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因北方威胁和部下反对,不能建都北京,其子朱棣为何可以
朱元璋因北方威胁和部下反对,不能建都北京,其子朱棣为何可以
▲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
北京作为元朝都城,“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其地形之利也曾使朱元璋考虑在此建都。据史载,明军克元都后,置北平布政司,朱元璋曾向部下咨询:“北平建都,可以控制胡虏,比南京何如?”其身边的翰林修撰鲍频立即回答:“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再图。”
当然,“地气”、“兴王之地”的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当时要在北京定都,的确存在两处难题。
▲明朝建立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依然强大
来自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威胁。
当时元朝虽然灭亡,但与辽、金等朝代不同,其末代皇帝元顺帝并未驾崩,而是在徐达、常遇春兵临城下之前,早早就从北京退回了广袤的北方草原,其军事实力并没有完全瓦解崩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在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威胁下,将都城设在这里也的确存在安全问题。
来自部下和亲友的阻力。
朱元璋还是一个四处化缘的小和尚时,虽然也曾游走过不少地方,但始终都在家乡周边的几个州转悠。长大后因生活所迫而投奔起义军,一直到后来称王登基,朱元璋本人也是长期在安徽滁州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征战,部下将领勋贵也多是南方人士,自然不愿意离开风景如画的江南,而搬到干燥寒冷的北方。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后从藩王成为皇帝
不过,在北京建都的这两大障碍,到了明成祖朱棣继位时,就都不存在了。
元朝的残余势力遭到极大削弱。
随着洪武年间对北元势力的一再征伐,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将四子朱棣等人封在北方诸藩镇为王,专门负责对北方草原的征伐。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元朝太尉、丞相纳哈出降,辽东地区归附,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已经大大减轻,北京地区的安全已经能够得到保障。
▲明朝建立之初,数次向北方草原出兵征伐
朱棣的旧部多来自北方或已经习惯北方生活。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6月,燕王朱棣自北京起兵,展开了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最终,朱棣绕过建文帝重兵布防的中原地区,千里奔袭,兵临南京城下,一剑封喉,夺取了帝位,开创了一代永乐盛世。
朱棣虽然也是生于南方、长于南方,但从被封藩王起就一直扎根于北京,并以此为基地数次出兵征伐草原,节制沿边军马,在北方威名大振。在起兵靖难的过程中,朱棣由于兵力有限,仅有北京、保定、永宁3镇为根基,其麾下将领要么久居此地,要么长期在这里驻防任职,已经适应了北方气候和生活习惯,对南方的湿热气候反而非常不适应,迫切希望迁都北京,回到北方去。
▲燕王朱棣及其亲信
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营造了今天的故宫
此外,朱棣也是出于天子戍边、便于指挥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缘故,其登基后之一道诏书就是从南京迁都北京,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朝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近30万民工和军工,历时14年在北京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也就是今天故宫的最初形态。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造完毕;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从此以后,北京成为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