的郭威明白,这分明是老大刘知远想称帝,又拉不下面子说的一番风凉话。

郭威带领众将再三劝进,于是,刘知远在一片拥戴声中登基称帝,建立后汉(947年-950年)。

郭威因拥戴之功,一下子成了开国功臣,身价水涨船高,成了后汉王朝首屈一指的将相(枢密副使兼检校司徒)。

次年,刚刚坐上帝位没多久的刘知远驾崩了。临终前,他遗命史弘肇、王章、郭威、苏逢吉四人辅政。至此,郭威又多了一重托孤大臣的身份。

此时,郭威已经45岁,忙碌了大半辈子,属于他的机会,到来了。

后周太祖郭威,图源: ***

建立后周

后汉的国祚只有短短四年。

刘知远死后,其子

刘承祐

即位,是为后汉隐帝。和后晋出帝一样,后汉隐帝也不是一个靠谱的皇二代,他在位时十分猜忌大臣,一直想找机会除掉托孤大臣郭威。

听闻皇帝想趁机干掉自己,郭威本来一筹莫展。此时,谋士

魏仁浦

进言:“你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大家一向都知道你为人清正廉明,可小皇帝身边如今多是些奸佞小人,他们每天给皇帝吹风,你是白的,也能给你说成黑的。你若还不想起兵,就该仔细想想其他被害大臣的前车之鉴,你觉得你比他们怎么样呢?”

听了此言,郭威决定以“清君侧”之名顺势起兵,攻打都城开封。

此举却让郭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刘承祐听闻郭威造反后,将其留在开封的家人全杀了。史载,

“婴孺无免者”

之后,深得人心的郭威,还是率领军队打到开封城下。刘承祐这才知道自己招惹不起这个猛人,仓皇之间出逃,在半路上被将领刺死。

当刘承祐的死讯传入郭威军中,他的部将们都明白,后汉王朝即将改姓“郭”了。

然而,令众将意想不到的是,郭威并没有称帝,而是下令收兵,进宫觐见太后,向太后表明自己起兵造反实属无奈,若不是皇帝杀光了自己全家,还步步紧逼要夺自己的性命,也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收场。

同时,郭威恳请太后出来主持大局,自己从旁辅助,重立新君,共襄国是。

太后接受了。与此同时,契丹人已经悄悄地摸到了两国的边境,准备趁乱越过北境防线,杀入后汉,如今还需有人前去抗敌才是。

为表忠心,郭威答应了由其率领大军北伐契丹。

当大军渡过黄河,驻扎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中的士兵突然哗变。士兵翻墙进入郭威的住所,将一面黄色的军旗披在他身上,对着他山呼万岁,称天上有一股紫气直冲郭威头顶,郭威当为天下之主。

郭威只得“顺应”军心天意,答应登基称帝,史称

“澶州军变”

在这场黄袍加身的政变后,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年近半百的郭威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

后周

后周疆域,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勤俭之美,终始可称

郭威是五代时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后周立国后,鉴于连年的战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郭威的执政相较于前朝要来得温和许多。

为了解放农业生产力,他下旨

革除牛租,允许百姓私自贩卖牛皮。

早年,后梁皇帝朱温刚刚代唐称帝时,为方便管理,要求将耕地的牛收归国家所有,百姓耕田,可从国家手中将牛租走,用于耕地,但租牛需缴纳名为“牛租”的赋税。

关于牛租的具体比例,后世的《搜采异闻录》记载称“今观吾乡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主牛者,取其六,谓之牛米”。也就是说,每季收成的六成要用于缴纳牛租,剩下的四成才可以用于缴纳正常的赋税。如此一来,百姓手中能够自留的粮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此外,在作战中将士所穿的铠甲通常都是使用牛皮制造,因此,牛皮变成了战略物资,禁止私自贩卖。后汉的法律规定,私卖牛皮一寸,人头落地。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谁,小命不保。

