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夏朝真的存在吗?为啥西方极力否认大禹和夏朝,他们在害怕什么?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27)630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应该都听说过。

在传说中,大禹和由他开启的夏朝,也成为了华夏千年历史的起点。然而多年来在历史考古等学术界领域,大禹和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却产生了无数争议。

那么,这些争议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大禹究竟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人物,以及夏王朝是否存在,又该如何去看待呢?

禹:兽、神、人

清代成书的《子不语》中,有禹王碑杀蛇的故事。彼时距离禹治水的年代已有数千年之久,神怪小说中的这个段子,也只是将禹神迹化的一个缩影。

如果翻看年代更久远的书籍,不管是史料还是文艺创作,围绕禹的各种传说,几千年来都已彻底的神格化。

什么意思呢?比如现在提到秦始皇亦或刘邦和项羽,人们都会自然而然认为他们是历史中的一个人物而不是神。

禹则不同,后世的各种记载中,他看起来更像是神而不是人。春秋之时,人们就已经将禹神格化了,当时人们对禹的评价是: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并且还明确将其位列社神,后世所说的“社稷”,其中之一便是禹。

治水功劳大,古人将其神格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样一来,时间越是久远,蒙在禹身上的神秘面纱就越厚重,现代或者将来的人想了解真实的禹,就会越来越变得困难。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神秘的,司马迁所著《史记》,就有关于禹和其治水的详细记载。此外,成书更早的《尚书》、《左传》和《山海经》里,也有关于禹的记载。有这些记载就足够了,何必还要去纠结禹是神还是人,以及他究竟有没有治过水呢?

大众可以这样去想,不管禹是神还是人,经过数千年来的沉淀,都不妨碍后世的中国人将其视为中华民族的先贤神明。

然而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神话和真实之间还是有界限的。正因为如此,进入20世纪后,历史学界重新回望我们数千年前的这段旧事,就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无数种观点。

1923年,顾颉刚将写给钱玄同的一封长信公开发表,由此在学术界开启了一场很大的辩论。

钱玄同

在一些学者看来,历史越是久远,神话传说和真实事件之间的界限就越模糊。顾颉刚认为禹是神话中的存在而非真实,甚至认为禹或许是远古的兽类。之后顾虽说修正自己的观点,可依旧认为禹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神话传说。

这种观点的抛出,就等于动摇了夏朝存在的根基。禹虽然是靠禅让成为天下之主,但他的后人正是在这基础上,开启了家天下的夏王朝,自此也引领中国历史进入了王朝国家时代。

可如果禹是神话传说,夏朝又该如何解释?顾颉刚虽然质疑禹存在的真实性,但是他没有否认夏朝的存在。

可在学术界,还是有其他人受到了他这个观点的影响,并由此认为夏朝不存在。当年的这场争论,此后便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其影响范围都走出了国门。时至今日,国外历史学界,还是有学者对夏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不过在1925年的时候,王国维认为,虽然上古时期史实和神话混淆,但传说中也有真实的成分,不能一概否定。

王国维

围绕禹和夏朝的争论,由此就诞生了信古、疑古和释古三个流派。顾名思义,信古是相信历史记载的,疑古是怀疑相关记述的,释古位于前两者之间。

就在争论毫无头绪的时候,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安阳发现了殷墟遗址。事情立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者们此后研究发现,《史记》中记载殷商部分的内容,包括历代的君王,在出土的甲骨文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之处。

《史记》记载殷商部分的内容是真的,那么关于夏朝的记载部分,也应该能找到实物遗址。

可惜,当年参与辩论的学者,都未能看到夏朝的实物,以及围绕禹更早的实物记载。因为这些东西,要在几十年后才重见天日了。

西周时期记载的禹的事迹

时间来到本世纪初,当年古董市场突然出现了一件青铜器,年代虽然很久远,但由于整体锈蚀严重,且上面的文字相当生涩,这件文物在当时几乎无人问津。

随后这件青铜器到了北京,经过学界的一番考证,确定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食器,也就是现在吃饭的餐具。

更为关键的是,这件名为“豳公盨”的文物上,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这就说明,在3000年前,就有禹治水事迹的记载。

而且不同于史料中的记录,日常生活器具上的铭文记载更具有真实性。至少能表明,围绕禹和他治水的事迹,还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在传颂了。

此后,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批竹简,经过测定为战国时期的遗物,而竹简上的内容,则是《尚书》中遗失的部分。

经过研究,竹简上同样有关于禹的记载,这些竹简本身,比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还要更早几百年。

