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临死前嘴含七粒米大喊一声:“庞德公救我”,有何玄机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2-31)500

前言

听闻诸葛亮临终的惊叹声,你有何感想?

天地之间,古今事迹,总令人无限遐想。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其中更以蜀汉军师诸葛亮最为人称道。然而这位当世智慧巅峰、忠心耿耿的谋臣,生命末路却历尽坎坷,临终前竟发出绝望呼唤声——“庞德公救我!”。此声中蕴藏何种玄机,当真令人难以释怀。

孔明卧龙北伐,终难回天乏术

谁不知蜀中诸葛孔明?历经三顾草庐始出山林,继之协助大将军刘备平定荆楚之地,自博望坡一役便名声大噪。刘氏帝业奠定之后,诸葛亮辅佐后主,腹心之臣,备受器重。以智谋国事,以忠诚报主恩。

他一生忠心耿耿,誓要北伐中原,替先主刘备夺回汉室江山,可谓是世间难得人才。只因天意弄人,连番北伐均告失败,一次次让孔明用尽心机却仍一无所获。眼见国家大业难以完成,当真令他歉疚难当。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心力交瘁。在五丈原军营中,他忆起数十年前一位神秘人物庞德公的故事——当年曹操烧刘表草庐之时,庞德公正身处其中,被大火围困在石床之上;眼看着就要被活活烧死,庞德公神迹般地吐出七粒米食,突然脱困离去。

对于这神奇一幕,诸葛亮极为信服,深信那七粒大米拥有救命延寿之效。此时此刻,面对自己已经濒临死亡的现实,他最终决定孤注一掷,施展庞德公的秘法,妄想借此续命。

谁知,在关键之时,诸葛亮提前备好的主灯竟被手下魏延不慎碰翻熄灭。眼见最后一线生机即将断绝,当真令人心碎绝望至极!诸葛亮沉默半刻,随即呕出鲜血,痛心疾呼道:“庞德公救我!”

可惜这绝望的求救声石沉大海,神秘的庞德公遑论踪影无存,更不要提会出手相救。倾心北伐多年最终无果的孔明,只得含着最后一丝期望,怀抱着未尽的遗憾而终。

孔明一生冒阵杀敌,不知几多生死一线。对战场上杀伐厮杀已经见怪不怪,甚至濒临绝境时仍能洒脱面对。然而这次性命攸关之际,他竟也会如此惶恐无助,多少流露出人性脆弱的一面。

说来奇怪,明明生死随时都有可能降临,此刻明白无误的性命极限,反而让谋士愈发害怕和绝望。生命之火即将熄尽,他依然在与命运抗争,还心心念念自己的遗愿未了。

庞、孔二公,蜀中至交知己

要说起庞德公,不能不提及他与诸葛亮的渊源。事实上,在蜀汉初立的岁月里,这两人便是至交知己。庞统字凤雏,号凤雏子,与诸葛亮齐名,素有凤雏之誉。他博学多才,早年为名士司马徽赏识提拔,后又推荐给刘备,因此有幸成为蜀汉开国重臣。

在刘备麾下,庞统和诸葛亮可谓一拍即合,二人智谋并用,决策机要大事。庞统性格沉稳内敛,言简意赅,每每出谋划策均能深思熟虑,战无不胜。举凡蜀汉征伐之事,必定与孔明畅谈商议方略,彼此信赖备至。不仅如此,庞统为人热心善良,甚得士卒拥戴。可谓文才武略,兼具谋略过人。

谁料,命运的变幻无常,竟使这段至交好友,在蜀汉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轻轻断送。公元214年,蜀汉军队进攻汉中时,庞统在雒城之战中不幸中箭阵亡,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此后的蜀汉,似乎再难寻得这般人才。诸葛亮失去了心腹知己,独自面对北伐的无尽压力;而蜀汉也失去了一位智谋冠绝的谋士。

