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梅尼的葬礼:200多万人为他送行,棺材盖被挤翻,裹尸布遭哄抢
霍梅尼的葬礼:200多万人为他送行,棺材被挤翻,裹尸布遭哄抢!
1989年6月3日,87岁的伊朗更高领袖霍梅尼病逝。在3天后的葬礼上,有200多万狂热的市民上街为他送行。在当代伊朗民众的心目中,霍梅尼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没有霍梅尼,就没有如今的伊朗。
结果,由于民众情绪失控,霍梅尼的棺材被撞开,成千上万的伊朗人拼命挤上前去,试图撕下一星半点霍梅尼的裹尸布,以带回家去永远供奉。那种狂热与冲动的场面,史无前例地惊心动魄。
霍梅尼全名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902年5月12日出生于距伊朗宗教圣地库姆56公里的霍梅恩小镇。他原姓印地,1930年改为霍梅尼,意为霍梅恩人。
霍梅尼的外祖父、父亲和哥哥都在 *** 什叶派拥有尊贵的地位,这为他日后在伊朗 *** 宗教界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60年初,霍梅尼就成为伊朗六位大阿亚图拉(宗教领袖的称号,意为 *** 的意志)之一。
在圣地库姆研读神学,毕业后成为 *** 教神学家教法学家后,在库姆教书40年,为伊朗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宗教学者,在伊朗神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那时的伊朗,正处于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的独裁统治时期,统治者与广大民众及各方势力矛盾重重,霍梅尼坚定地站在反国王斗争者的一方。
为此,他相继遭到被捕、流放,流亡期间,主动与国内反国王派别保持联系,组织开展推翻国王的运动。与此同时,巴列维国王一系列骚操作,使国贫富悬殊与日加剧,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霍梅尼把握这一有利机会,教士集团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众结成了联盟。在 *** 革命中,以霍梅尼为领袖的教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终于引发“黑色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1979年1月16日,末代国王巴列维被迫出国。同年2月,霍梅尼结束15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德黑兰。他宣布废除帝制,建立 *** 共和国。按照宪法,他被确定为 *** 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总揽军政大权,担任更高国家元首。
霍梅尼上位后,对外提出输出 *** 革命的口号,并宣布“既不偏向西方,也不偏向东方,我们要建立一个中立和不结盟的共和国”,在国家生活各个领域推行彻底 *** 化。
霍梅尼执政期间的1980年9月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直到1988年7月,霍梅尼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同意停火,同年8月两伊战争才宣告停止。
两伊战争结束后的1989年2月,霍梅尼又要求全世界的 *** 处死《撒旦诗篇》的作者──英国作家萨曼·拉什迪,导致英、伊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伊朗为此于同年3月宣布同英国断交,直至1990年9月,两国的外交关系才恢复。
另外,霍梅尼执政期间,一直坚持与世界霸权做勇敢、坚强的斗争。他自信精神,深深影响了伊朗民众,伊朗人民至今也没忘记他的名言:“美国永远无权干涉伊朗内政。”
霍梅尼生前用极端的方式调动起了当今世界最激烈的宗教情感,以此对抗西方的入侵,是上世纪影响世界格局的著名政治领袖,也是个毁誉参半争议人物。
在他的死敌眼里,他是“近代最恶名昭彰的独裁者”,并且让伊朗“倒退了几个世纪”。但是,对热爱他的人来说,他却是一位无法替代的神。
不管是反对他或支持他,人们都承认: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极其睿智的人,同时是一位极其俭朴,体恤民心的人。
正是因为霍梅尼治下的民众视他为神,所以,民众无法控制的 *** 在他的葬礼上才演化为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夺尸布大战”。霍梅尼葬礼上突发的那场规模空前的“大乱斗”,直接导致8人死于踩踏,400多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