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字搞懂匈奴史:“引弓帝国”400年
匈奴,正式国号“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即天,孤涂即子,单于即广大之貌,通俗说就是天子治下的广大地域。
这套逻辑,其实与汉民族王朝并没太多区别,都号称上天之子,代替上天进行统治。
匈奴有信史记载的历史大约有400年,也即匈奴帝国的存在周期。
作为一度强盛的草原帝国和神秘的蒙古高原霸主,匈奴基本可视为西汉东汉的长期陪练:匈奴帝国存在约400年,和大汉帝国400年基本重合,起于刘邦称帝同时,终于曹操分匈奴为五部,派汉司马监视。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巧?
据推测,匈奴应该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高原崛起,时间段和春秋战国大致吻合,此间还和秦国、赵国、燕国等发生过战争。
匈奴骑兵
匈奴历史上首位有明确记载的单于,叫头曼单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将其逐出“河南地”,修建长城,就发生在头曼单于时期。
到了冒顿弑父头曼单于取而代之,匈奴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一、压制西汉70年的草原霸主
公元前206年-202年,冒顿单于率部东击东胡(分裂成鲜卑和乌桓),西击西域之月氏,臣服西羌,南下重占“河南地”、后套等,不但统一蒙古高原,还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匈奴帝国。
历史总在玩量子纠缠,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帝国的这一年(前202年),正是刘邦建立西汉的同年,这两位强人也注定会发生碰撞。
两年之后,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将刘邦围困在山西大同白登山七天七夜,刘邦服软。
意识到暂时打不赢匈奴,鸡贼的刘邦开始执行和亲政策,每年向匈奴提供一定物资,互称“兄弟之国”。
此后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前期,继续沿袭刘邦的对匈政策,汉文帝还与匈奴以正式文字约定:长城以北为引弓之国,受令单于。
西汉、匈奴、西域图
此间汉匈偶有兵刀之事,更多是匈奴犯边,基本没酿成大 ***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汉武帝统治前期,约持续了70年之久(前202-前133年)。
这70年间,匈奴先后经历冒顿、老上、军臣等三位单于。
从后面的历史来看,这一时期堪称匈奴至为强盛的黄金阶段,基本保持了对西汉军事上的强势。
二、汉匈之一次10年战争,匈奴彻底退出漠南
匈奴的屡次犯边掳掠,让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很不忿,很不服。
开国以来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让汉帝国逐渐发育强大,他决定扭转对匈奴的弱势状态,历史由此进入到汉军压制匈奴的之一次十年战争阶段。
从公元前129年龙城之战起,历经“河南地”之战、漠南之战(由高阙之战和阴北之战组成)、两次河西之战,以前119年的漠北决战终,汉武帝在十年内对匈奴用兵七次,将匈奴影响力彻底从漠南扫清。
冠军侯霍去病
期间两位绝世名将,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照亮了大汉边塞,胆寒了“引弓之国”。
三、汉匈对峙20年,各自休养“疗伤”
时任单于伊稚斜被打怕了,主动向汉朝要求停战和亲。汉朝使者也强硬起来,首次提出匈奴要以藩属国身份事汉。
汉匈之一次十年战争,既让匈奴军队损失三分之二,左贤王部、右贤王部两大拱卫单于廷的臂膀被斩断,也让汉军元气大伤,双方经济都严重停顿甚至倒退。
既然都打不动了,暂时休战就符合双方利益,心照不宣,一拍即合。
此后20年时间内,匈奴一边一如既往地连续小规模犯边掳掠,为避汉军锋芒还主动往西北方向整体迁移,算是比较克制和默契。
北边无大战事,暂时腾出手来的汉武帝,终于将视线放在了河西走廊和西域一带,这是汉匈漠南漠北之一战场之外的第二、第三战场。
匈奴骑兵
他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确保控制了河西走廊。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占西域大宛,为汉军带来了珍贵的顶级战马资源。
经济实力的恢复,战争资源的获取,让汉武帝敢于再次摁下战争按钮,他决定彻底解决匈奴威胁,至少解决匈奴在天山、西域的威胁。
四、汉匈第二次10年战争,匈奴反弹
公元前99年-公元前90年,汉匈第二次十年之战爆发。
双方交手数次,其中包括规模较大的汉军7万骑兵、12万步兵大战匈奴10万骑兵的余吾水之战,以及汉军13万骑步兵攻击匈奴的燕然山之战。
没想,汉武帝和李广利为主角的汉军损失巨大,匈奴实力却得到一定复苏。
带领匈奴中兴的狐鹿姑单于见好就收,又主动请求和亲,开放边贸。
匈奴大单于
