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作业怎么了?抄你是看得起你——山寨博福斯的苏联61-К(M1939)37mm高炮
本人仍是收费长文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瑞典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免费配套内容,介绍苏联抄作业抄来的61-К 37mm高炮,关于这种高炮的自动机工作原理,还请阅读收费长文,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研发概况
二战爆发前的1930年代,面对日益增强的空中威胁,苏联红军意识到应当研发新一代高射火炮,其中包括承担中低空防空任务的小口径自动高炮。在1930年代,苏联对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持高度实用主义态度,谈得拢则买,比如道格拉斯DC-3运输机、克里斯蒂悬挂、福特汽车,谈不拢,那就直接抄作业。在小口径自动高炮上,苏联大大咧咧地抄了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作业,由第8兵工厂参考博福斯40mm高炮研发自己的小口径高炮。
1937年底,第8兵工厂抄出来的之一个原型炮下线,与后来量产的37mm高炮不同,它是45mm口径,内部型号为ЗИК-45,也叫49-К。1938-1939年,49-К 45mm高炮经历了一系列靶场测试,甚至红军已经下达了190门的初期生产任务,但权衡了射速和单发弹丸威力之后,红军炮兵局认为45mm口径太大,还是37mm比较合适,于是又将火炮口径改为37mm,于1939年正式定型,这就是61-К 37mm高炮,因其定型年份也称为M1939 37mm高炮。
61-К (M1939)37mm高炮
结构特点
61-К 37mm高炮的火炮自动机几乎完全抄了博福斯40mm/L60,但在部分细节做了简化改动,比如博福斯40mm/L60的炮闩起落弹簧为古旧的盘簧,到了61-К改为更耐用的螺旋弹簧;原博福斯40mm/L60带动炮闩起落的开关轴为双侧曲臂,61-К改为单侧;博福斯40mm/L60的弹夹容量为4发,61-К为5发。
61-К火炮身管长度2316mm,膛线导程2054mm,有16条缠角6.0°的右旋膛线,炮口有喇叭形消焰器。火炮初速880m/s,理论射速160-180发/分,有效杀伤斜距3500m,更大射高3000m。
61-К 37mm高炮自动机教学剖视图,核心结构和博福斯40mm高炮一脉相承,都是管退式、炮闩起落闭锁、弹夹供弹,输弹簧储能输弹。
61-К 37mm高炮的炮架也抄了博福斯40mm/L60的双轴十字形大架,炮架型号为ЗУ-7。行军状态时,火炮两侧架腿收起,四个炮轮着地,由轻、中型卡车牵引,在条件较好的硬质路面上更高牵引速度60km/h。放列时,火炮两侧架腿打开,放下炮床前后左右四个千斤顶,由千斤顶支撑火炮并调整炮床水平,折起牵引杆,炮轮收起离地,熟练的炮班能在25-30s内完成行战转换。火炮放列状态全重2100kg,水平射界360°,垂直射界-5° 85°。
61-К 37mm高炮挂图,上为行军状态,四轮着地,牵引杆打开;下为放列状态,四轮收起,千斤顶着地并调平,牵引杆折叠。
原版的博福斯40mm/L60高炮采用电力驱动的向量瞄准具,英、美仿制的型号还增配了射击指挥仪,能自动计算射击诸元,通过电机或手摇对针方式遥控数门火炮集火射击。相比之下,苏联61-К高炮的瞄准装置就比较简陋,炮连指挥员只能用一米测距机等简易器材粗侧目标诸元,用喊话方式命令各炮,炮位上的炮手需手动给АЗП-37-1向量瞄准具装定诸元,手摇方向机、高低机瞄准射击。АЗП-37-1瞄准具理论上能对空速小于250m/s,更大俯冲角70°的目标装定诸元,但因为是纯手动装定,对连续做机动飞行的目标瞄准误差极大。
61-К高炮的АЗП-37-1向量瞄准具
照片中站着的炮手就在给瞄准具装定诸元
61-К高炮连的一米测距机
在苏联红军炮兵局指示下,61-К高炮口径确定为37mm,发射37x252mmSR高炮弹,采用5发弹夹从炮箱上方的供弹滑轨供弹,弹种主要有曳光杀伤榴弹和曳光穿甲弹。
61-К高炮使用5发弹夹供弹
曳光杀伤榴弹弹头型号为ОР-167,弹头质量735g,装33g黑铝 *** ,使用МГ-37弹头触发引信。该引信为МГ-8弹头触发引信的改进型,炮弹击发后在飞出炮口100-150m解除保险,撞击目标时引爆,如未命中目标,引信内的延期药管会在9-12s后点燃雷管,让炮弹自毁。炮弹尾部有5号曳光管,曳光时间为6s。