郭威是底层起家,知道民生疾苦,于是废除了那些专坑老百姓的劣法。

对贩卖私盐、私自酿酒等国家严禁行为,郭威也做了适度调整放松。

针对五代时期职业军人地位的普遍提高,郭威则有意压制。即位后,他

大力推崇文治,重用文臣,重新修订礼乐,刊印经籍。

这成为后来的宋朝崇尚文治的先声。

在 *** 经济、与民休息的同时,身为帝王的郭威也以身作则,

注重节俭,想尽办法,尽量减少百姓的负担。

他曾对身边的大臣说:“朕从前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深知百姓遭逢国难,日子过得相当不容易。如今朕当了皇帝,又怎能忘记当初过的苦日子,施压于民,让百姓再尝苦楚呢?”

高平之战

随着日渐年迈,郭威开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养子

柴荣

当初,后汉隐帝刘承祐听闻郭威起兵,将留在京城的郭威家人杀得一干二净,连尚在襁褓中的郭威儿子也被杀了。

郭威此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柴荣是他的养子,也是他多年来的心腹,而他俩的结缘,是因为一个女人。

柴荣出身家道中落的富家。他有个姑姑,曾被选入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后宫,李存勖死于兵变后,柴氏作为宫人被遣散回家。

结果,

柴氏

在回乡路上一眼相中了郭威,带着父母给嫁妆跟着郭威跑了。当时,郭威只是一个落魄的军卒,但柴氏慧眼识英雄,看中了这个“潜力股”。

柴氏的侄子柴荣,后来投奔姑父郭威,并成为郭威的养子。此时,郭威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在军中屡建功勋,柴荣则帮助他做生意,累积资本,一度到江陵贩茶。

经商的同时,只要有空,柴荣就坚持习文练武,不仅通读史书,而且精通武艺。

郭威称帝后,有意将柴荣培养为接班人,于是封柴荣为开封府尹、晋王,享有高爵厚禄,掌管京城,这几乎是五代到宋初储君的“专属荣誉”。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51岁的郭威病重去世,柴荣作为最合适的继承人接过皇位,是为

周世宗

柴荣当时只有34岁,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候。

柴荣即位不到十天,十国之一的

北汉

乘后周政局不稳之机,联合契丹南下,进攻后周,想趁着新君立身未稳,灭掉后周。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但他的决定,却换来了朝廷上的群嘲,以太师冯道为首的群臣,一个个站出来竭力反对。

柴荣力排众议,带兵亲征,双方在高平城(在今山西晋城)爆发一场大战,史称

“高平之战”

刚开打,后周右路军就崩了。后周大将

樊爱能

何徽

望贼而遁,千余人投降了北汉,南逃的数千人则沿途劫掠粮草。柴荣下令禁止劫掠,樊爱能、何徽均不听。

设想一下,如果柴荣没有御驾亲征,樊、何极有可能倒戈一击,打回开封,将毫无威望的新皇帝干掉。要知道,将领前线战败后,掉头灭掉故主,拥立新君,几乎是五代权力更替的一项“传统”。

关键时刻,柴荣亲率军队,冒着弓箭,督促诸将奋战,直到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

此战,后周胜利了。

如此一来,柴荣的皇位也稳了。

高平之战后,柴荣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本想进一步北伐,拿下幽州,也就是辽南京(今北京),光复这片被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土地。

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周世宗改革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经过高平之战,

“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

柴荣树立了威信,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

之一件事,是斩杀望敌而退的降将。当时,樊爱能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何徽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二人位高权重。但鉴于二人在高平之战中的表现,柴荣毫不手软,果断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二人所部军将70余人。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杀伐立威,

“骄将惰卒,始知所惧”

柴荣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高平之战是检验我们军队战斗力的一战,可惜临敌不堪一战,差点丧败,“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由此,后周开始挑选精锐士兵留充禁军,裁汰老弱之兵。当时,全国的勇士猛人,基本都在地方节镇,柴荣于是公开招募武艺高强的人充当殿前军,设

