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77年推行的二简字,为何不到半年就废除?你认识几个?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2-15)640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文字一直都是个重要的载体,在经历过多年的历史后,文字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善,尤其是秦始皇完成了历史上之一次“书同文”。

文字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着变化,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时期,同样也有一次重要的文字“革新”,可这种革新所推行的时间是极短的,这便是二简字。

建国以后的文字简化历史

汉字的简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而且,这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特别是在古代,汉字还曾被视为一种极为神圣的文字,在书写和阅读的过程中被视为一种“哲学的修行”,从它的出现和使用来看,也具有着有集形象、

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认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汉字的复杂性会限制国家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神州大地都出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

而在这个时候,一大批曾出国留学的进步青年敏锐地发现国内还存在许多封建顽固思想,他们把其中的一个原因归为汉字;若是溯源,那么这种思想则出现在19世纪末期。

当时,有人认为汉字不再适用于当下环境,很多亚洲国家也逐渐停止使用汉字,包括民国时期还具有汉字的简繁之争,当然,这些思想持续下去全部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也无形之中推动着汉字的革新之路。

1956年, *** 正式公布了《汉化字总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简化汉字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化汉字成为了中国汉字的主流形式。

最初或有诸多不适,可其实这也是与尚未推广有关,简化后的汉字带来了许多实际的好处,尤其是有利于降低文盲率以及提高普及教育,当中国渐渐与世界建立起联系后,简化后的汉字也有利于加强汉字同其他语言的沟通与交流。

简化后的汉字,也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汉字本身就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脊梁”,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汉字简体的推广与使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汉字的普及和文字的发展,也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便于传播和交流。

通过简化汉字,不仅使得汉字书写更加高效、简洁,也为汉字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1956年的这次汉字改革是由《人民日报》发表了《汉字简化方案》,有简化字515个和简化偏旁54个,整个过程历经5年时间。

8年后,《简化字总表》被编撰出来,2236个简化字被收入。

这些简化字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提升全国人民总体文化水平方面。

简体汉字的出现方便了教学和书写,简体汉字的出现对于教学和书写方便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在繁体字“横行霸道”的时代,若是一个人想要从零基础学习汉字,那么就得去掌握大量的繁体字,这就给学习者和书写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负担。

自从简体汉字成为主流后,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够更快的学习,从而充分运用民 *** 利。

因为文字本就是人们用来表达个人思想以及与人交流的工具,对民 *** 利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特殊时代,《简化字总表》被废止,随后的1975年,文字改革委员会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2年后的12月20日是对汉字历史非常重要的一年,《人民日报》、《 *** 报》及《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及各省级行政一级报纸共同发表了草案,此举目的为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

从这开始,《人民日报》就开始试用“二简字”。

二简字将文字过于简化了,包括了可类推简化、不可类推简化等,笔画较少的异体字也可以直接代替繁难的标准简化字。

还有些文字只是保留了特征和轮廓,简化字中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则被删除了。

二简字中,也会用形体简单的同音或异音字代替较繁难的标准简化字,如“用能独立成字的标准简化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声旁代替”等等。

这次变化相对于以前,初衷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减少笔画,又减少汉字数,不过这个过程中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病。

其一:汉字被减少了,而从汉字的本质来看,二简字影响了文字表义的明确性,还增加了形体的记忆难度。

其二:简化后的汉字经常会出现“一字对多意”的关系,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反而得经受更多的困难,这也是受人诟病最多的一种情况。

苏培成曾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这样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建立联系。”

在老先生的表述之中,这种联系也可以是任意无理据的。

若是一个字能很轻易地从其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那么这种就代表着“有理据”。

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现在,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造字之初的那些想法被转移到汉字上也随着汉字的形体转变而不断遭到削弱。

就汉字而言,构形的图画意味越弱,文字的理据性就越弱,因为汉字构形的理据性和汉字构形的图画意味紧密相连的,这种情况也并非那么绝对。

总的来说,二简字在简化的规律性上不如标准简化字,《简化字总表》包括三个字表。

之一表收的是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 个;第二表收的是可化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 132 个和不独立成字的简化偏旁 14 个;第三表收简化字 1753 个。

在之一第二两个字表里只有 482 个字和 14 个简化偏旁,第三表却有 1753 个字,而第三表里的字是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可见标准简化字多利用了类推简化,相对而言个体简化较少。

如此简化,从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汉字内部的系统性,同时不利于人们对于二简字的掌握。

本是为了简化而出现的汉字,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字内部的系统性,这就不利于人们对于二简字的掌握。

那么,它走不远也是情理之中了。

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的二简字

二简字刚刚出炉后,在推广的过程中还是大受成功的,这就代表着普通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他们当然想要在最快的时间里迅速学会汉字。

