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16)720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在整个汉朝的历史上,从西汉到东汉,从刘邦到汉献帝,这期间大概四个皇帝,是板上钉钉的昏君。

这四个昏君,分别是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个皇帝,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以洗白空间的昏君。尤其是汉成帝和汉灵帝,这两位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里面,都是可以排进前十名的‘著名昏君’。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汉就是亡在汉成帝的手里,东汉则是亡在汉灵帝的手里。

当然,除了这四位之外,还有一些汉朝皇帝,后世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是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们还有一些作为,不算特别昏庸。比如说西汉的那位汉废帝刘贺,他本人是一个很地道的昏君,在位不到一个月,就做了一千多件坏事。

但问题是,这位汉废帝,仅仅只在位一个月,就被霍光给废了。再加上后世对于霍光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争议。所以现代也有很多人认为,刘贺或许并不是那种‘无可救药’的昏君。

而相比之下,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位皇帝,他们的昏庸,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那么,这四位汉朝历史上的昏君,到底都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只有他们四个,被后世公认为是昏君了呢?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来盘点一下,这四位昏君的所作所为。

首先是汉元帝。

在整个西汉历史上,汉元帝在位时期,是公认的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在汉元帝时代之前,汉朝先后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扩张,以及昭宣之治,国力逐渐达到了顶点。

但在昭宣之治结束以后,随着汉朝传到汉元帝手里,汉朝一下子就开始衰落了。

这里面固然有历史趋势的原因,随着西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王朝进入衰落阶段,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汉元帝作为当时的掌权者,他的所作所为,却加速了西汉衰落的过程。

纵观整个汉元帝时代,汉元帝至少在三个问题上,犯了大错!之一个错误,叫做废黜陵邑制度。在汉元帝之前,西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全国有钱人,都会集中转移到关中生活。这种转移,极大的降低了地方上的土地兼并速度。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把这个政策给废了,从而导致西汉的土地兼并速度,迅速飙升。

第二个错误,就是全面采用儒家管理制度。在汉元帝之前的几位西汉皇帝,基本上玩的都是‘黄老之道’,或者外儒内法的治国思路。历史证明,这些思路是很好用的,至少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很还用。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却开始全面推行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唯一思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西汉后期的官僚阶级,和平民阶层完全脱节了。很多官员,只会照着圣贤书做事,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而这个结果,也间接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错误,则是汉元帝启用宦官,打压士族官员。在整个西汉时期,宦官这个团体,一直都没什么影响力。唯独在汉元帝时代,汉元帝重用宦官,导致自己威权旁落,很多正直的大臣都掌权的宦官给处理掉了。

汉元帝的这三个错误,等于是在已经衰落的西汉政权身上,又狠狠踹了一脚,导致西汉衰落的更快了。

汉元帝之后,下一位昏君,就是汉成帝。

如果说,汉元帝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元凶,但汉成帝就是直接元凶。

汉成帝在位时期,更大的错误,就是常年不管政务,消极怠工。这直接导致汉成帝母亲的家族,王政君家族,开始迅速掌权。此后在整个汉成帝时代,王家彻底做大,逐渐到了尾大不掉的阶段。

所以到了汉成帝在位后期的时候,王家就出了王莽这么一个代表人。而到了这个时候,因为王家已经彻底崛起,根深蒂固,无法再除掉。等到汉成帝去世之后,后面即位的汉哀帝,虽然意识到了王家的威胁,并且开始打压王家。但到了这个时候,王家已经到了无法除掉的程度了。

而王莽本人,也就有了后来篡位的资本。

所以,汉成帝消极怠工,重用外戚王家,这是导致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当然,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汉成帝还做出了很多标准的昏君事迹。比如说汉成帝宠爱妖后赵飞燕,生活奢靡无度,沉迷后宫享乐,导致自己没有子嗣等等。

总之,汉成帝这个昏君,是无论如何都洗不白的。虽然他在位时期,也做了一些好事。但对于西汉的灭亡,他必须得负主要责任。

再往后,就是东汉的汉安帝了。

在东汉的历史上,东汉前面的四位皇帝,刘秀、汉明帝、汉章帝和汉和帝,都属于是不错的皇帝。而且如果只考虑功过得失的话,他们四个应该都算是明君。

而汉和帝去世之后,因为汉和帝儿子比较少,而他的幼子刚刚登基几个月之后,就直接夭折了。所以在汉和帝去世不到一年之后,大家就拥立了汉和帝的侄子登基,这就是汉安帝。

汉安帝总计在位二十年的时间,正是他在位的这二十年里,东汉开始走上了衰落阶段。之前汉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正好处于极盛阶段。可是到了汉安帝手里之后,东汉却开始迅速衰落了。

当然,迅速衰落这个锅,也不能完全由汉安帝来背。因为汉安帝在位时期,绝大多数时间,都不是他说了算。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太后邓绥的手里。至于汉安帝,在前面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直到最后四年,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所以,如果我们要追究责任的话,只能追究汉安帝在位最后的那四年。

而在这四年里,汉安帝一样没做什么好事。

在自己说了算的这几年里,汉安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同时,汉安帝还大肆给自己乳母封爵,并且听信乳母的谗言,废了太子。除此之外,汉安帝为了清除邓太后的影响力,大肆残害忠良。他不看大臣的好坏,只看是不是邓太后提拔。