1950年代,苏联投产弹头型号为ОР-167Н的改进型曳光杀伤榴弹,全面取代ОР-167,其最主要的改进是采用Б-37弹头引信,该引信采用延期雷管,能穿入目标内部爆炸,扩大毁伤效果。
曳光穿甲弹弹头型号为БР-167,弹头质量760g,因为比榴弹重,所以初速降到850m/s。曳光穿甲弹为钝尖头、带风帽,无装药的实心弹头,尾部也有5号曳光管。由于该弹头不会自毁,因此只能射击地面目标,禁止对空射击。
37x252mmSR高炮弹,左为曳光杀伤榴弹,右为曳光穿甲弹。
生产装备情况
61-К高炮在二战爆发前夕开始生产,最初的生产企业为莫斯科州波德利普基的第8兵工厂,也叫加里宁兵工厂,截止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接收了1214门,红海军接收了44门。
按照1939年红军步兵师编制,每个步兵师下辖1个高炮营,有2个4门制37mm高炮连(8门61-К 37mm高炮)和1个76mm高炮连(4门3-К 76mm高炮)。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初期巨大的战损,加上3-К 76mm高炮性能落后,步兵师属高炮缩编到1个连,6门61-К,3-К 76mm高炮撤装;随着战局逐渐好转,大后方武器产能大幅度增加,1944年12月起执行的近卫步兵师编制,师下辖高炮营,有3个连,12门61-К。
简易工事内的61-К高炮
属于战役突破力量的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也有编制内的队属高炮,一个坦克军、机械化军或骑兵军编制内有1个高炮营,12-16门61-К。
除队属高炮外,苏军还集中37mm和85mm高炮,编成属预备高炮部队的高炮师,每个高炮师有16门52-К 85mm高炮和72门61-К 37mm高炮,战时集中部署在后方重要目标周围承担要地防空任务,也可加强给主要突击方向的集团军。
1941年莫斯科战役期间,承担莫斯科城市防空任务的61-К高炮。
1941-1942年冬季,拉多加湖上为列宁格勒运送物资的“生命之路”。
61-К高炮不光作为牵引式高炮使用,战时苏联红军还将其搭载在各种平台上,作为机动高炮使用,比如苏联特色的……装甲列车。苏联用一节轻型平板车皮为底盘,前后布置两个61-К高炮炮位,炮位四周围上方形装甲钢板,设计出ПВО-4装甲列车防空平台。这种防空平台经常编入装甲列车,作为防空单元使用。
ПВО-4装甲列车防空平台
由于转入战时动员生产,61-К 37mm高炮的产能急剧扩张,生产企业也从第8兵工厂转移到以伏罗希洛夫命名的第4兵工厂。该厂原位于莫斯科州科洛姆纳,1941年7月疏散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42年起61-К高炮的生产全部集中于该厂。从1939年投产到1945年战争结束,第8、第4兵工厂共生产了18872门61-К高炮,1944-1945年又为ЗСУ-37自行高炮生产了300门。
根据苏联统计,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地面防空部队共击落敌机 21645 架,其中14657架是小口径高炮击落的,而最主要的小口径高炮就是61-К,每击落一架飞机,平均消耗炮弹905发。除了防空作战,61-К高炮也经常用于射击敌装甲目标和集群步兵,直接支援步兵战斗。
平射地面目标的61-К高炮
二战结束后,61-К 37mm高炮仍在苏军中服役了一段时间,因杀伤斜距小,自动化程度、全天候作战能力几乎为零,全系统过于落后,1950年代逐渐被С-60 57mm高炮取代。冷战时期,苏联将61-К高炮大量输送给中国、朝鲜、越南等盟友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在中国,61-К高炮的仿制型号是55式37mm高炮,后又有了双管并联的65式双联装37mm高炮,到现在仍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看得到。
志愿军高炮部队的61-К
越南防空作战中的61-К
中国的双管61-К,65式双联装37mm高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