殿前都点检

统一指挥禁军。

在柴荣的强力整顿下,初步扭转了兵力外强内弱的局面,中央禁军已经比地方节镇强大。后周的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史书说是

“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死后,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为资本,演出了黄袍加身的戏码。上台后,担心历史重演,于是改变了柴荣强化禁军战斗力的做法,反其道而行,通过剥夺将帅兵权、推行更戍法等措施,严重削弱了宋代军队的战斗力。

除了军事,在经济、人事、法律等诸多方面,柴荣都有相应的重磅改革措施。

中国出了几个以“毁佛”闻名的皇帝,柴荣是其中一个。清代摊丁入亩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段内, *** 都按人头征税,这导致很多人以遁入空门的方式,不事生产,躲避赋税。当僧尼的人数超过正常的比例,一个国家(尤其是非大一统的朝代,比如南朝、五代)的正常运转就会因劳动力严重不足而被拖垮。

柴荣改革之前,后周境内平均每个县有20多家寺院。佛教兴盛到这种程度:寺院销铜钱造佛像,造成了流通钱币严重短缺。

柴荣继位第二年,下令大废国中佛寺,规定有国家许可的寺院才能保留,其他一律废除。因为佛教信仰关乎因果报应,很多官员对毁佛心有忌惮,柴荣亲自带头,砸毁了一尊别人不敢冒犯的观音铜像。

在柴荣看来,拜佛不一定是真心奉佛,行善才是真心奉佛。佛祖愿以真身救世人,如今牺牲铜像,造福天下,肯定更加在所不惜。

在他的推动下,最终废除寺院3万余所,6万多名僧尼还籍。

佛像被销毁后,重新用于铸造钱币,恢复经济。

柴荣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

恢复五代以来沦为形式的科举制度

,注重人才选拔。有一年,礼部草率录取了16名进士,他知道后,亲自组织重考,最后仅录取4人。他还多次以“失于选士”为由,处分主考官。

难得的是,他不是一个机械的规则主义者,而是强调制度与破格相结合。

柴荣想任用小吏出身的魏仁浦为枢密使,有人反对,理由不是魏仁浦能力不行,是说他非由科举出身。柴荣当场反驳说:“自古以来,明君都是用有文才武略的人辅佐自己,这些人难道都是科举出身吗?”

最终还是破格任用魏仁浦为相。

赵匡胤极为敬畏的后周名臣

王朴

,也是柴荣破格提 *** 的。赵匡胤建立大宋后,曾指着自己的黄袍对近臣感慨说:“王朴如果还活着,我穿不了这黄袍。”

柴荣虚心纳谏,在历史上也很出名。他说过:“言之不入,罪实在予。”意思是,你们尽管讲,讲错了算我的。

在位期间,他从未因言论问题杀害过一个大臣。

柴荣曾问大臣王朴,你看朕能当几年皇帝?

王朴懂玄学,答道,以我所学预测,可以当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就不知道了。

柴荣听了很高兴,向王朴吐露了他的理想:

“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可惜的是,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在北伐辽国时患病,班师回京后不久病逝,年仅39岁。

此前,他率军北上伐辽,势如破竹,接连收复瀛、莫、易三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仅用了42天。

他希望用30年致太平,老天却只给了他5年半时间。

后周世宗柴荣,图源: ***

柴荣和他的爱人

后周实行薄葬,柴荣的

庆陵

如其养父郭威的嵩陵一般朴素,甚至连陵园都没有。

作为“五代之一明君”,柴荣得到了后世的无数赞誉。

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仰慕柴荣,专门为其修建了陵园。洪武三年御制祭周世宗文碑记载:

“惟神功施于时,德裕后世,仰瞻陵墓必当慎祀。朕有天下首勅所司,凡有古先帝王陵寝常加修理,以附近人户看守,常年祭祀已著成式……”