所以,汉安帝掌权的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对东汉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以上这些,其实还不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汉安帝更大的历史性错误,叫做‘没能及时抑制土地兼并’。

这个错误,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之前汉安帝在位,邓绥掌权的那十多年里,东汉常年发生天灾。在这段天灾期里面,邓绥极力组织救灾,这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如果让汉安帝直接掌权,那估计这期间汉朝早就崩了,黄巾起义得提前好几十年。

而为了赈灾,邓绥一方面敞开国库,赈济灾民。这个选择,直接东汉的国库,彻底空了。另一方,邓绥为了安抚受灾百姓,就把原属于国家的公田,分给了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

但是到了汉安帝掌权之后,天灾期已经逐渐结束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汉安帝必须要做的,就是收回国家的公田,至少要收回公田的所有权。同时,要继续压制土地兼并,严防地方豪强做大。

结果,这些事情,汉安帝一件都没做,完全没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汉安帝时代结束开始,东汉土地兼并的趋势,再也无法抑制了。后面的汉顺帝和汉桓帝,不管怎么努力,都堵不上这个口子。

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及时抑制土地兼并,这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最后的昏君,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的昏庸,这就不用多说了。汉灵帝在位期间,虽然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他重用宦官和外戚,压制士族集团,导致原有的权力结构失衡。同时,因为汉灵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导致底层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所以,汉灵帝在位时期,最后爆发了黄巾起义。这场黄巾起义,直接从根本上,重创了东汉的国力,并且导致地方豪强彻底做大。

虽然黄巾起义的爆发,是一个历史趋势,换做其他皇帝也很难扭转。但是汉灵帝的应对 *** ,无疑加快了东汉的灭亡速度。所以最后,就在汉灵帝前脚刚刚去世后不久,东汉就爆发了董卓之乱,然后进入了汉末三国的剧情。

当然,除了这四位皇帝之外,汉朝历史上,还有其他的一些皇帝,也被称作昏君。比如说西汉的汉哀帝,有断袖之癖,宠信董贤家族。再比如说东汉的汉桓帝,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中,就被称作‘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但这些昏君,他们或多或少还做过一点好事,甚至可以说是好坏参半,有洗白的空间。可是那四位公认的昏君,他们真的是连一点洗白的余地都没有了。

一个皇帝,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被称作昏君呢?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说,昏君就是昏庸无道的皇帝。但是昏庸无道这个定义,大家往往又有很大争议。

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昏庸无道,其实就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或者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作为一个皇帝,多娶几个妃子,修几个宫殿,其实都不是最致命的。就比如说汉文帝,如果他想修几个宫殿,大家其实是支持的。真正要命的,其实就是那些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做错错误选择的皇帝。

毕竟,在古代的社会体制下,皇帝拥有更高权力。一旦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在某个关键阶段,做了错误决定。那么接下来,这个错误决定,可能就会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国家逐渐崩溃。

相比之下,多花点钱,或者生活稍微奢侈一些,宠爱几个妃子,其实都是小事。只要没对国家产生坏的影响,大家其实都懒得去管。反倒是做了昏聩错误的决定,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汉朝这四位昏君,肯定是没法洗白了,属于板上钉钉的昏君。同时,按照这个标准,其他朝代,也都有各自的昏君。

而和后来的清朝相比,这两个朝代,到底谁出的昏君更多,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清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没能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但同时,这其中也不乏道光皇帝这种‘节俭皇帝’。如果用传统的道德标准来看,他们或许也不太差。但如果拿到历史大背景下来看,他们的选择,却反倒是把国家推向了更坏的深渊。

所以,汉朝和清朝,到底哪个朝代出的昏君更多,我们不好说。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那就是在古代的集权体制下,一旦皇帝做了做了错误的决定,对国家产生的恶劣影响,绝对是致命的!这种皇帝,其实才是真正的昏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3042.html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的相关文章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还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朝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朝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朝精锐的“叫门天子”,更是被众多网友戏称为...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后,虞姬决然殉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楚霸王项羽和宠妾虞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口口称颂、惋惜慨叹,还被许多戏曲家和音乐家编绎成了凄美的文艺作品,一如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又如歌手屠洪刚的经典成名曲《霸王别姬》。面对垓下之围,项羽...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明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师名将,在明军立足江南,消灭陈汉,灭亡明夏,平定闽粤中立下大功,为明朝的统一贡献巨大。廖永忠还封朱元璋之命杀了小明王韩林儿,为其登基称帝扫清了障碍。既然廖永忠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还要杀...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新的帝王登基后,旧朝的臣僚被新的臣僚所代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申屠嘉,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人。秦末时期,申屠嘉跟随汉王刘邦对抗西楚霸王项羽,依靠战功不断升迁得以重用,相继担任队率、都尉等职,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在汉惠帝时期升任为淮阳郡守,公元前17...

楚汉之争转折点是因为韩信吗 此诸侯才是关键

楚汉之争转折点是因为韩信吗 此诸侯才是关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吕夷简:北宋名相、杰出政治家,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吕夷简:北宋名相、杰出政治家,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