现代学者研究这些内容发现,上面记载的禹有神性,具有改造山川大河的神力。这似乎又能表明,部分观点认为禹是神的说法似乎也没错。

关于禹和治水的事迹记载,虽然历史学界发现了更早的记录。不过截至到目前,禹是人还是神,他是何时被人逐渐神格化的,亦或他起初就是口口相传的神,依然没有确切结论。

但是,禹身后的夏朝,还在半个世纪之前,考古学界就有了重大发现。

二里头遗址现世

徐旭生当年也参与过围绕禹夏的辩论,他对于疑古一派颇不以为然,古稀之年走向田野,决心在豫晋找到夏的蛛丝马迹。

此前虽然发现了殷商的遗址,可惜出土文献中没有找寻到关于夏的内容。所以走向田野的徐旭生,将目光瞄向了传说和文献记录中夏朝最为集中的区域——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20多处遗址和遗物逐渐浮出了水面,最为集中或者说最为可信的,便是二里头村的遗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此处遗址的总面积超过了4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二里头遗址被发掘的前20年,这里还是继续姓“商”而不姓“夏”,彼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该处遗址应该是殷商时代的都城。

直到70年代后期,对于二里头遗址的判定才逐步转变。首先遗址年代更早,测定的年代在3500年到3800年之间,这跟史书中记载的夏朝所处中晚期吻合。

其次,二里头遗址所处位置在豫西,史书中记载夏王朝的活动区域,也位于河南西部一带。时至今日,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后期的实证遗存,在学界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

不过有一点或许还会让人疑惑,夏朝作为在殷商之前,存续了数百年的王朝,为何殷商时期的文献史料中,却没有夏的哪怕一点蛛丝马迹呢?

夏和西邑

记载还是有的,只是年代久远很多记录早已散失。直到2008年,清华大学整理的一系列竹简文献中,收录的失传文献《尹至》和《尹诰》,其中有关于商灭夏的记载。

尹就是商早期的知名政治家伊尹,文献中记录了商灭夏的大致情况,其中有“西邑夏”这样的方位描述。

与此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对照发现,其中常有“西邑”一词。因此互证之下,西邑夏可知就是西邑乃至是夏。此后考古学界进一步确认,西邑就是夏早期的王城。

通过确认西邑和夏的关系,实际考古中又有二里头遗址的互证,再加上各种史料里有关商灭夏的记载,这便可以基本确认,夏朝的存在是一定的。

然而还有一点,那便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关于夏朝的遗址中,没有发现夏朝时期的文字。

文字和王朝国家有必然关系吗

殷商之所以能百分百被认可为存在,一方面有史料记载,另一方面是发现了历史遗址,还有一方面是发现了甲骨文。这些文字可以跟史料中的记载互为佐证。

还在20世纪初,王国维就已经成功解读了甲骨文,此后随着殷墟被发现,所有史书中的记录就成了可信的存在。

因此在一些观点看来,下一步要想进一步明确夏朝的存在,也得发现相关的文字记录才更有可信度。遗憾的是,现在围绕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系统性的文字还没有被发现。

不过有观点就认为,将文字和一个国家王朝联系起来,实际上是更大的误区。因为文字并非王朝出现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历史,没有文字的文明也是有的。

比如位于美洲的印加帝国,疆域超过了万里之遥,然而这个文明不要说文字记载,就连冶金术都不存在。同样,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文明,考古发掘只发现了一些符号,并不能确认是文字。

所以在这个观点上,夏朝有没有被发现文字,亦或说有没有文字,都不能否定其本身存在过。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禹和身后夏朝的辩论,从史料到实证,从历史学判定文明的标准,再到考古领域对史料的阐释,相关研究持续了几十年。

时间就是更好的尘土,它越久,对更早时代的覆盖也就越厚。回望和考证工作,就像对前朝进行拼接。

史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大致的轮廓,但不能自证内容的真伪。也因此,史料越庞杂,后人验证的步骤也就越繁琐。

或许,对历史回望,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清除厚重的黄土。就像面对大禹王,不管他是人还是神,时间越久,后人就越会将其定格为神明。

参考资料:

《在文献与传说中寻找夏朝》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0月31日

《考古之一现场:神秘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真相只有一个》 中国新闻网 2021年2月22日

《二里头发掘60年︱考古学家们找到文献记载的夏王朝了吗?》 澎湃新闻 2019年12月20日

《求解中国考古学“哥德巴赫猜想”——跨越60年的夏朝探寻》 新华网 2019年11月30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2/584688.html

“夏朝真的存在吗?为啥西方极力否认大禹和夏朝,他们在害怕什么?” 的相关文章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在古代,皇后这个位置是很多女性想要得到的,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是最尊贵的女人,受人敬仰。但皇后其实并不好当,很多皇后的经历与遭遇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艰难。接下来要说的文景皇后杨婉瀴,她与元愉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文景皇后,本姓杨,名奥妃,字婉瀴,是东郡人。元愉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十岁时被父亲封为京...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太和六年(232年)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在西方的一个西域小国,一个小男孩莫多娄在大雪中一路狂奔,还没进家门就大喊道:“爹,郡守去世了!”“真的吗?”莫多娄的父亲从屋里一步就跨了出来,惊讶万分。“是的,爹。”莫多娄...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