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27)890

前言

北宋时期有一位奇懒的诗人,他一生竟然只写了一首诗,而这首诗只有两句,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至今人人都能够背诵。这位诗人的独特境界与与众不同的诗作,究竟是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

一位巡检的不平

苏麟是北宋时期杭州巡检司的一名巡检官,身负沿边地区军政大权,日常训练士兵巡视属地,忙碌至极。这样奔波劳碌的生活让他整日里风餐露宿,甚至很少回到杭州这座他服务的城市。

这一年,一向在外奔波的苏麟偶有公事回到杭州城。天时地利人和,这次回城对苏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他终于有机会从同事们口中得知,原来杭州新任知州是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大人物,不仅品行高洁,对下属也极为关怀。这位知州大人有一双慧眼,总能发现人才,将属下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许多官员得到提拔,人人称颂他是一个顶和气的好官。

听闻这些故事,苏麟本来还心怀期待,希望自己也能得到知州的赏识。无奈他这种边远地区的小吏,和舒适的杭州相差甚远,知州大人自然也不会注意到他这个无名小卒。

一时间,苏麟只觉得心中酸溜溜的,同事们都在他眼前升官发财,而自己日复一日地在荒郊野外奔波,后背的汗水在这时变得格外咸涩。

他不禁想到,同事们能得知州提拔,就像亭台楼阁离湖水近,容易看到美丽的月色;就像阳光下的花木,很快便迎来春暖花开。自己却像没人问津的野花野草,无论做得再出色,也难得到赏识。

这样的念头在他心中盘旋许久,终于在和同事们闲聊时,忍不住脱口而出:“我这些同事啊,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啊!”一句没头没脑的感叹,道出了苏麟内心的不平。

知州大人的赏识

这时的苏麟还不知道,一句简简单单的感叹,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过了几日,苏麟为了公事去拜访范仲淹。这位颇有威望的知州大人丝毫没有架子,待人彬彬有礼。两人正商谈着公事,苏麟再次想起了那句心中念叨已久的感叹词。

也许是知州平和温厚的性格感染了他,又或者是他性格本就直爽,那句诗便脱口而出:“我那些同事啊,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啊!”

说完,他自己都有些后怕,生怕冒犯了这位上司。然而让苏麟意外的是,范仲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哈哈大笑起来,并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

范仲淹笑过后,两人便聊起了政事军务。范仲淹发现这位一直在外劳碌奔波的小巡检竟颇有才干和魄力,对边防事务也颇为上心。他判断苏麟是个可塑之才,于是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官职。

苏麟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他明白这完全是知州大人慧眼识英雄、知人善任的结果。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吟咏过什么诗词歌赋,只埋头当他的好官去了。而那突如其来的一句感叹,也就这样成为了他毕生唯一流传于世的一句诗。

知州大人的坎坷命运

范仲淹看人的慧眼,不仅帮助了苏麟,也让许多官员得到重用。以他的威信,本可以高枕无忧,安享功名。然而,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顺遂。

这一年,范仲淹 44 岁,正值当官的黄金期。在担任杭州知州三年后,朝廷让他升任蘇州知州,地位更高、职责更重。作为宋代之一大城市的蘇州知州,范仲淹手握军政大权,实质可与宰相比肩。这原本是他仕途上的巅峰,却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就在这一年,范仲淹卷入当时的庆历新政,因为直言劝谏而触怒权贵,被贬官外放。此后数年,范仲淹在外任上依然勤勉为政、深得民心,但从未再得返京为官。

当年的庆历新政也最终落得失败收场。64 岁那年,他抱病离开邓州任上,去往颍州上任途中,便病倒在了路上。

临终前他的遗言是:“我虽死于道路之上,犹有所不弃也。”不弃自己的理想,也不弃他一直在外劳碌奔波的官吏。

范仲淹死后,宋仁宗亲自为他题写“褒贤之碑”,又赠他谥号“文正”。当年身在偏远,未得到赏识的苏麟巡检,只怕也会为知州大人的命运感到无限惋惜吧。他命途多舛的知州,早已不再有心思去关注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句鲜为人知的感叹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短短一句诗,成就了苏麟的仕途,也彰显了范仲淹的睿智慧眼。

诗意简单易懂,楼台指古代水榭亭台,离水面近的楼台,更容易欣赏到美丽的月光;向阳的花木,也往往更先迎来春天芬芳。这折射出人在仕途中,离权贵近的人也最易得提拔重用。

一句朴实无华的感叹,道出了苏麟的内心真实想法。幸运的是,说出真心话的他遇到的是有识人之明的范仲淹。倘若换做脾气不好的官员,只怕这话一出,苏麟就会被诬陷,喜获荣官的机会也将转瞬即逝。

而此时的苏麟尚且年轻气盛, *** 澎湃,不像日后风霜满头的范仲淹那般深谙人情世故。单纯直率的他,恐怕难以想象日后官场险恶,才会那般轻易说出真心话。

有人说这只是宋人虚构的传奇故事。然而真假不重要,这句诗折射出的现实意味,至今依旧存在人世间。当你我也遇到权贵赏识的机会时,不妨想想苏麟的故事,选择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谁知道,也许便会遇见一位有识人之明的赏识者。

结语

苏麟一句真心话,让人迷惑;范仲淹一句大笑,让人惊诧。你我都曾有过苏麟那样的困惑,也都期盼过范仲淹那样的知遇。困惑不是终点,遇见才是契机。我们还拥有无限的可能。

苏麟只留下一句感叹,却因此改变命运;范仲淹虽功成名就,却难逃宦海命途。苏麟令人羡慕,范仲淹令人唏嘘;一个让我们梦想,一个让我们思考。琢磨人生,需要平和,也需要 *** ;需要顺境,也需要挫折。苏范二人,成就了各自的人生;而你我的故事,尚待继续。

句朴实却道尽千言,真心稳操胜算盘。顺其自然方得始,潇洒处世终不艰。 读史使人智,读人使人慧。你我皆是历史长河中平凡的过客,但过客也可留下精彩绝伦的故事。人生的意义,不在乎你了什么,而在于你了什么。所以说,活着,就是一场与自我的邂逅。与其苦苦追名逐利,不如过于平淡一点,却也自在快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2/584646.html

“北宋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的相关文章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后为何选择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重要的一本小说。它不仅仅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文化享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作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雄踞北方,他差一点就统一了中原,...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是真的想消灭曹魏吗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是真的想消灭曹魏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真的是要消灭魏国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香》。杜甫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对他的溢美之词从不吝啬,宛若智慧与忠义的化身。纵览其辉煌的一生...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女强人 两人谁更加厉害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女强人 两人谁更加厉害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是女强人,吕后和武则天谁更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吕氏和武则天,都是杰出女性的代表,无论是政治手腕,治国才能都不分上下,武则天虽然做了女皇帝,但是到了晚年,儿子和大臣们联合发动政变,把她推下政坛,可以说她的晚年是惨淡收场。吕后活着的时候,没有...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直接导致蜀汉灭亡:他是另一个马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你真的了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去继续玩,这可把王云锦惊出一身冷汗。...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