被“巫蛊之祸”搞到焦头烂额的汉武帝索性就坡下驴。
公元前87年、公元前85年,随着“雄主”汉武帝、狐鹿姑先后故去,汉匈关系开始进入新的状态。
五、匈奴衰退的30年:内部分裂,雪灾饥荒,外敌攻击
公元前85年-公元前56年这30年的匈奴,可谓内忧外患,自然灾害不断。
内忧是大单于失去权威地位,蒙古高原上一度出现五单于并立的混战局面,最后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惨胜,算是磕磕绊绊地再次整合了南北两匈奴。
外患是原本臣服于匈奴的丁零、乌桓、乌孙分别自北、东、西攻击匈奴,趁其病,要其命。
至于南边,屡屡侵犯汉边总被胖揍,这让匈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亮起红灯。
加之遭受雪灾、饥荒等,人口锐减30%,牲畜损失50-70%,内乱外患天降灾的匈奴差点亡国,单于廷也失去了对西域的影响力。
降汉的呼韩邪在汉朝帮助下重新整合草原后,匈奴局面才稍稍好转。自此匈奴正式成为汉朝藩属国,这得到了呼韩邪和汉宣帝的“盖章”确认。
南北匈奴
呼韩邪单于的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率5万骑进入西域,建都坚昆,成为西域霸主。
这支西域匈奴在公元前36年被陈汤、甘延寿率领的汉军攻灭。
六、过渡时期的60年:匈奴臣服汉朝,不承认王莽新朝
呼韩邪亡故于公元前31年,继位的三位单于基本沿袭了他的国策,对汉称臣。
但他们拒不承认建立于公元8年的王莽新朝,甚至还派兵攻打王莽。
东汉建立伊始,汉光武帝刘秀无力也无心关注匈奴,不过双方还是在公元30年这年互派了使者表达和平之意。
他认为经过长期战乱,东汉的重中之重是休养生息,尽快发育才是王道。
刘秀这么想,匈奴的呼都单于也是这么考虑的。
七、匈奴帝国的回光返照
重新积聚力量后,呼都单于开始用兵西域,基本将其征服。同时又将鲜卑、乌桓重新臣服于己下。
再次掌控蒙古高原和西域诸国的匈奴,似乎又重回了昔日草原帝国的荣光。
呼都单于甚至自比冒顿单于,渴望重塑冒顿的匈奴功业,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匈奴骑兵
公元41-45年,他联合鲜卑、乌桓多次攻打东汉,一度进入上党地区,威胁刘秀所在的洛阳。
之所以说这是匈奴的回光返照,是因为这一切似乎都是一个幻觉。
公元46年呼都单于死后,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两个匈奴,此后再也没统一过。
八、“引弓帝国”的衰败和落幕
继呼都单于而立的蒲奴单于期间,蒙古高原出现大面积旱、蝗灾害,匈奴人畜损失过半,乌桓也再次起兵反叛匈奴。
公元48年,匈奴月逐王自立为呼韩邪单于,是为南匈奴单于。他采用祖父名号,还效法祖父当年归附了东汉。
北匈奴则继续对抗汉朝,为避免攻击选择向北、向西迁徙,在公元61年前后实现对天山南北的控制,切断了东汉和西域的联系。
公元73年、74年,东汉明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重设西域都护,此后班超威震西域十年之久。
班超威震西域
在东汉、崛起的鲜卑以及南匈奴打击下,加上自然灾害和严重内讧,北匈奴日益衰弱,再遭一两次重击可能就会轰然倒地。
重击很快就来了。
先是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率部越过茫茫大漠,斩俘20余万,基本消灭北匈奴主力,完成燕然勒石壮举。
再是公元91年,窦宪派将领出塞5000里,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北匈奴彻底覆灭。
北匈奴残部继续西进,后来发展成横扫欧洲的铁骑劲旅,这是后话。
漠北故地被鲜卑趁势占据,十余万北匈奴人并入了鲜卑人。
更爱惹麻烦的北匈奴搞定了,依附东汉又心有不甘的南匈奴反而时不时反叛。当然,实力不再的他们无论如何也翻不了天。
公元94年,南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匈奴。
南匈奴这一支系,在公元202年向曹操投降,所部被分成五部,分别安置在五个地方,接受汉司马监视监督,实际上等于灭亡了。
曹操终结匈奴
北匈奴这一支系,又分成了两支,其一在漠北,其二在西域。
在漠北的这支,最终在公元117年被鲜卑攻灭,部众并入鲜卑。
再次短暂控制西域的这支北匈奴,于公元151年被汉军打败驱逐,从此在西域绝迹。
九、匈奴余影余声
曾经地跨蒙古高原、西域的匈奴帝国,起自公元前202年,终结于公元202年,基本和汉王朝同时建立,同时灭亡。
所以我说匈奴就像两汉王朝的陪练,二者各自的强弱周期基本趋同,强的时候都强,弱的时候都弱,这个现象还真值得研究一下。
匈奴帝国终结在曹操手里,汉王朝也基本可算作终结于曹操,这就更有点意思了,天意乎?
匈奴帝国终结了,匈奴的历史还在继续。
南迁汉化的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依然身影活跃,同化为鲜卑人的匈奴人在南北朝占据重要角色。
从西域西迁的北匈奴人,一度横扫中世纪欧洲,彪悍的日耳曼人、哥特人都被打服,欧洲人提起“上帝之辫”更是瑟瑟发抖。
“上帝之鞭”
不过,这个所谓匈奴帝国,已经和中华文明史密切相关的那个草原帝国几无关系,毕竟他们已经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