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杀死董卓后,掌握大权,为什么两个月不到人就被杀了?
王允杀死董卓后,掌握大权,为什么两个月不到人就被杀了?
前言
谁不想一雪前耻?谁不想扶摇而上?当王允跻身权力的绝对中心,手握生杀大权,却能把握多久?
天助功臣?似乎并非所有的后果都饱含喜悦。当王允挥剑斩杀恶贼,功成名就之时,他想必高兴得手舞足蹈、笑容满面。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数十天后,他就沦为阶下囚,丧家亡族。
权力易得,难保久安。王允之所以在短短数十天内迅速跌落,关键在于他获得权力后鲜明的心态转变和严重的战略失误。本文将深入剖析其失败原因,以鉴往知来,省思权力操作之道。
一、司空呼风唤雨,迅速坐实权倾朝野
公元189年,王允联合吕布成功刺杀董卓。此役功劳更大的王允因此一战成名,掌控朝政大权,深受献帝信任及群臣拥戴。一时间,王允威名赫赫,可谓权倾朝野。
那么,王允是如何迅速坐稳权力中心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过人的才华与品行。
1、清正廉明深得人心
据《后汉书·王允传》记载,王允为人正直清高,“廉洁自持,不好结交权贵”。在董卓乱政的黑暗时期,王允拒不出仕,潜心学习,严于律己。直到最后关头,他誓死报效天下社稷,这份气节与胸怀深得士人拥戴。
此外,王允“为官清白,亲老怀乡”,深得百姓衷心。他出身寒门,性格谦逊务实,广结善缘,甚得乡人敬重。每每有乡里邻里遇到困难,王允总是慷慨解囊相助,因此广受边远民众爱戴。
可以说,王允那过硬的清正廉明形象,为他赢得了民心与士气的双丰收。正是这强大的群众基础,成就其稳固的政治地位。
2、才华横溢深得皇上信任
不仅如此,王允的过人才华也让献帝深感佩服,从而将政权完全交付于他。《后汉书》称其“明敏多谋,英气纵横”。诸如刘焉、左思、崔琰等名士,也曾向献帝盛赞王允之才能。
王允年少时即博览群书,尤其善于识人断事。他洞察人心,通晓大义,在许多政治、军事判断上常人难及。此外,王允从小便喜爱兵法,也相当了解当时各路军阀的布局。正是这雄厚的学识与判断力,让献帝寄予厚望,信任有加。
此外,王允恢弘大度,胸怀天下。他主政务必举贤任能,不存私心。也正因如此,士人纷纷推荐贤才助其用人。王允的用人布政,也让人心悦诚服。
可以说,王允那丰厚的学识与胸怀,也让他稳坐权力宝座。正是王允的才华与清名,奠定了他权倾朝野的政治基石。
二、权傲自恃,渐失人心民望
然而,就在王允功成名就之时,他却也在渐渐变得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权力的阴影终究还是侵蚀了心灵。
1、不尊重盟友失吕布心
合作推翻董卓的更大助力,就是以英勇善战闻名的吕布。两人联手同仇敌忾,终于斩杀恶贼,创造了汉室新生的契机。
然而王允文人出身,看不起武人吕布,对他冷淡刁难,甚至在朝廷上故意使其难堪。吕布虽武艺高强,却也十分注重荣誉自尊。王允的种种刁难激起他心头怨气,终致反目,让王允失去最重要的军事靠山。
其实,吕布天生神力,骁勇善战,却也是一个极其重感情的人。他手下士兵视如手足,生死与共。正因如此,吕布在军队中也极得人心。然而王允却始终将吕布视为下人,没有给予该有的尊重。这无疑让吕布倍感屈辱。
渐渐地,吕布对王允也越发地愤恨与不满。他在心中暗想,我与你同生共死斩杀董卓,立下赫赫战功,却被你如此羞辱,实在难以忍受。终于,吕布决定背叛王允,另立山头。至此,王允失去了最可靠的后盾,也埋下失败的伏笔。
2、妄杀名士失民心士气
此外,王允错误处死名士蔡邕,更引发士人愤慨。其实,蔡邕仅是受董卓的恩礼而感慨,并非真心追随。但王允错以为蔡邕同党,下令诛灭三族。
此举激起士人愤怒,也让董卓余党深感恐慌。当时蔡邕声名显赫,渊博学识,为当世名士。然而就这样被械至市,深深刺痛文人心灵。许多士人甚至痛哭不已,痛斥王允的残忍无情。这让王允在士人中间彻底丧失威信。
而董卓的旧部如李傕、郭汜等,也深感后怕与惶恐。他们议论纷纷,王允今天可以杀蔡邕,明天照样可以杀我们。如果不除掉这个祸害,只怕性命难保!由此,越来越多武人选择联合反叛。王允此举得罪文人,又激化武人,可谓失民心失士气。
三、战略布局失误,一败涂地
此时,王允的政治基础已然极度薄弱。更为严重的是,他在应对西凉余部与关东联军等重大战略问题上也严重失误,让整个政局迅速恶化,其薄弱实力终难支撑。
1、误判西凉余部促成叛乱
西凉余部曾是董卓手下武力,王允理应想法安抚或削弱。然而他不打不和,让部曲解散回乡,这让许多武人怀疑其用心,担心遭报复。部曲们遂在李傕、郭汜等人带领下联合反叛。
其实,西凉余部大都勇猛善战,素有“西凉马步,天下之一”的美誉。他们不仅人数众多,也熟悉关中山川地形。若王允能拉拢,则可集结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奈何王允没有看到这一点,反而疏远离间。
这些武人本就怀恨在心,又无家可归,如今王允一再 *** ,自然选择反叛。王允严重误判余部态度,放弃和平解决机会。这无疑为日后失败埋下隐患。
2、疏远义军失去救援
其次,王允也没有拉拢关东各路义军。他错误判断义军都是自己弟子,决不会攻击自己。这种无知和傲慢让诸侯渐渐失去对其信任与敬畏。
最终,李傕等在长安反叛之时,关东诸侯也没有派援军相助。王允反被孤立无援。
事实上,关东诸侯如曹操、孔融等,也颇有抱负与武名。他们推翻董卓,亦是为树立威望。王允若能礼贤下士,拉拢联合,自然可集结更大力量,牢牢掌控局势。但是其傲慢无知,仿佛全无危机感。这让许多不屑与之同流合污,最终导致其陷入孤立。
3、军事布置失当兵溃如山倒
最后,王允在军队将领的选拔任用上也严重失误。他重用无能的宋翼、王宏等,导致防守薄弱。吕布叛变后,王允失去最强武将。而诸侯也未派援军,王允防线迅速土崩瓦解,大势已去。
其实,王允若能重用猛将,严明军法,号召民心,依托长安城池固守,足可支撑数月。到时夹击于两面,亦可挽回劣势,逐一歼灭。但是王允武断軍政,将领战斗力尽失,到头来竟无一人可用,防线轻而易举炸开。如此下场,亦在情理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王允在刺杀董卓后迅速掌权,一度权倾朝野。然而其权力带来的骄傲自满和战略失误,让政局迅速恶化。仅仅九十天后,王允就英勇殉国,所部皆被诛灭。
王允轰轰烈烈的九十天权力经历,颇让人唏嘘和反思。我们不得不警醒,权力既能成就,也能毁灭;智慧时刻需要谦逊低调来糅合,方能化解悲剧。否则,历史定然不会善待无知与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