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国家公祭日|特辑:甲午之耻,乙未之殇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2-24)730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今天不聊南京,咱们来聊一聊百年前那场乙未之殇。

△《刘永福镇守台南会同生番大胜图》

01 外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五日,北京紫禁城。

光绪帝载湉紧紧攥着李鸿章的奏折,反复浏览着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款,不由得青筋暴起,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

终于,愤懑至极的光绪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猛然间,他一把将手上的奏章摔在地上,紧接着又挥起拳头狠狠砸在御案之上,一下比一下更重。

皇帝疯狂的举动令随侍太监们惊恐不已,赶忙跪伏余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泱泱中华竟完败于昔日眼里的蕞尔小国,耻辱!真是奇耻大辱啊!

现如今,日本步步紧逼,不光索要巨额赔款,还要割让辽东和台湾,眼看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就要葬送在自己手里,光绪又岂能咽下这口气。片刻宣泄过后,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急忙在案上一摞奏折中翻找起来。

很快,光绪抽出一本奏折,这是台湾巡抚唐景崧昨日电传来的。据唐景崧汇报,台湾百姓反对割台,丘逢甲等当地士绅代表更写下 *** 表明心迹,因此,唐景崧建议朝廷游说外国干涉,以删除割台条款。

引援保台,其实是两江总督张之洞的主意。日本对台湾垂涎三尺,张之洞早就有所察觉,议和前,他曾向清廷提议,以台湾为抵押物,向英国借款数千万两,这样一来,精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势必不会让自己的资产落入日本之手。张之洞甚至还提出,如果借款不能打动英国人,还可以向英国人出让台湾的采矿权。而唐景崧的这本奏折,同样也是张之洞授意的。

△张之洞

光绪心里当然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更别指望,但他还是想做出最后的努力。于是,光绪当天就给李鸿章发电,命他向西方列强求援,务必体谅自己的苦衷,筹划一个保住台湾的法子。

皇帝一旦下旨了,事儿不管能不能办,都得去试一试。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分头行动,开始奔走于英、法、德、俄等国之间,尽力施展中国古老的纵横之术。李鸿章甚至故意对英国领事说道:“法国人很想得到台湾,但他们太难对付。英国如果不采取主动的话,那法国人可就要抢先咯。”

然而,相较于台湾一地,英法等国显然认为通过最惠国待遇,他们能从中日合约的其他条款中获得更大的商贸利益。正因如此,列强们纷纷作壁上观,默许了日本吞并台湾的行为。

对此,天真的清 *** 始终蒙在鼓里,直到《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张之洞仍授意唐景崧催促总理衙门,务必与外国结成同盟,以保全台湾,唐景崧甚至直接威胁道:“割台,臣不敢奉诏!”

要说看得通透,还得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他早就说过:“外交,把中国人骗苦了!”每到关键时刻,清廷以及帝国的精英们习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麻烦,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列强的调停干涉之上,到头来,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最终,引援保台的计划落空,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完毕,台湾正式割让给了日本。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签约的最后时刻仍在反复提到台湾民众的反抗情绪,试图以此影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但对于到嘴的鸭子,日本人又岂肯松口,对此,伊藤博文轻蔑地笑道:“听说台湾民众鼓噪,我方自有办法,中国一将台湾交出,那就是日本自己的事了。”

此时的伊藤博文还没有意识到,随后的近半年时间内,为了解决这帮鼓噪的台湾民众,日本将付出远超于甲午之战的惨重代价……

02 书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十九日,台 *** 北。

总理衙门的电报犹如晴天霹雳,彻底轰动了台湾全岛。

这封电报这样写道:“根据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将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澎湖列岛永远割让于日本。割台是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要,但和北京相比,台湾自然更轻,倘若日军乘胜直取大沽口,则北京危在旦夕,况且台湾孤悬海外,终究是无法长久据守的……限期两个月内交割台湾,台湾百姓均可返回内地,两年后,仍留在台湾者将被视作日本人,随日本更改衣冠。”

这一声惊雷,炸得全台百姓脑子嗡嗡作响,无不惊骇万分。随后,悲愤交加的台北居民奔走相告,纷纷鸣锣罢市,聚集在台湾巡抚衙门口,要向朝廷讨要说法,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与此同时,台湾士绅联名上疏,愿与日寇死战到底;而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子也到处垂涕 *** ,立誓“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作为亲历者,帝师翁同龢在日记中感慨道:“得台湾门人俞明震、丘逢甲电,字字血泪,使我无面目立于人世矣!”

