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漫谈宁国古道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0)770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漫谈宁国古道

黄国华

微信版第1462期

古道,是指古老的陆行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需要不断开辟和延伸,几千年来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 ***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交通技术的迅速提高,古道逐渐被新的机动车道路所取代。早期的汽车公路以及铁路,基本上都是在古道的基础上截弯取直而建。近几十年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大凡可以利用的古道几乎都被改造利用。原始状态的古道,如今只在某些偏僻山区和大漠荒野尚有少量遗存。例如著名的茶马古道、剑门蜀道、丝路古道、徽杭古道等等,也只是保留着一些原始段落。在当下,古道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稀有的旅游资源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清末前宁国古道的分布概况

1. 驿道(官道)

驿道,是由官府主修和管理的远程骨干道路,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国道。

驿道一般五里设一亭,十里设一铺,八十里设一驿站。亭是供行人途中休息、避雨的开敞式建筑。驿站(驿铺)是专供军政使者和官吏往来途中食宿、换马的处所。宁国现存一些带有“亭” “铺”的古地名,都是出自古驿道。

明世宗时代的南京户部尚书王缜沿驿道经过宁国县时,曾作诗《自广德至宁国又百里至蜀洪铺有作》。诗曰:

星轺尽日短长亭,石路崎岖此暂停。

山匝万重高拟蜀,水盘千折急于泾。

香风细落桐花白,宿雨新收麦甲青。

南去询咨何所补,皇华深愧读葩经。

诗中“星轺”,是指朝廷使者所乘的马车。由此可见,经广德、宁国至徽州的古驿道,是可以通行马车的大道。不过,说是大道,因其不在平原地区,其宽度通常只有二到三米。

宁国境内的驿道大约开辟于唐宋时期,属于苏皖、浙皖、皖赣驿道系统的互通线路,其交通地位十分显赫。南宋灭亡后,跨越宁国千秋岭的浙皖驿道不再被重视而逐渐淡出驿道管理体系。至明代中期,宁国尚有三条过境驿道,总铺设在县城西门。直到晚清太平天国战争之前,这三条驿道一直由官府统一管理,各驿铺一直配有铺兵、马匹和差夫,各驿铺的位置和名称也未改变。

(1)徽宁驿道:经杨维铺(又称十里铺l,今名五里铺)、竹下铺(今名竹峰铺)、永宁铺(今名瓦窑铺)、蟠龙铺(今名桥头铺)、云门铺、柘林铺、周易铺、麈岭铺、蜀洪铺、柏山铺、金沙铺、白马铺、丛山关入绩溪县境,接杨溪铺。境内全程约130里。(金沙铺、白马铺、丛山关今属绩溪县)

(2)宁广驿道:经河沥溪、阮村铺、周村铺、长虹铺入广德县境,接杨滩铺。境内全程约30里。

(3)宣宁驿道:经西津渡、双溪铺、延福铺(今株木店附近)、杜迁铺(今港口镇)入宣城县境,接杨林铺。境内全程约30里。

芜屯公路(芜湖—屯溪)1936年建成通车。宁广公路(宁国—广德)1958年建成通车。宁港公路(宁国—港口)1960年通灰山,1969年改走七里凉亭至港口镇。这三条公路基本是在古驿道基础上拓建的。

2. 其他主要道路

出县城东门:经河沥溪、妙山村、平兴、沙埠、梅林、东山渡、石口、中溪、三元、冷渡桥、石岭、仙霞、云梯、千秋关,入於潜县境(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

途中支线:

(1)过平兴渡,经龙门村、朱村至虹龙、上门。

(2)经沙埠、花园、四都湾、袁村桥,入广德县境。

(3)经梅林、塔山、戈驻、桥头、七都汪、阳山、董岭关,入安吉县境。

(4)经苍岭、玉皇亭、宁墩、杨狮、朱家桥、梅村、马头岭,入昌化县境(今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又经宁墩、黄岗、万家、银峰、千顷关入昌化县境。又经万家、大龙、老山脚、道场坪、黄花关入昌化县境。

(5)经石牌、中村、荷花、唐舍关入安吉县境。

(6)经三佛殿、水口至杨山。

(7)经仙霞、孔夫关入安吉县境。

宁国城至千秋关这条古道,千百年来一直是一条重要的骨干道路。它将宁国东部、东南部众多乡村小道串联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1961年建成通车的河千公路(河沥溪—千秋关),基本上沿用了原古道的路线。

