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修金字塔的时候,“中国人”在干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古风文史作者/古风文史
当时的埃及人忙着修建金字塔,并且留下了震惊世人的建造,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并没有留下恢弘的建筑,似乎没有同样显赫的文明存在,“中国人”在忙着干些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金字塔主要分布在埃及和苏丹境内,普遍认为其大约在公元前2600至前2500年间建造,占地大概为52000平方公尺,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的巨大的外形构造类似汉字的“金”,所有我们称其为“金字塔”,这就是金字塔得名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因为如果使用其他结构,巨大的压力会使金字塔整个建筑坍塌,受当时的技术受限,也并不能找到有效的泄压 *** ,所以古埃及人想到了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是现代基本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原理,但是却能被公元前2600的古埃及人认识到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金字塔前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和狮身人面像,除了狮爪是用石块凿成的,狮身人面像的主体部分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块镶嵌其中。
在古埃及神话当中,狮子不仅是世界各个神秘地方的守护者,还守护着地下世界大门。法老,也就是古埃及的国王,死后会成为太阳神,狮子便成为了他的守护者。
与当时中国人追求发展和个体成长不同的是,古埃及的先民们信奉“神”,并且深受“神”的意识和观念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他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来世观念”,他们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
所以古埃及人在活着的时候便诚心、虔诚地为自己死后做准备,如准备坟墓、墓葬品等,期望自己死后也能拥有如生前一般的生活。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坟墓,便应运而生了。
当时尼罗河流域几乎每个身强力壮的男子都被征入建造金字塔,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为国王服务。这些人被分为以每10万人为基数的群体,每个群体劳动三个月,耗费约30年,垒一块块石,挖堆堆土终于建成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辛勤的结晶,与古埃及人追求死后的享受相比,古中国的先民们更加注重生前的发展,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注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劳动力发展部落。
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中国”这一概念,“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而与建造金字塔的同一时期,古中国的先民们以部落的形式群体生活。
大约在4700年前,在如今的河北涿鹿、怀来一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战,被称为“涿鹿之战”。
据史料记载,为争夺适合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蚩尤所带领的九黎部落(又被称为九夷部落)对炎帝部落发起攻击,但由于蚩尤部落武器装备更加精良、军队更加骁勇善战,炎帝部落节节败退,最终炎帝向黄帝求助,并引发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这一战役交战十分激烈,并留下了许多神话传说。涿鹿之战最终以蚩尤失败,炎黄部落的胜利而告终。
传说中涿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领导的华夏部落在中原有了领导地位,黄帝众望所归,赢得其他部落首领的认同,皆尊其为天子。
在黄帝的领导下,汉民族的发展有了开端,华夏文明开始发展,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形成飞速发展的局面,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文明古迹。每一个古迹都是先民们的探索留下的脚印,每一个古迹都代表着文明与进步的碰撞。
汉族在全国占据约94%的人口,甚至在世界人口上也占据了不小分量,而汉族人口兴盛的最古老起源便是来自于黄帝时期。
那时的其余部落慑于黄帝部落之威,不敢与之对决,涿鹿之战后,蚩尤失败,黄帝又凭借其强悍战斗力,统一其余部落,使华夏各个部落达成空前的统一团结。
而这些部落的先民们受黄帝统领,各部落之间又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文化同化现象,发展成汉民族。这就是华夏部落人数众多的原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繁衍生息,最终有了现在的汉族兴盛。
与炎黄时期略有相交错,发源于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的龙山文化,见证了中国人那时的发展状况。
