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6)102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将其党羽一网打尽。那为何司马懿没有杀孙资与刘放呢

一,兄弟情深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孙资幼年丧父丧母,因此由哥哥嫂嫂抚养长大,为人聪明好学,很有才能,因此获得名士王允的称赞。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担任司空,掌控朝廷大权。然后曹操大力招揽人才,征召孙资为自己效力。但恰逢孙资的哥哥为人所害,他于是亲手杀了仇人替兄报仇,然后带着家眷逃往河东避难,就没有应曹操的征召。

不久太原郡征召孙资出仕效力,但又遭他推辞。贾逵于是劝好友孙资说:“你有超乎常人的才能,正是为国效力,经世济民的大好时机。如果拒绝出仕,岂不是辜负了一身本事,”孙资这才出仕,到曹操手下担任计吏。尚书令荀彧见了孙资,称赞他是人才,还推举他为尚书郎。可不久孙资就因为家里出事,辞官返乡。

二,效力曹魏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爵魏公,任命孙资为秘书郎,让他与秘书郎刘放一起辅佐自己。孙资因此与刘放结为好友,关系十分亲密。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汉建魏,任命孙资为中书令、关中侯,让他与中书监、关内侯刘放一同掌管机密。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孙资与刘放不仅一同加官进爵,还一起成为曹叡的心腹。

不久彭绮在江南起兵,声称要为大魏消灭孙吴。曹魏百官于是建议曹叡趁机南征,夺取江南。曹叡于是询问孙资,他回答说:“以前江东多次有义士举兵,声讨孙权,可都是人少势孤,很快被孙权消灭。文皇帝多次举兵南伐,想要平定江东。可是大魏屡次南下,却始终无法拿下江陵。可见孙权在江东统治稳固,难以消灭。据此可知彭绮不会对孙权造成威胁。”后来果然如孙资预言,彭绮被孙权消灭。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图谋北伐曹魏,曹叡于是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百官大都主张出兵南郑,讨伐诸葛亮。曹叡于是问孙资该怎么办,他回答说:“蜀地山高路险,吴地又有长江天险,都是易守难攻,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不如据险而守,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到了蜀吴穷困之时,再将其一举消灭。”曹叡听从。

三,足智多谋

太和二年(228年),乌丸校尉田豫率领归附曹魏的西部鲜卑征讨轲比能、智郁筑鞬等鲜卑所部,得胜而还。结果田豫刚返回马邑不久,就遭到轲比能大军围攻。曹叡听了很忧虑,于是询问孙资对策。孙资回答说:“上谷太守阎志在鲜卑人中很有威信,素来与轲比能交好,只要派他去劝说轲比能,那鲜卑一定会退军。”曹叡听从。然后轲比能就在阎志的劝说下,不战而退。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孙权与诸葛亮联合,屡次出兵攻魏。曹叡因此经常找孙资商议对策,让他负责对蜀吴的战事。孙资因此劝曹叡说:“军国大事陛下应该多与百官讨论,这样既能显示皇帝贤明,也能广纳良言。”此后曹叡与群臣议事,孙资就力促许多好建议能够采纳施行,而不夸耀这是自己的功劳。

征东将军满宠与凉州刺史徐邈位高权重,因此引起不少人嫉妒与诋毁,孙资于是在曹叡面前力保二人忠心耿耿,使得二人安稳无事。司空掾田豫(与乌丸校尉田豫非同一人)、梁相宗艳嫉妒孙资有才,于是出言诋毁,但孙资却不以为意。事后田豫感到羞愧,向孙资请求结为儿女亲家。孙资同意,还在此后厚待田家。

太和七年(233年),孙权派人从海上前往辽东,招抚公孙渊归附。曹叡大怒,要想借机伐吴,但遭到许多官员反对,只有孙资力挺出兵。然后曹叡派兵伐吴获胜,加封孙资为左乡侯。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讨灭公孙渊,孙资因为建言之功获封中都侯,刘放也因谋划之功获封方城侯。

四,逃过一劫

大将军爽专事,多变易旧章。资叹曰:“吾累世蒙宠,加以豫闻属托,今纵不能匡弼时事,可以坐受素餐之禄邪?”遂固称疾。(孙资传)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重,想托孤燕王曹宇,但曹宇极力推辞。曹叡于是召见孙资、刘放,询问曹爽能否担当托孤大任,二人极力表示赞成,还推荐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然后曹芳即位,曹爽掌握大权,排挤司马懿。孙资与刘放不满曹爽专权,于是称病不出。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夺权,重新启用孙资与刘放。嘉平三年(251年),孙资病逝。

总的来说孙资足智多谋,为曹魏立下许多功劳。虽然孙资在魏明帝面前力荐曹爽辅政,但同时也举荐了司马懿,算是对司马懿有恩。此后曹爽专权,孙资称病不出,没有成为曹爽党羽,因此在高平陵之变后躲过了司马懿的屠杀,得以重受重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462.html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的相关文章

自从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 中国为何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女皇

自从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 中国为何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女皇

还不知道: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为何再无女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结束了她的统治。在武则天之后,仍然有些女性想要成为女皇,但她们都没有成功,有人甚至已经穿上龙袍,但仍然没有称帝。...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丁夫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结发妻子,是曹操心中的挚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夫人。由于她的养子曹昂的死,丁夫人和曹操决裂,后来甚至和曹操离婚。要知道,曹操当时是汉朝的丞相,而且掌控着整个朝廷,实际上也就是掌控着整个天下。退一步说...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魏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是非常厉害的,相比蜀汉的五虎上将,统兵能力上,更多人倾向于五子良将。众所周知,五子中的徐晃曾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关羽,事实上,徐晃作为生力军,救援樊城,是以逸待劳,击败数月疲劳作战的关羽军队,多少有些乘人...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次夺...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与文官都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宁成,南阳郡穰县人,西汉酷吏。最初做侍卫随从侍奉汉景帝,之后当上了济南都尉,与济南太守郅都相识,宁成效法严格,下属非常害怕他,宁成所作所为很对郅都的胃口,二人也结成了好友关系。公元前150年,郅都...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