出县城东门:经河沥溪、石村、汪溪、小岭关、长潭(旧名浔潭)、港口,入宣城县境。

途中支线:

(1)经殷白村、大汪村入宣城县水东等地。

(2)经高山口、张村、姚高入广德县月湾等地。

出县城东门:经河沥溪、桠路村、高桥、包梅、古林,至姚高。又经杨堡塘、槽坊、杨家店,接宁广驿道。又经槽坊、营盘村、邓高村、黄泥坑,接宁广驿道。

出县城西门:经西津渡,接宣宁驿道。

途中支线:

(1)经大村、青龙、龙阁、济坑、东岸、方塘、上坦入旌德县境。或经双龙、刘村坝(旧时有渡口)、葛村、龙阁,至东岸、方塘、板桥等地。

(2)经双溪铺、罗溪村,至五河渡。

(3)经七里凉亭至山门洞、柏枧山、太平村以及宣城县黄渡等地。

出县城南门:沿徽宁驿道至麈岭铺,经胡乐司(今胡乐镇老街)、滑渡入旌德县境。

途中支线:

(1)经竹峰铺至霞西。又经霞西、石柱、庄村、甲路接徽宁驿道。又经霞西、长岭、虹龙至上门。

(2)经蟠龙铺(今桥头铺)至东岸(旧时有渡船和简易木桥)。又经东岸至方塘、板桥。又经板桥、桃岭入泾县境。又经方塘、潘茶入宣城县境。

(3)经甲路、庄村入昌化县境。

(4)经鸿门、浪荡坞入昌化县境。

出县城南门:经杨维铺(五里铺)、千亩、万福、丁村岭(今名灯草岭)、朱村、虹龙,至上门。

出县城南门:经南门岗、河沥溪渡、鸡山村、平兴渡西岸、龙门村、朱村、虹龙,至上门。这条线路包括下述支线,曾经也是驻地虹龙的古怀安县城往来宁国、广德、徽州和浙江的主要线路。

途中支线:

(1)经刘村、高村、窑山脚、花树桥、赛力、至竹峰铺,接徽宁驿道。

(2)经龙门村、平兴渡(或经万家岗)、沙埠、花园、四都湾、袁村桥入广德县境。又经梅林、戈驻、桥头入安吉县境。

(3)经虹龙至玉皇亭(又名玉华亭),接河沥溪至千秋关线。又经玉皇亭、苍岭,接宁墩至马头岭线。

有必要说明的是,旧志未见道路进出宁国县城北门的记载。唐代建宁国城时,只有东、南、西三门。元至正年间增修城池,始置北门。一年多后朱元璋亲征宁国,入城后察看地形,认为不宜开北门,遂命堵塞北门。明正德年间,知县王实正复置北门,但若干年后,继任知县范镐又命堵塞北门(保留城楼)。由于历史上长期没有北门,自然不会有道路进出北门之说。也由于长期没有北门,宁国古城内没有北街,只有东、西、南三街。至于为什么封闭北门,范镐有解释,他认为宁国地势南高北低,城北无高大的靠山,开北门“泄气”,很不利,故而封闭北门。这是规避风水缺陷之举,可以理解。

二、关于宁国古道与古关的两个问题

1. 宁国东南部为什么多古关

宁国出境古道大多以关口为界。特别是东南边陲的天目山脉一带,在必经的皖浙通道上,历史上建有唐舍关、董岭关、孔夫关、千秋关、壕堑关、铜岭关、白沙关、黄花关、马头岭关等多处军事关隘。各关隘为石构建筑,由关墙、关门、烽火台等构成,遗址至今可以辨识,有些尚存部分建筑。一县之隅,古关如此之多,这在江南各地实属罕见。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以天目山脉为屏障,南面是定都杭州的吴越国,北面是定都南京的南唐国。为防吴越国进犯,南唐在宁国东南边陲设置多处关隘,并修建统领边关军政的城池“乌石城”(位于今仙霞镇杨山村内)。南唐前身为南吴,后改国号为南唐。“乌石城”始建于南吴,初名“吴集城”,南唐续建,改名“乌石城”。乌与吴同音,“乌石城”实为“吴石城”的谐音。不久,北宋统一全国,乌石城逐渐废弃。北宋亡后,南宋定都临安府(杭州),为抗金和护卫京城,南唐古关又被南宋朝廷重视起来,并增建一些新关。这便是宁国东南边境多古关的历史缘由。

