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康有为斥资150万买下的瑞典小岛,如今归谁了?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领袖之一的康有为,开启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这期间,他曾先后游历意、法、英、德等欧美多国,还在欧洲花150万买了一座小岛。
如今百年已过,这座岛屿的归属权又落到了谁的手里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观察者网《海裔:“浓眉大眼”的瑞典,怎么也病了?》,百度百科《康有为》),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锐意革新 惨遭失败
康有为出生于1858年,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他的家庭是典型的的封建官僚世家。从叔祖康国器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祖父和父亲也都在朝中任职,可以说康有为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
出身于这样的高知家庭中,康有为的天赋自然也不遑多让。六岁时,康有为便开始学习《大学》、《中庸》、《论语》等典籍。年龄稍大些,他又拜师康赞修和朱次琦,学习了宋明理学。11岁父亲去世后,康有为又转而接受封建正统教育,将重心放在了对经史的研学上。
康有为
1872年,14岁的康有为在童子试中落榜后,开始集中精力备战科举考试和八股文。4年后他回到朱次琦身边学习,期间攻读了《文选》、《周礼》、《仪礼》等著作。然而,随着清 *** 的愈发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入,康有为的想法发生了剧变。
康有为意识到,在清 *** 施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同时,以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了。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西方国家都已赶超中国一大截,但中国却还在固步自封的泥潭里打转。也正因如此,西方列强才有了入侵中国的机会。
康有为对一直以来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怀疑,于是在22岁那年,他辞别朱次琦踏上了游学之路。他先是去了西樵山白云洞,后来又在香港转了一圈,期间阅读了大量诸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经世致用之书。而这些,也为他的变法思想奠定了基础。
1882年,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途中在上海接触到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对相关书刊的阅读,年轻的康有为确信向西方学习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正道。于是,他开始积极吸纳西方的进化论和资本主义思想,维新变法的架构从此刻开始逐渐成形。
会试落榜后,康有为返回广东老家开始潜心钻研西方书籍,同时继续为科举考试做准备。1895年初,37岁的康有为再次进京赶考,没成想结果还没出,《马关条约》条约签订的消息就传出来了。这下,康有为心中的悲戚和愤恨直接被激化到了极点。
早在1888年,康有为就曾向光绪帝上书,要求 *** “变成法、能下情、慎左右”,通过变法来改变国家现状。然而由于慈禧等守旧势力的阻挠,这次上书并未成功,但康有为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在后来写下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继续推行着维新变法的主张。
这次《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康有为坚定了变法救国的信念。于是在“抵抗侵略,救国救民”的全国性浪潮下,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余名举人联合发动“公车上书”,向光绪帝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从此,康有为的名声开始越传越广。
“公车上书”虽然没能成功,但它在各地学子群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康有为也因此得到了光绪帝的重视。在同康有为进行面对面交谈后,光绪帝授予了后者在总理衙门章京活动的特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找诏书,从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进入清 *** 的核心机关任职,具备参与新政的权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清朝旧有的政治制度,康有为建议光绪帝成立由皇帝集中管理的“制度局”,但最后还是因为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告吹了。
但“制度局”设想的失败,并没有阻碍变法的继续推行。变法的一条路行不通,还能再选另一条路重新走,康有为很快又向光绪帝提出了“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的主张。这一次,始终保持缄默的慈禧,再也坐不住了。
戊戌六君子
维新变法本来就是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立的存在,一旦变法成功,保守势力的利益蛋糕将会荡然无存。而这是慈禧万万不能容忍的,她绝不会允许清 *** 的行政大权落入维新派手中。于是1898年9月19日,慈禧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随即针对维新党人展开了全面追杀。
为期一百零三天的戊戌变法,随着“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场划上了失败的句号。康有为因为事先通过英国公使处得知了消息,所以侥幸躲过一劫,赶在慈禧派人来查之前逃离了北京。这之后,他从天津南下来到香港,开启了他16年的异国流亡之旅。
流亡海外 买下小岛
1898年10月,康有为来到了他的“之一站”日本。但船只还没靠岸,日本 *** 就拦住了康有为的去路,最后还是他的两个日本朋友出面帮他解决了危机。革命领袖孙中山听闻康有为来了日本欲拉拢他一起革命,但康有为毕竟是个铁杆“保皇派”,又怎会同意闹革命呢?
1899年春,康有为来到他逃亡之旅的第二站加拿大。华侨冯俊卿为他在温哥华准备了一栋名为“廖天室”的大别墅,康有为和他的妻妾们在这里度过了2年的惬意时光。后来康有为又来到美国,49岁的他在这里同17岁的何旃理结为夫妻,孕育了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
康有为是个头脑精明的“投机者”,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之一时间就开始在欧美各国开始了“考察”。说是考察,其实就是康有为打着营救光绪帝的名义到处敛钱,好满足他和一大帮妻妾仆人的奢华生活。不然,你以为康有为家一年两万多银元的高消费,是怎么维持下去的?
当然,康有为不仅擅长给自己“攒家产”,在商业上也颇有眼光。比如1906年,康有为就利用当地华侨给他的捐款投资了一批地产,并借此在后期赚回了10多万银元。但相较于这些,康有为真正“砸钱”最狠的一次,还要数他在瑞典期间,花费150万买下的那座小岛。
1904年底,康有为乘坐火车从挪威抵达瑞典。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康有为被这里的万湖千岛深深吸引,这正是他苦寻多年的理想之地。后来,他又来到了沙丘巴登,在这个有着“湖中精灵”之称的宁静小镇,康有为相中了位于盐湖宾馆附近的一处无名小岛。
沙丘巴登的自然美景令康有为心旷神怡,这里有着翠山碧水,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的花卉,于他而言简直是堪比天堂般的存在。而那处无名小岛的位置则更是精妙,位于湖山相连的交际线。康有为心想,若是在岛上建一座私家园林隐居其中,那该多好呀!
就这样,康有为花费36000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150万元)买下了小岛,并在岛上修筑了“北海草堂”。遗憾的是,他只在这里度过了三年便仓促回国,从此他的后代再也没人来过此地。如今,这里已成为瑞典 *** 管辖的“饭店岛”,但当地华人仍习惯称其为“康有为岛”。
百年的历史烟云散去,当年见证了康有为流亡岁月的北海草堂,如今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地基。在岁月的演变下,曾经宏伟的中式园林荡然无存,再也寻不到康有为存在过的半点痕迹。康有为唯一留给世界的,恐怕只剩下那本《欧洲十一国游记》了罢。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海裔:“浓眉大眼”的瑞典,怎么也病了?》;
【2】百度百科《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