然而,这一切注定只是徒劳。很快,台湾士绅百姓就明白过来,清廷是半点都指望不上了,求人不如求己,那就行动起来,自己保卫家园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值此台湾生死存亡之关头,前工部主事、辞官后专注兴办教育的本地名士丘逢甲挺身而出,振臂高呼道:“余早知有今日矣!虽然,台湾者吾台人之所自有,何得任人之私相授受?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

丘逢甲绝非事后诸葛亮,他是有先见之明的。早在甲午激战之时,他就散尽家财充作军饷,拉起一支团练义军,准备抗击日寇。等到中日双方停战和谈时,丘逢甲敏锐地发现台湾竟不在停战范围之内,他就此料定日军必有侵台计划,因此更加积极地联络各方力量,抓紧备战。

随着割台已成定局,丘逢甲立刻行动起来,而他之一个想到的便是台湾巡抚唐景崧。在丘逢甲的劝说下,唐景崧决意效仿郑成功,留守台湾,领导各路义军。

此时,台湾义军主要由未撤防清军、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及本土义勇、生番组成,兵力不在少数,但唐景崧与刘永福却早有嫌隙,难以共事。为此,唐景崧故意将战力最强的刘永福黑旗军调防台南,只留本部清军驻防战略要地台北。

丘逢甲得知消息后,立马意识到大事不妙,火速赶来劝诫唐景崧,希望他能摒弃私人恩怨,调刘永福北上共保台北。只可惜,任凭丘逢甲磨破嘴皮,乃至哭谏苦劝,唐景崧始终不为所动,刘永福也只得率部南下。

将帅失和使各路义军心存芥蒂,再加上清廷撤兵之后,台湾武器弹药奇缺,后勤保障亦十分混乱,更为保台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记载,前线义军将士仅配备老旧枪械,子弹也无法满足需求,配发到丘逢甲部的四门前膛旧炮中,一门已经断裂,其余三门全部生锈,竟无一门可用。更可笑的是,就连修筑前沿工事的麻袋,居然也需要请示唐景崧,经其批准后才能调拨使用。各路义军举步维艰,不免怨声载道。

很快,大批日军向台北逼近。

果不出丘逢甲所料,唐景崧备战昏招迭出,并未派兵驻守险要之地,反而去守那些无用的谷地,台北城防守兵力也极为薄弱。日军见状大喜过望,高呼此乃我军之大幸也。

就这样,日军轻易兵临台北城下,驻防清军不战自溃,台北城内发生兵变。束手无策的唐景崧遂于六月四日晚偷偷退往沪尾,随后逃回内地。

当时,丘逢甲正率部驰援台北,接报唐景崧潜逃,台北自乱后,他当即失声痛哭道:“吾台去矣!误我台民,一至此极!景崧之肉其足食乎?”虽然丘逢甲仍率部赶到台北,但此时日军主力也已杀到,局势已然糜烂,丘逢甲被迫率部撤退。

此后,丘逢甲率领义军在新竹、苗栗、大甲溪等地节节抗击,尤其在新竹与日军血战二十余日,日军进攻屡屡受挫,每天阵亡者不下三四百人,不得不急调重兵增援。

义军虽极为英勇,但在绝对实力面前,终究难以为继,日军最终大破义军,丘逢甲部几乎全军覆没。

面临绝境,丘逢甲仍不愿放弃,打算率残部进山抵抗,但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部下谢道隆因此劝说道:“台湾虽亡,但能够富强祖国便总有复土雪耻的一天,如今我们不如内渡。”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不舍,丘逢甲率少数部众撤往内地。往后余生,他只得隔海遥望台湾,再未能踏上故土一步。

△丘逢甲

03 老将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广东南澳。

年近六旬的南澳镇总兵刘永福接到一纸诏书,清廷任命其为“帮办台湾防务”,让他即刻率军奔赴台湾。

国难思良将,中日决战已不可避免,台湾孤悬海外,首当其冲。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终于想起这位当年令法军闻风丧胆的黑旗军统帅,决定让他发挥余热,为帝国守卫疆土。

但领旨后的刘永福脸上却写着一个大大的囧字,因为此时的他几乎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飞鸟尽,良弓藏,自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这支悍勇的黑旗军,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次又一次的裁军命令。现如今,刘永福麾下黑旗军仅剩下了几百人。

办法总比困难多,此后数月内,这位一心报国的老将抓紧招募兵勇,终于拉起一支两千余人的部队,于当年十月渡海前往台湾。

然而,因为与唐景崧之间的私人矛盾,刘永福被迫驻军台南,等到台北失陷、唐景崧内渡后,保台形势已然急转直下。

到了七月,刘永福临危受命,被各路义军公推为首领,继续以“帮办台湾防务”的名义主持抗日保台大局。

彼时各路义军互不统属,作战鲜有配合,刘永福遂勉励众人道:“我刘某在台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官,只愿与将士绅民同甘共苦,同心戮力,宁可与倭人战斗而死,也不愿被倭人残害而死,一旦遇敌则应当彼此相互照顾,违令者斩!”随后,刘永福立刻整编部队,依托有利地形,重新部署防御。

此后的两个多月,刘永福指挥义军死守彰化、嘉义等地,给予敌军巨大杀伤,但终因实力悬殊而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守最后的据点台南。