世人皆知庞统百战百胜,谋略过人,奈何此战中箭还是要来的惊无路。或许他作为战场老手早已与死神如影随形,也不再畏惧生死。然而一想到刚建立的蜀汉正是强敌环伺四周、时势动荡之际,他的心中不免升起万分的不舍来。

蜀汉还需要他,主公还在等他。庞统对着腹中那支惨痛无比的飞箭痛苦地想。命途多舛,这就是他最后的遗憾。

后主时期,国事日衰孔明难挽

诸葛亮的离世,不仅标志着蜀汉辉煌历史的终结,也为这个弱小但意志坚定的国度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失去了这位一代智谋,蜀汉 *** 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期陷入了混乱。蜀中百姓将伟大的孔明奉为圣人,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 内则是群龙无首,朝中大臣无一能继其后尘,担起孔明的重任。

此时此刻,孔明的弟子姜维当仁不让,率领大军继续北伐中原。他勇猛善战,却又过于冲动轻率,无法完全承继孔明治军理政的风范。面对北方日渐强大的曹魏军队,蜀汉步履维艰。最终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公元263年,蜀汉终于在姜维失败的北伐后不敌魏军,走向沦亡覆灭的宿命。

蜀汉的覆灭无疑让姜维痛心难忍。毕竟他身受孔明他重托,要继承北伐的使命,原本有心一统三国、恢复汉室的壮志。自孔明病重期间他便始终坚守在军帐之中,誓要北上之日陪伴左右。

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使命没能完成,老师的遗训也难以实现。姜维此时回想起年少时和孔明谈兵论道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此生最伤心之事无非征战不断却连一丝北伐成果也无。

悲壮千古,谋臣的末路难免凄美

眺望历史长河,我们看见一代谋士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面对残酷宿命的戏弄而发出了那声凄厉的惊呼。

谁又说,孔明临终前的绝望呼救,没有撼动人心?这声中既是他一生抱负的无奈落幕,也道出了这个时代智者的孤独与哀痛。偌大的天地间,竟无一人可以真正救他于死亡的困境。但他在最后一刻,依旧试图寻求某种来世的帮助,这种抗争不屈的精神,又岂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企及的!

与其怜叹谋臣生前的一番心血难能,不如歌颂他那句耸人听闻的“庞德公救我”。我们不知庞德公有无回应,但这声呼喊永远铭刻在史册之上,是对理想与坚持的更高颂歌。这就是三国鼎立年代的传奇,也是天下英雄一生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他超凡的智谋才能,也在于他儒雅温润的品格。在乱世动荡的江湖之中,极少数人能如他这样秉持理想信念,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主公和国家效力。

眼见自己已经死期将至,孔明嘴含七粒大米的样子依然那么逼真而凄美。这简直可以说是当世英雄一生的荣辱成败印记,体现了他执着追求的真性情。

结语

后世的人在评价诸葛亮时,难免对生命最后时刻的绝望呼救产生质疑。然而细思之下,诸葛亮也不过是人,岂能免俗?面对死神阴冷的镰刀,哪位英雄也会如此悲凉无助。

这声呼唤不啻对千古谋臣最真挚的颂歌:一生抱负落空万念俱灰,却仍旧在最后时刻抗争挣扎,不愿轻易放弃。那份执着感人,怎不让后人动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2/565606.html

“诸葛亮临死前嘴含七粒米大喊一声:“庞德公救我”,有何玄机” 的相关文章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对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历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孙尚香与刘备的爱情故事吧。很多人对孙尚香的死感到惋惜。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吧。孙尚香是自己跳入河中而去世的。孙尚香跳河是为了刘备,当时,孙尚香已经是刘备的夫人了,孙尚...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还不知道:如果赵匡胤不死,他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不死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吗?不能,99%没戏。“不死”这两个字,其实是个伪命题,你总不能为了个燕云十六州让赵匡胤长生不老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打算再让他活多久?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不管老赵...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