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原来真相是这样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3)720

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原来真相是这样

前言

在历史的迷雾中,秦始皇身上总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其中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之一,莫过于他所被归罪的焚书坑儒的传说。多年来,秦始皇在这一事件中被扣上了残酷无情的暴君帽子,然而,新的历史解读揭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让我们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评价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究竟秦始皇是否真的冤枉了两千多年?这场历史上的曲折辩论,将带领我们穿越时光的迷雾,探寻一个被尘封的真相。在这个扑朔迷离的历史之旅中,或许我们将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全貌,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面貌。

一、春秋之世,儒墨激烈交锋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焦点在于儒家和墨家之间的论战。一方面,儒家崇尚“三皇五帝”时代的制度,要求恢复古代的盛世;另一方面,墨家则强调实用,提倡“尚贤”、“兼爱”,主张今人可以优于古人。

1、三武七雄,乱世当前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堪,诸侯林立,称霸者频繁更替。三晋分裂为三家,河北地区被称为“三家之地”。楚国国君与大臣妻妾私通,又遭大臣杀害。诸侯之间不断兼并吞并。在这种环境下,儒墨两家试图找出社会混乱的根源。

2、儒家崇古,墨家创新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社会乱象的产生是因为违背了古代圣人制定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严格恪守“三皇五帝”时代奉行的仁义礼乐,就能重现古代的太平盛世。因此,儒家提倡“复古”,要人们遵奉古人,并且通过礼仪规范个人行为。

与此相对的是墨家的创新思想。他们认为,今人可以优于古人,当前的环境与古代已大不相同,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墨家提出“尚贤”的理念,强调应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而不应受成规或血缘关系的束缚。

3、秦国崛起,法家应运兴起

在这种背景下,西北地区的秦国逐渐崛起。在重农主义和法家思想的指导下,秦国国力日益增强。法家强调实事求是,提出法律制度要不断与时俱进,这与墨家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快,法家取代了墨家,与崇古的儒家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扬眉吐气

秦始皇嬴政击败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法家终于战胜了儒家,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书院士子,口舌之争

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确立了新的纪元。然而在思想界,法家和儒家的战争还在继续。儒生们整日把自己关在书院里,编造古人的事迹,充满幻想色彩。他们空谈道德,却对现实政治视而不见,拒绝正视群众的实际需求。法家则不然,他们讲求证据,提出的政策都能够实际操作。

2、焚书坑儒,去伪存真

由于儒家的空想思维严重干扰国家系统的安全运行,秦始皇下令焚烧那些毫无根据的记载,坑杀那些蛊惑民心的妖言惑众之徒,逐步清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杂质。这一举措虽然措施猛烈,也付出一定代价,但总的来说是正当的。它扫清了障碍,让法家理念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占据上风,为国家发展凿开了道路。

三、两汉力挽狂澜,儒道复辟

秦朝的法家思想本可长期指导中国,开创更加辉煌的新纪元。然而汉武帝听信谗言,推行独尊儒术,重新扶持起儒家,使中国的发展道路被严重阻碍。

1、本始皇崩,法统不稳

秦始皇驾崩后,法家思想很快遭到打击。短暂的二世皇帝胡亥即把焚书坑儒的首席大将李斯处死。此后秦朝统治快速崩溃,法家失势。

2、武帝信谗,儒术独尊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和法家思想都有所发展。但汉武帝中年以后渐渐迷信方士,听信大儒董仲舒的谗言,下令“独尊儒术”。此后,崇古复古的儒家思想重新成为正统,其“以古非今”的思维主导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方向。

3、后世君主,误国误己

在此后的几个朝代里,中国的君主们多是书生出身,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他们试图仿效古代圣王,却屡屡重蹈覆辙。比如明成祖就在方孝孺的建议下试图恢复井田制,引起了民变。这说明被忽视的秦始皇其实看问题更长远。

四、秦制犹在,思想影响可期

尽管秦始皇在位时间很短,但他的军事和政治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正面作用。同样,如果他的进步思想能够传承下来,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轨迹都会截然不同。

1、行政体系,秦制为本

中国各代王朝的县乡体系,直至近代仍然是秦制的延续。秦朝确立的州县体制规模宏大,功能完备,它奠定了中国二千年封建王朝政权的基础。今天中国的行政区划仍然是在秦制的框架上进行调整的。

2、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秦始皇在位时间虽短,但他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却可传承千古。他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客观准绳,不迷信不求证的道听途说,其价值至今仍然隽永。这种理性精神一旦成为后世主流,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科技文明进程都必将加快。

3、思想解放,值得反思

综上所述,秦始皇“不以古非今”的思想,其实远比后人所想的更加宝贵。它代表着理性和进步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如果它能够代代相传,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一定会更加光明。这值得我们深思。

结语

今天,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被否定的秦始皇也许比被称颂的汉武帝看得更长远更透彻。秦制的积极意义还在发挥作用,而汉武帝推行的所谓“经世致用”的儒学,最终把中国带向了对西方文明的低头。

理性和迷信,进步和倒退,创新和守旧,这些问题仍然摆在我们的面前。秦始皇“不以古非今”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或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应对当下困境和引领未来的恰当方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74695.html

“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原来真相是这样” 的相关文章

朱标为什么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标活着朱棣有机会上位吗

朱标为什么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标活着朱棣有机会上位吗

对朱标为何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他如果活着,朱棣有机会上位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392,太子朱标暴毙。朱元璋伤心欲绝,嚎啕大哭。随后,他不得不打起精神疯狂屠戮功臣,为新的未来天子扫清一切障碍。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按照明朝建国时制...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述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名位。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