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懂了!
秦始皇为何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懂了!
前言
“皇位”在古代社会人人觊觎,位高权重不说,荣华富贵更吸引人的注意。他们站在更高的统治地位上,一些说法出现,一些称呼和行为等也都给其他古人们做出了限制。
秦始皇嬴政时期,出现了“皇帝”之说,而他就是那之一个。随后在自称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也就是我们后来常知晓的“朕”。用我们现在的话术表示就是“我的”。
要知道在秦以前,听得最多的是“孤”、“寡人”等,为何秦始皇选中的是“朕”呢?
一、古代“自称”
秦始皇统一六国,帝制的出现是由他来完成的。此前是王号,但在骄傲的秦始皇这里显然是不能突显其威名的,由此“皇帝”的说法出现,并且大权集中在他的手中,对于旧贵族的势力,秦始皇自然不能让其发展。
“皇帝”也算是一个称谓,但是它出现的地方是别人的口中,而不是皇帝自己口中。看似这一称谓是简单的一个名号改变,实际上显示出了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统治观念的变化。
从字眼出发,“皇”象征的是“大”,而“帝”则是古人们所崇拜的天神。甚至“皇”也多会用于对祖先、神明等的称谓,两个字结合起来所表示的地位更放大化。
如此,从这一方面我们也便能看出秦始皇对权力和地位的看重,而且通过称号他都想要至高无上,甚至是有所神化。
关于古代各方面的体现,在称谓上反而是最直接的。并且古代统治者是怎么想的通过称谓也都会有大致的了解,不管是精神还是地位等对于后世的考究也都会有影响。
首先看秦始皇以前“寡人”的自称。关于它的说法和考究有很多,但这些说法似乎在秦始皇那里都是“不行”的。
“寡”字的意思我们张口就开,而且用于组词的话,跟的很多的是“妇”。而它的本义是“少”,指的多是丧偶者。这时很多人都会顺着意思说下去,给予“寡人”这个称谓自谦的意思。
但是按照我们的了解,站得高位后的统治者,谦虚的会有几个。如此,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谦称”。
而是统治者用来证明身份的称呼。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不管是各诸侯国还是在皇室中,嫡长子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了“继承”大任的期望,上位后更是尊贵之人,为显示身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傲称”。
如此“寡人”的意思又有了“嫡正”之说。甚至因为“寡”字又有了对先王的悲痛之说,这样一来,就存在了古人重视的“孝道”。
在我看来,古人对于语言的使用还是非常聪明的。如若将这几种说法综合起来,很难不让人觉得这一称谓不错且相当适中。
但是朝代在更迭,语言文化也在发展。各朝各代的皇帝在治理措施上大不相同,同样在称谓上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而秦始皇的“朕”却是从百姓手中“夺”来的,他的考量在哪呢?
二、“朕”的寓意
古代社会,不论是秦始皇还是后来的各朝皇帝,对于一些事物甚至是话术来说,只要是他们所特有的,那么民间百姓乃至朝中重臣便都不可再使用,包括皇帝的名字等。
那么,“朕”也就同样包括在内。而且根据历史的记载,在秦始皇之前民间是有“朕”这个自称的。可是在秦始皇使用后,民间对这一“字”多是避讳。
对于“朕”的解读,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其与“吾”、“我”等归类,但在秦始皇使用后,“朕”是唯我独尊的,他的意思可能更加接近的是“我的”。
关于秦始皇使用“朕”的考量,后世的说法也有很多。但始终绕不开的是对“朕”的解读。
并且要知道最初的“朕”不是这样的写的,发展至今的文字是演变而来的,当时的“朕”左边的写法像小舟,而右边则是一个“灷”字。
“灷”字与火有关,并且在甲骨文的写法中,它又像一个桨橹。加上左边“小舟”的形态,让人有一种桨橹掌舵的感觉。如此,秦始皇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很难不让人猜测是其有一种大权、江山在手的感觉。
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左边与水有关,而在古代中原地区,水对于一个朝代来说至关重要,当然现在也是。如此,百姓能依靠水源生存,对于经济、生产等活动影响深远,也算是壮大的一种体现。
而右边则与火有关,古代的不发达我们众所周知,“火”的发现让古人有了信仰,更使得他们发现了可以通过“烧”、“煮”来食用食物,可以说对于“火”的敬畏古人们甚至还有所神化。
这样看完,相信很多人就恍然大悟了。而且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对于这一美好寓意自然也有所了解,他能选择“朕”做最后的自称肯定不是突发奇想。
三、秦始皇的评价
说完秦始皇的“自称”,我们也得来看一看秦始皇有没有衬得上这一“寓意”。
秦始皇是在三十九岁称的帝,此前他也是“王”,在十三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是为秦王。
当然秦始皇给到后世的形象确实是残暴的,因为对于秦始皇时期的民众来说苦不堪言。就如在统一后,他在各方面的为政举措开展,虽说有些是利国利民之举,但还是赶不上对于生产力的破坏等。
还有在经济上,买卖始终脱离不开的是一个“贵”字,毕竟一石米在秦始皇时期就能买到一千六百钱,民间百姓如何吃饱穿暖。
虽然说对于秦始皇的骂名还有很多,但秦始皇的“统一”确实是将我国进行了一统。毕竟之前六国各占一方势力,权力上的分散相当严重,他一改往日之景,更开创了帝制,对于国势的稳定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之带动统一的还有货币和度量衡等,在经济上的发展也同样存在。如此,算是利弊皆有。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也便可以说是有“功”,但后来民众的“起义”也说明了秦朝的“过”。
纵观秦始皇的能力虽不小,但却没有从民意出发,并且手段非常强硬,而“寓意”也只能是美好的期望了。
结语
秦朝的灭亡是必然,但文化上的传承却不会就此停止。“朕”这一自称被承袭了下去,之后很多朝代也都有沿用,甚至是到了清朝覆灭后,“朕”的自称才渐渐淡出。
文字的魅力远比我们想象,对于“朕”的说法也还有很多,这一文化的影响深远,对于“朕”的考究也同样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