2. 先有关还是先有路

宁国东南边陲毗邻浙地,两地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跨境道路早已存在。这些道路在穿越皖浙界岭时,更优的选择是从山峰间的垭口通过,这些垭口通常是不可替代的必由之路。唐末以来,出于防务的需要,兵家便在这些垭口上建筑军事关隘,以求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御敌优势。也就是说,先有路,然后才有关。

三、宁国古道旅游的开发价值

宁国市的古道旅游方兴未艾,那些掩藏于偏僻山区的古道遗迹,纷纷告别寂寞迎来各地游客的光顾。这应该归功于“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使得各地热爱自驾、骑行、远足的驴友们能够抵达深山秘境。

目前,宁国市旅游产品的更大热点,当属“皖南川藏线”。皖南川藏线穿越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其精华路段约140公里,是一条风光绮丽的生态观光交通线。同时,它也是十分珍贵的古道旅游风景线。虽然区内的港口湾水库淹没了一些古道,但整个古道系统的完整性并未受到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公路仍然是与古道路径相吻合的,只不过对路面做了符合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必要的拓宽和铺装。游客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仍不失沧桑古道的体验。并且,沿途各支线还保留有不少原汁原味的古道,例如青龙村内的文脊山天台峰古道(跨宣州区)、板桥村内的高峰山铁瓦寺古道、板桥村内的新岭头古道(跨宣州区和泾县)、甲路村内的甲胡古道(甲路至胡乐)、上坦村内的上坦古道以及散布于众多古村落间的短程古道等等。这些古道凭借皖南川藏线带来的便利,受到各方游客的青睐。

皖南川藏线之外,宁国境内还有一批古道线路正在形成新的热点,例如吴越古道、徽湖古道、宁昌古道、老岭古道、马头岭古道、高坑岭古道、天龙古道,等等。

宁国古道的突出特点,首先在于自然景观的丰富性。这些古道大多位于偏僻山区,拥有森林景观、地形景观、地质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等多样化的风景元素。古道沿途,可欣赏层峦叠嶂、峻崖怪石、流泉飞瀑、薄雾浓云、奇花异草、古树名木,尽享大自然的雄伟美、壮阔美、奇特美、幽静美、灵动美、秀丽美。

同时,宁国古道资源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东南边陲的那些古道,多以古代军事关隘为界,一座座古关遗址承载了千年历史风云。上坦古道、甲胡古道所经的古村镇,是了解宣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高峰山铁瓦寺古道、文脊山天台峰古道之类,原本是繁忙的香客朝圣之道,反映了佛教文化曾经兴盛的历史。凡此种种,无不彰显宁国古道资源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宁国境内的古道称得上是稀缺的旅游资源,相信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开发,完全可以培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品种。

(作者系宁国中学退休教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1/573639.html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漫谈宁国古道” 的相关文章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对康熙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遗嘱”究竟写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丢掉江山?打不过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不听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的遗言,最终丢掉了江山。朱元璋死前就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太嫩了,斗不过燕王这些藩王,便给朱允炆留下了削藩三步走的...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要继续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从微末之中起义,推翻大秦,打败项羽,最后立下大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东汉的创立者是刘秀,也是刘邦的血脉子孙。其实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当时刘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

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一顾,为什么偏偏对赵云以兄弟相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中的关羽大家都不陌生,也知道他是忠义的化身,但他的的自负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一项缺陷,尤其是对五虎上将中的马超和黄忠极为的不看重,也可以说是对他们不屑一顾,而对赵云确实以...

雍正宠幸宫女又在怀孕后打落冷宫 雍正为何要这么做

雍正宠幸宫女又在怀孕后打落冷宫 雍正为何要这么做

对雍正帝宠幸了一个婢女,婢女怀孕后却被打入了冷宫,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论你权力如何滔天,都不可能悠悠众口对你的留言传播。即使你是主宰万人生命的帝王也不例外。乾隆帝,清朝建立以后的第四任帝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国家政治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位之初便实施“...

李清照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清照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清照的横空出世,给宋代文坛带来一股清风。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词人)中最伟大的一个。她的成就,古代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超过。同时,她的诗词写作,也与她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前期的词清丽甜美,表明了她的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