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69年,周总理审阅出访朝鲜的随行名单,翻到最后忽然想起他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2-27)520

1969年,周总理拿着即将出访朝鲜的随行名单仔细审阅着,翻到最后,忽然抬头问身边工作人员:“怎么少了一个人?老杜呢?”

“他还在新疆。”

“叫他回来,这次摄影还要他来!”

周总理特意点名的“老杜”,就是跟随他16年,陪伴他直到逝世的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

杜修贤是贫苦农家出身,小时候给地主家做过长工,生活艰辛还要受地主苛待。

幸运的是,杜修贤的家乡是陕北米脂,离革命圣地延安近。

革命的曙光和红区的进步思想,给了他摆脱厄运的希望。

1940年,杜修贤14岁,顶着烈日光脚走了40里山路,找到绥德县青年干部学校,成为一名勤务兵,正式参加革命。

不久又从绥德县去往延安,在新华书店负责给军区领导们配书送书。

1944年,杜修贤听说书店后身的八路军电影团招学员,马上报名,就这样成为了一代摄影宗师吴印咸的弟子,开启了他“荣也摄影,辱也摄影”的职业生涯。

杜修贤骨子里是个好强、专注、肯吃苦、能钻研的人。

他苦练摄影技巧,从角度、光线等等方面,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技术实践。

他还有个好脑子,反应快,敏锐性强,擅长捕捉别人想不到的新奇角度、精彩瞬间。

这都为他之后的际遇,奠定了基础。

1960年,杜修贤因出色的技术和工作成果,被调入 *** 摄影组,担任周总理专职摄影记者。

开始了他和周总理,长达16年的珍贵缘分。

在周总理身边,他先后随行出访过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亚非欧。

他有两个咖啡色的皮箱子,直到离休后依然不舍得整理,里面就是放着和周总理出访时用的设备。

他说:“我跟周总理走了多少地方,它们就跟着我去了多少地方,只要总理出访,我拿起它们就走。”

杜修贤一生对周总理感念至深,不仅因为知遇之恩,更因为周总理对他的关怀和帮助。

作为 *** 摄影记者,高层领导的重要活动、接待外宾、国家庆典等场合自然少不了杜修贤。

一次,他在天安门城楼拍摄毛主席,为抓到更好的摄影角度,拍出伟人最感人的状态,他半个身子悬到栏杆外。

就在这时,周总理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角,对他说:“要镜头不要命了?”

杜修贤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为确保领导的照片及时见报,他往往之一时间抓紧冲洗胶卷,然后送审,等审核通过后再送媒体,常常通宵达旦。

有一回,凌晨两三点,杜修贤正埋头工作,周总理忽然过来了,问他:“你怎么还不休息?”

杜修贤指指桌上的一个小药瓶:“吃这个就不困了。”

周总理摇摇头:“跟我一样,不要多吃,吃多了会上瘾的。”

1966年,杜修贤跟随周总理出访阿尔巴尼亚回来。

刚下飞机,杜修贤就被带走了,抓他的士兵问:“相机里有没有窃听器?”

特殊时期,杜修贤遭到了波及。

1968年,杜修贤更是和几名同事,被下放到新疆一个边防小镇铁列克提。

这期间,周总理也屡次过问:“老杜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让他工作?”

终于,在1969年,周总理决定重新出访,目标国家选为朝鲜。

在他的亲自过问下,杜修贤得以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杜修贤去 *** 西花厅见周总理。

邓颖超笑着说:“老杜啊,你是我们66年以来在后厅会见的之一个客人。”

杜修贤闻言沉默,他看着三年来明显苍老的周总理,知道这段时期的不易,鼻子有些酸,禁不住哽咽。

后来,杜修贤不仅担任周总理的专职记者,还负责拍摄毛主席的活动。

连毛主席最后的遗容,也是他背着氧气瓶,在没有空气的屋子里拍的。

他一生代表作很多,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和周总理最后一次握手、毛主席和林彪最后一次一起在天安门城楼等等,定格了很多的历史瞬间。

晚年,杜修贤在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中,有人问:“您最喜欢毛主席还是 *** ?”

杜老盯着他说:“我最喜欢周总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4616.html

“1969年,周总理审阅出访朝鲜的随行名单,翻到最后忽然想起他”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