根据学者勘测,明代修建的后周庆陵陵园,砖墙高约2米,陵园南大门高约4米,门额悬匾,陵墓四周古柏参天,历朝历代称颂柴荣的石碑林立。

明清皇帝对后周庆陵一直有祭祀,到了民国时期,柴荣庆陵的石碑还有一二百通。但由于民国时战争频繁,为了修筑防御工事,陵园的门楼、围墙都被拆毁,陵墓前的一百多座石碑也有大半被拉走,几十棵古柏被砍伐殆尽。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剩下的石碑大多被当地人用来砌井口,残碑所剩无几。

如今,很少人记得在陵上村玉米地旁的残破陵园中,还深埋着五代时期的一位雄主。

陵上村还有一处孤立的陵墓,比庆陵更加凋败。

这处陵墓在庆陵东约150米处,而今已经被农舍三面包围,剩下一个长满杂草的小土丘。仅有村道旁的一块“文保”标志牌,可以让人分辨它的位置。

根据其位置推测,这座坟冢是庆陵的袝葬墓。

墓主是柴荣的妻子,但是哪一位妻子,存在争议。

清代以来的学者,多认为这是

宣懿皇后符氏

的懿陵。

符氏出身名门,其父符彦卿是郭威的好兄弟。符氏起初嫁给大将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李氏父子叛于河中,郭威率军讨伐。

李氏父子畏罪自杀,临死前还要拉着家人一起陪葬,所幸符氏藏在帷幕后,逃过一劫。李氏父子死后,郭威的士兵冲进来,符氏对他们说:“我是符彦卿的女儿,我父亲与郭将军交往甚厚,请你们速报。”

郭威得知后,赶紧救下朋友的女儿,他非常欣赏符氏的机智勇敢,于是收她为养女。

后来,柴荣的发妻刘氏惨遭横祸而死,郭威便亲自做媒,让干儿子柴荣娶干女儿符氏为妻。

柴荣在位时,有一次带兵征讨淮南,时值夏季,天气炎热,暴雨连连。符皇后劝柴荣不宜亲征,见丈夫不听,便请求同行,由于天气恶劣,符皇后在半路上身染重疾,不幸去世,终年26岁,后葬于新郑。

史载,

“世宗甚悼之”

柴荣和符皇后的故事令人感动,但考古学者认为,这座墓的墓主应该是周世宗的另一位皇后

刘氏

刘氏是柴荣的结发妻子,家世无法考证,大概是柴荣年轻经商的时候所娶。后汉隐帝刘承佑因猜忌而杀郭威在京的全部亲属时,作为郭威儿媳妇的刘氏也在其中,同时被杀的,还有柴荣的前三个儿子。可以说,后来后周后继无人,与这场屠杀脱不了关系。

刘氏遇害后,柴荣时常思念,于是在即位后,追封刘氏为

贞惠皇后

前文提到的这座陵墓,在上世纪90年代被盗,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勘察和保护,并在墓葬周边发现哀册数片,其中写有

“世宗元妃刘氏殂谢于东京旧邸”“贞惠皇后恭以礼肃克诚事遵”

等,这也符合《旧五代史》的记载:

“葬世宗皇帝于庆陵,以贞惠皇后刘氏祔焉。”

所以,这座封土仅有一人高、周长不过10余米的袝葬墓,可能并非宣懿皇后符氏的懿陵,而是贞惠皇后刘氏的惠陵。

还有一种可能,两位皇后的墓都在周世宗庆陵的周围,但其中一座的封土已经被岁月推平,无法辨认。

柴荣先后失去了他的两位爱人,而在他英年早逝后,还留下了一个注定无法承担重任的幼子。

影视剧中的柴荣形象,图源:剧照

幼主的悲剧

周世宗柴荣驾崩后,年仅7岁的第四子柴宗训即位。

后周陷入“主少国疑”的危局,仅仅一年后,朝中握有重兵的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

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

支持赵匡胤的大臣,为年幼的柴宗训拟好了一篇禅让的诏书。

赵匡胤换上皇帝的冕服,登上了皇帝宝座,后周也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所取代。

赵匡胤称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宣布优待后周宗室,授予其丹书铁券。

宋太祖赵匡胤,图源: ***

但三年后,柴宗训就被强行迁至房州(今湖北房县)。房州,即房陵,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流放地,汉高祖的女婿张敖、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唐中宗)以及后来赵匡胤的弟弟秦王赵廷美等,都曾被贬到房陵。