可好景不长,人们也很快发现了问题。

在专家眼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汉字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本身就是历经千锤百炼后流传下来的,汉字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有意义。

汉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简字方便了大家学习,可这么一简化,字形直接面临着“缺胳膊缺腿”的现状,不仅看起来不够美观,也让汉字丢失了灵魂。

就有专家站出来说了:“简化不是不行,最起码得兼顾传承与实用。”

二简字出现了简化过度的问题,导致新词语讲述不明,又和原来的字形千差万别,就连辨认都成为了个难题。

所以,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二简字在半年后就基本没人再用了,因为它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再者说,回到二简字诞生的过程,这种字在拟定和公布的过程都是较为仓促的,理论上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也没有召开,而群众的反映其实也并不全面。

对比“一简”,方案出炉之前还是广泛征求了意见的,经过专家的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后才投入使用。

打开一本1978年的初中生世界地理教材,就能看到标注的二简字分别是“缅、泰、部、面、藏、壤”这几个字,由于这些字在书写使用的过程中都比较麻烦,所以它们也成为了被简化的重点。

而站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字确实没有那么好认。

总的来说,二简字与标准简化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过于复杂,未达到文字表义明确的要求;文字理据性的大量流失;简化方式上规律性不强等,最终导致二简字的失败。

它能迅速投入使用,也并不说明这一定是坏事。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普遍意识到了简化字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简化汉字本就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主流形式,经过了历史沉淀、专家整理的简化字符合汉字的构成规律,也同样提升了文字沟通的效率,能很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而在国际方面,文化的人哦听是一种抽象的心理建构,决定文化认同的因素主要是由长期性、抽象性的不因短期利益而改变的风俗习惯、生命礼俗、伦理价值等因素。

不能只从文字角度来看待这种心理,因为这种抽象的心理建构是由长期的历史经验沉淀而成的,在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华人社会当中,政治认同感也总是基于文化认同所建构起来的。

文字是国家统一的一种意志,中国 *** 和学术界仍然需要继续推动简化字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国家正式废弃二简字是在1986年6月24日,当时国务院回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废止 <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时直接宣布废除“二简字”。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这也直接给二简字定了性。

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汉字简化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这年,《简化字总表》又被重新发表,对于个别的简化字做出了调整,收录了2235个简化字。

有趣的是,当二简字被废除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拥抱这种新变化。

1986年后的一段时间,二简字还出现了“废而不止”的现象,一直到今天,偶尔还能看到部分二简字被人使用。

汉字的不断改进历史中,二简字的出现可以说是比较不如意的,可它也同样为后来提供了方向与参考,给了人们对于汉字的很大启发。

毕竟,改革和创新总是会有成功有失败,有了付出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经常都在使用简化汉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回过头来看繁体字与二简字,估计大部分人依旧会有很深的感触,那些熟悉的文字,似乎突然之间变了味,变得“不认识”了。

曾有专家说过:“汉字是中国人心中的最后一道长城。”

过去,当中西方文化首先开始了大规模交汇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汉字改良方案,这些同样有利有弊,从瞿秋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到林语堂的中文打字机、再到1958年新中国颁布的《汉语拼音化方案》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汉字正在走向协调、交融的过程。

21世纪,人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去攀登汉字这座“宏伟的大山”,二简字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可它带给后人的思考还远远不止于此。

参考资料

明明用了几十年的汉字,你和我说其实根本不存在? 《上观新闻》

繁体字和简体字我知道 那二简字是怎么回事? 《上观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2/559816.html

“77年推行的二简字,为何不到半年就废除?你认识几个?” 的相关文章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个性耿直,颇有才干。初仕北周,拜右侍上士。隋朝开皇年间,历任内史舍人、库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府少卿。隋炀帝即位后,历任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御史大夫、...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对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钩戈夫人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中讲过,当时就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汉武帝回答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黄初二年(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讨占据河西的叛贼。最后魏军大胜,歼敌五万余人,还俘获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还使得西域重新归属中原皇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自此成为曹魏...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

曹丕篡位是心腹力挺而成的 司马氏篡位为何能顺利成功

曹丕篡位是心腹力挺而成的 司马氏篡位为何能顺利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篡政是大臣的拥护,为何还能被司马氏代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十八路诸侯互相征伐,直到曹刘孙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死后曹丕篡夺江山,自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建立吴国。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立。可令人怪就怪在,曹丕篡夺江山之后,司马氏继承了他的...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曹操厌恶曹丕其实,曹操在5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兵败赤壁之后,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便相当于“死”了。不再以“一统天下”为人生奋斗目标,转而开始眼睛向内,努力经营曹魏那一亩三分地了。比如发...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不可没。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