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蒋鼎文密报蒋介石:共军分三大派系,兵权多由绿林系掌握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08)720

其实,越看蒋介石手下那些战将高官,就越让人有种无力吐槽感,为啥?很难找到有接地气的,给蒋介石的那些汇报资料里,几乎都是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笔者认为,只有白崇禧和王耀武,属于“唯二”清醒者。比如白崇禧是从大局入手,多次建议蒋介石,我们要搞总体战,要重视战略“面”的拉锯,放弃对战略“点”“线”孤立的争夺。

最关键的就是,您老能不能别乱插手,搞微操了?总认为这个不给力,那个不清醒,其实你蒋介石才是最糊涂的人。结果气得蒋介石直接飙话:他(白崇禧)是想要我老命。

至于王耀武则是从微观分析,他发现 *** 的高级将领,学习能力异常强大,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讨论问题。而国军的将领们,不是贪,就是吹,几乎个个是拍马屁的高手。因此对陈毅悲哀说道:我们就是这一套!

所谓:学习能力才是成功的根本,国军已经丢弃了这能力。这就是为啥陈毅、粟裕都说,王耀武是国军里难得的明白人原因。奈何即便如此,这“唯二的清醒者”,也终究跳不出各自的局限性。

白崇禧虽啥都看得清,奈何一遇到桂系和蒋系的矛盾,就立马“小气”起来——倒台蒋介石比啥都重要,所以在淮海战役时,白崇禧就蹲在一边看着,还没事给蒋介石添堵,捣乱。

王耀武就更别提了,身为何应钦系大将,就必须要承受土木系大哥陈诚的蹂躏和碾压,这就是笔者多次提过了“莱芜战役”,导致王耀武悲哀怒吼“五万头猪”啥的。

为啥蒋介石啥都乱插手,还总是昏招频出?就一句话:内部非但没有整合好,反而还在不断撕裂。蒋介石既无力阻止或调整,却还推波助澜。在这种状况下,他手下的那些战将高官,自然就纷纷躺平、摆烂了。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位,还都曾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其一是福将刘峙,其二是飞将蒋鼎文。

关于刘峙,他的经典段子有很多,比如在电影《大决战》中,这位老兄说出那套“猪突理论”后,搞得邱清泉英语吐槽一番,又无奈用汉语公开表态:“我在说,总座高见!”

不过刘峙最初时,可绝不是这模样,那妥妥也是悍将一枚,否则也绝不会被蒋介石那么看重,成为五虎将之一。

至于蒋鼎文也是如此,堪称蒋介石左膀右臂,如围剿第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等,这都是蒋鼎文率队出征的。结果后来也是公开摆烂,甚至在给蒋介石的密报中,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那是抗战时期,由于卫立煌将军坚决跟咱八路军进行合作,共同抗击日寇,导致蒋介石怒了。于是借故卫立煌战败中条山战役,免职了卫立煌,然后派蒋鼎文出任了,之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司令。

这个调整一看就不靠谱,一则论能打,蒋鼎文是比不过卫立煌的。二则是蒋鼎文已经开始摆烂了,从“飞将军”变成国军内著名的“腐化将军”了、唯听话,让蒋介石放心而已。

之所以蒋介石非要这么做,很明显就不是让他来抗击日寇的,而是让他跑来限制咱八路军的发展,并进行监视和破坏的。

蒋鼎文自然心领神会,于是1943年,他给蒋介石发去一个密报,针对共军的“

晋冀各方调查报告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他对八路军(共军)派系的分析,堪称主打一个搞笑,专打一个上头。

蒋鼎文在这份密报中,把咱八路军(共军)主要将领,分为三个派系——这没啥,所谓分类归纳便于研究,不但是必须且还是必要的。但问题是他自己都没搞明白谁跟谁是咋回事,就乱归纳,这就离谱到家了。

之一派系叫“绿林系”,所谓“以彭德怀为首,刘伯承、贺龙、吕正操等属之”

。诸位看完后,是不是会立刻瞪了眼?你说贺龙属于“绿林系”这没啥问题,都知道贺龙出身绿林,可刘伯承咋就也成“绿林系”了。

须知,咱刘伯承元帅,那可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才生。而伏龙芝军事学院,又跟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这么含金量巨大,咋在蒋鼎文眼中就成“绿林系”了?

还有咱彭总,他虽不是“四大军校”毕业,却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这也属于正儿八经的军事学校。同时再看蒋鼎文,他是“浙江陆军讲武堂”,敢问若彭德怀是“绿林”了,蒋鼎文是不是也要跟着在“绿林”闯一闯?

第二派系叫“黄埔系”,所谓“以陈毅为首,徐向前等属之”

。这个就更让人上头了。首先要说明的是,陈毅的确跟黄埔军校有渊源,曾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这点蒋鼎文没错。

但问题是若这么论的话,除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周主任外,当时在上海,还有毛委员负责黄埔军校的推荐、招生、面试啥的。当然还有 *** (黄埔政治部副主任)、聂荣臻(黄埔教官)等,这都比陈毅更有代表性对不对?

所以,就问蒋鼎文这个密报,上头不上头吧!天知道蒋介石阅毕后,会不会大骂一句“娘希匹”:我蒋某人可是黄埔校长,你说绿林系啥的我就忍了,但事关黄埔系,你说了个什么大头鬼。

第三派系叫“军官系”,所谓“以朱德为首,士官、保定、讲武堂等属之”

。得,一下子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的彭德怀,就自动脱离“绿林系”,加入了“军官系”。

可问题是你蒋鼎文说,彭德怀是绿林系首领,这首领都没了,绿林系还存在吗?

最搞笑的就是蒋鼎文最终的结论:

兵权多由绿林系掌握,与军官等系摩擦甚烈常生冲突。

敢问,你若是蒋介石的话,现在是不是有了想揍人的冲动?

这“绿林系首领彭德怀”,都已经自动加入“军官系”了,你蒋鼎文却一本正经的又告诉我,他跟军官系有摩擦,还冲突……你蒋鼎文给我解释解释,啥叫自相矛盾,啥又叫瞪眼胡说!

现在笔者彻底理解了蒋介石,为什么啥事都乱插手了,你瞅瞅蒋鼎文这密报,这不插手能行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1/568763.html

“蒋鼎文密报蒋介石:共军分三大派系,兵权多由绿林系掌握” 的相关文章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动手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动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在曹操时期慢慢崛起,但是曹操知道司马懿的才能,而且曹操文武双全。只要曹操在世,司马懿不敢生异心的,曹操能够驾驭住司马懿,司马懿能够心甘情愿地为曹魏效命。曹丕即位后,能力有限,要想守好...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亲自去请了三次,态度非常谦恭、诚恳,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但是,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汉...

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灭掉赵国会怎样?

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灭掉赵国会怎样?

历史上,白起曾经提出一股作气灭赵的建议,当时秦王未采纳。那么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后灭掉赵国会怎样?历史会改写吗?秦国攻击韩国野王,使得上党郡变成了一块“飞地”,韩国为了破财免灾,向秦国请求割地求和,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是上党郡郡守冯亭不尊王命,主动献城给赵国。赵孝成王采纳平原君...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雍正三年,对年羹尧来说,这真是悲催的一年。军权在握、荣耀无限的他先是军权被夺,接着被革职入狱。本来,雍正还在犹豫,是否杀年羹尧。不过,后来,雍正又从年羹尧家里抄出了一本书。这让雍正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书中写了什么呢?说起来,年...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