十月初,日军集结重兵四万,兵分三路,分别从陆路和海路三面围攻台南。

一次,日军一部从陆路进军台南,在途中遭遇义军伏击,义军个个如同猛虎下山,喊杀声惊天动地,日军则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在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日军渐渐不支,开始分两路败退,而义军则趁势掩杀。此一战,义军歼敌六百余人,声势大振。

由此可见,日寇虽装备精良,且单兵战力强悍,但义军并不畏惧,相比日军,义军更担忧的是粮饷不济。

当时义军的粮饷主要由台湾府和士绅富户供应,随着清廷断绝粮饷供给,义军就只能依赖当地补给,然而,义军的控制区域不断收缩,粮饷也随之逐渐失去保障。就连日军也发现,义军深受缺粮之苦,每攻占一处阵地,缴获的义军文件大多都在催促粮食补给,换言之,义军一直是在饿着肚子与日军血战。

面对粮饷断绝的窘境,刘永福也只能仰天长叹。等到台南保卫战时,前线催粮更急,刘永福苦无对策,心急如焚,不禁哀叹道:“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显然,这样的坚守注定无法长久。

十月十八日,弹尽粮绝的台南义军终于崩溃,部分义军开始放弃阵地四散奔逃,台南城防开始土崩瓦解。

此时,部将们也知败局已定,遂力劝刘永福:“军心散了,各路日军也都攻杀进来,台南城已经守不住了,请公速速撤离。”刘永福捶足顿胸,痛心疾首道:“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

随后,为了保全台南全城军民,刘永福不得已向日军求和,要求日军善待城中义军和百姓,日军则严令刘永福亲赴日舰投降。这种请君入瓮的把戏,刘永福立刻拒绝,当天夜里,刘永福乘英舰离开台南,退回福建。

当月,台湾全岛陷落。

对于刘永福,当时的《新闻报》曾这样评价:“永福之不利,天也,非不战之罪也。”

于国于民,这位传奇老将已经尽力了……

△刘永福

04 英烈

早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日本高层就对轻松 *** 颇为自信,他们一致认为一旦签约完毕,一个师团的兵力足矣。

然而,现实却给了日寇一记响亮的耳光。

经过五个月的血战,日军先后投入不下两个师团、近五万人的兵力,累计阵亡官兵达四千六百余人,其中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这样地位显赫的敌酋,而日军伤病减员更是超过三万两千余人,可谓损失惨重。

△乙未台湾抗日形势图

日寇如此巨大的伤亡数据背后,则是国人那一张张甘愿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鲜活面孔。

在曾文溪,苗栗秀才徐骧率数千义军阻击近三万日军,双方激战一日,曾文溪因此浮尸无数。随后,徐骧不幸被日军火炮击中,死前仍大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在彰化,生员吴汤兴率部死守阵地,遭遇日军偷袭包抄,两军陷入惨烈的白刃战。危急关头,吴汤兴手持钢枪,身先士卒,组织敢死队冲出战壕,最终壮烈殉国。

在八卦山,黑旗军吴彭年率七星队与日军反复争夺八卦山阵地,日军遂集结重兵,向吴彭年部数次发起万岁冲锋,七星队自吴彭年以下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仅八卦山一战,义军便击毙日寇超过千人。

在嘉义,守将王德标在城外大摆地雷阵,日寇损兵折将,死伤超过七百人。嘉义失陷后,生员林碧玉率数百义军与日军血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寇,义军将棉被浸湿后披在身上抵挡子弹,林碧玉则手持双剑与敌搏杀,最终中弹殉国。

在新港,无路可退的义军首领姜绍祖结发束衿,率百余义兵抵御数倍于己的日军,最终兵败殉国,年仅十九岁。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日军为此叫苦不迭,不禁感慨道:“人民就是士兵,其数不得而知……不论何时,只要我军一打败,附近的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青年妇女都会拿起武器,一面呼喊,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一点都不怕死。”

当然,台湾终究还是陷落了,而对于顽抗到底的台湾士绅百姓,日军同样不会善罢甘休,等待他们的则是一次次血腥镇压和疯狂杀戮。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应只是一句空话;无论何时何地,那声警报也不该被停止。忘记等于背叛,忘记历史的民族,注定将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2/562578.html

“国家公祭日|特辑:甲午之耻,乙未之殇” 的相关文章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师战船,到底是周瑜烧的,还是他自己烧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可能还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而在演义中,罗贯中也是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赤壁之战:先是黄盖和周瑜演了一...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公元219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夏侯渊被小将黄忠斩杀,造成的震撼是巨大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输给了黄忠,确切地说,是输给了黄忠和法正,因为黄忠采取法正的计谋,用骄兵之计,将夏侯渊斩杀。试想,如果夏侯渊断黄忠水源,能取胜吗?为何夏侯渊放弃围困,只想...

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耶律洪基为何这么做?

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耶律洪基为何这么做?

辽道宗耶律洪基是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继帝位,改元清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据史料载,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至最后一个皇帝,共经历2132年,计有490余位,笔者管见,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的皇帝绝对仅有辽道宗耶律洪基一人。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