房州是高规格的流放地,而被贬至此的帝王贵胄很多不得善终。柴宗训在此日渐年长,难免提心吊胆,最终于21岁时就不明不白地去世了。

柴宗训早逝后,宋朝给予其优厚待遇,追赠谥号为恭帝,并将其灵柩运回新郑安葬。

于是,新郑陵上村东北约200米处,有了一座后周恭帝的

顺陵

宋朝为周恭帝修建陵墓,并为周太祖、世宗设庙宇、塑像,命柴氏子孙每年祭祀,表面上对柴氏毕恭毕敬。但柴家这个前老板,终究只是失去了往日风采的“牛夫人”,不是赵家人的“小甜甜”。

宋仁宗时,有个叫

李淑

的大臣为周恭帝陵题了一首诗:

“弄楯牵车挽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

荒坟断陇才三尺,犹认房陵半仗来。”

这首诗传入宫中,有人对宋仁宗说,本朝是通过禅让得天下,李淑却说得好像是大动干戈,这不是臣子该说的。

即便是以仁慈闻名的宋仁宗在得知此事后也感到不悦,于是将李淑免职。

柴宗训的悲剧似乎还在继续,1991年,顺陵被盗。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其延续后周的薄葬之风,地宫仅是一个简单的砖室墓,墓中还有残留的彩色壁画。

若柴荣泉下有知,见到这个无能为力的苦孩子,不知该作何感想。

后周顺陵甬道东壁文吏迎侍图,图源: ***

后周只有10年的历史,而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也不过半个多世纪。

历史学者邓小南说,

五代是一个“破坏、杂糅与整合的时期”

后周,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有学者认为,后周之于宋,如同秦之于汉、隋之于唐。

如今,后周皇陵没有被开发为景区,平时来访者寥寥,唯有岁月在此留下潦草的足迹。这或许是一个王朝的无奈,但也可能是一种幸运。

参考文献: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韩国河等:《河南新郑后周皇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1期

朱津,司亚东,黄富成:《试论后周皇陵的选址问题》,《华夏考古》,2022年第1期

冬夏:《踏访新郑陵上村,走近后周柴世宗》,《河南日报》,2017年 8月18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2/557980.html

“这个朝代只有10年,却被膜拜了1000年” 的相关文章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实力那么强 康熙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他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实力那么强 康熙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他

对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在挑选继承人上存在很大的烦恼。纵观历史,没有子嗣传承的皇帝不少,青黄不接的也存在,他们的烦恼是后代里边找...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几乎天下无敌,谁都不怕,曾被曹操手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等六员一流大将合围,但是吕布全然不惧,最终全身而退。但是,吕布却很忌惮张飞,每次见到张飞,面对张飞的挑衅,吕布都显得有些顾虑,那么,吕布到...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劝其迎接汉献帝,后来为何差点被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八年(216年)五月,曹操进封魏王,但是曹魏集团内部却并不平静,发生了一件大事,追随曹操二十多年的重臣毛玠被逮捕下狱!毛玠虽然在《三国演义》的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不过在历史上还...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刘文静,李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决策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文静是唐朝名相,也是晋阳起兵的重要角色,为促成李渊反隋立下巨大功劳。可以说没有刘文静的督促,李渊后来就不能建立大唐,成为皇帝。那为何李渊还要处死立有大功的刘文静呢一,效力隋朝...

侯君集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侯君集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家里世代做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侯君集平定吐谷浑,安定西域,为唐朝立下大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侯君集后来犯了大罪,让李世民伤心透顶,再也不想去凌烟阁了。那么侯君集犯了何罪,让李世民再也不想去凌烟阁观摩功臣画像呢一,追随太宗侯君集为人骄傲自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