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广泛探索,大量发明在那个时代蓬勃涌现。龙山文化是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说明在那时中国已经掌握了让世人惊叹的瓷器和玉器 *** 技术,并有了发展的雏形。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同时在河南、陕西、河北、辽东半岛、江苏等地区都有分布,属于典型的中原地区。
这里的瓷器早期主要以灰色为主,大多为手制,器物的形状还保留着仰韶文化的某些特点因素,纹饰主要为蓝纹,晚期龙山文化的瓷器仍然以灰色为主,但是红色和黑色瓷器已经开始出现。
这时候的古人已经掌握了独特的制造瓷器方式,比如属于龙山文化之一的城子崖遗址曾经出土了一个黑陶蛋壳杯,其杯壁只有0.5毫米,重量只有50克。这是使用现代技术也难以达到的程度,可想而知当时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制陶技术基础。
由于当时处于文明刚刚兴起的阶段,一切都尚不成熟,在已经统一之后的炎黄部落中,稳定以及和平成为一种主要基调。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先民们开始试图使用天然资源,来满足大家的物欲需求,这便是先民们一直贯彻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的起源因素之一。
他们踏上未知的道路,前往未知的邻域,点燃希望的火种,并传递文明的希望,这时的文化一切都从无到有慢慢兴起。
龙山文化除去瓷器以外,还有大量的玉器存在,足以证明玉器在大约四千年前已经被先人掌握锻造 *** 并有了改进。根据出土的玉器研究,其种类较为丰富,晶莹剔透,颜色种类较多,有白玉、青玉、青绿色玉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龙山文化还存有骨刻文,这是一种处于图案和文字之间过度的形态,和甲骨文类似,但比甲骨文更易懂,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
这些骨刻文属于阴线刻,图案一般呈现为动物或植物等,或刻画于骨面,或刻画于骨腔等,对于研究早期文字有较高意义。
遗址中有大量的石器、蚌器等,证明了先民们的生存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开展狩猎、打鱼等活动。
和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在同一时期内甚至更早,我国黄河流域已经发现有“粟”的存在,甚至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发展到了炎黄时期时,农业成为了古中国的先民们主要生存方式,炎帝主要完成圈地耕田等基本农业生产的建设,甚至至今还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流传。
黄帝则发展了中华文化,制定了一系列简单的基本制度和初步的法律,让古中国的社会有了基本的秩序;颛顼和少昊则普遍被视作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明者和开创者,他们发明了各种器物,来服务于先民们的农业劳作,如剑、舆、弓箭等,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及手工业制造。
可以说,和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同一时期,炎黄部落统一完成其他部落后,在和谐稳定的背景下,先民们富有创造力、敢于实践和努力,各方面技术都有长足发展,并呈现一种喷薄发展的趋势,为后世朝代的发展奠基良好基础。
当时自然灾害不断,先民们深受其中苦难,其中一个便是时常受到洪水侵扰,庄稼、房屋被淹没,百姓流离失所,导致不得不背井离乡,所以人们便有了修建河道的意识。
修建河道不但能够抵御洪水的侵害,还能灌溉农田,惠及民生,大禹治水的故事便是来自于这个时期。
当时埃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法老将绝大部分的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也并没有议会等来分散自己的权力,真正实现了权力的掌控,这也证明了法老在为自己修建金字塔的时候,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召集调配和使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与埃及不同的是,中国在五帝时期采用禅让制,选贤举能,有才者居之,当时尧舜禹相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禅让制对于古中国来说,能够促进各方面发展,权力并没有集中在某一个人的手里,而是分散其中,使得其政治体系保持自治并持续做出有利于发展的举措。
古中国发展较之于古埃及发展稍晚,同时朝着两种不同方向的制度发展,这两种制度并有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区别在于当时的古中国和古埃及面临的状况不同,所以其制度也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这种制度是先民们在发展中随大势而选择的结果。
虽然古中国确实没有留下举世皆知的成果,但是古中国的先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如瓷器、农业、治水等多方面发展,都是对华夏文明的璀璨辉映。
那时的先民们秉持着和谐发展,强调天人合一以及伦理的观念,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后世的各个朝代的发展也不负所望,将这些文化和理念传承并发展,大家不断涌现,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之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古风文史”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 *** ,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