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女红军抱着孩子晕倒在地主家门口
1937年,女红军抱着孩子晕倒在地主家门口,地主把她背回家,谁知女红军醒来后,却把孩子塞到地主怀中:“孩子就交给你照顾了!”
这年年初,甘肃的冬天格外寒冷,甘肃临泽县的地主王学文正和妻子围着暖炉,在家中取暖。
就在这时,王学文听到了一阵敲门声,他起身走到家门口,出门一看,门外一个人也没有,正当王学文纳闷的时候,脚下传来一阵声响,王学文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女兵躺在雪地上。看着女兵单薄的衣服,王学文于心不忍,就把女兵背回家中,悉心照顾她。
在王学文的悉心照顾下,女兵渐渐恢复了意识,她睁眼看了一眼王学文,说:“您是王学文王大哥吗?”
王学文仔细看了女兵一眼,随即面露疑惑:“我们应该不认识,可是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
女兵从怀中抱出孩子,然后塞到王学文手中,接着跪在地上恳求道:“王大哥,请您帮我照顾孩子吧!”
闻言,王学文十分意外,同时也有几分不可思议,他实在想不明白,他们明明没有见过面,这个女兵为什么这么信任他,还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交给他照顾。
女兵看出了王学文的疑惑,就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这个女兵名叫吴仲廉。
吴仲廉在红九军政治部任职,她的丈夫曾日三时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夫妻二人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后,红九军奉命西渡黄河,打通河西走廊,这样,吴仲廉和曾日三又踏上了西征道路。
红九军等西路军部队在西征途中,遭到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部队伤亡惨重,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西路军只好不断转移撤退。在转移路上,吴仲廉生下了一个孩子。
看着怀中的婴儿,不管是吴仲廉还是曾日三,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西路军的情况很糟糕,部队的物资已经快消耗完了,没办法养活这个孩子。加上前后都有敌人,如果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跟着他们,大概率活不了。
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户善良的人家,把这个孩子交给他们照顾。不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他们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吃饱,哪有精力照顾吴仲廉的孩子?吴仲廉只能抱着孩子继续赶路了。
走到甘肃临泽县的时候,吴仲廉听说临泽县有一个好心的地主,叫王学文,听说这个地主和其他地主不一样,王学文从不欺负老百姓,而且乐善好施,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看着因为饥饿而哇哇大哭的孩子,吴仲廉就和丈夫商量,要不把孩子交给王学文照顾?
曾日三一听,顿时摇了摇头,说:“我打了这么多年地主,如今却要求人家帮我照顾孩子,我做不到。”
“那你说怎么办?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如果孩子跟着我们,必死无疑,你忍心看着孩子死在你面前吗?”
曾日三哑口无言,无力反驳,片刻后,曾日三才说了一句:“唉,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之后,曾日三就让吴仲廉抱着孩子去找王学文。
这段时间,由于马家军在后面追击,吴仲廉不得不连续赶路,期间没有吃过多少东西,营养不良,加上她刚刚生下孩子,身体十分虚弱。多种因素下,使得吴仲廉一走到王学文家门口,就晕倒在雪地里。
王学文在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也比较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但他没有马上同意,而是和妻子商量这件事。
王学文的妻子也有一个孩子,当她看到吴仲廉的孩子十分瘦弱时,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她拉着吴仲廉的手保证道:“妹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你娃。”
闻言,吴仲廉很感动,她把孩子塞到对方怀中,并向二人表达谢意。吴仲廉担心自己舍不得孩子,就没有再看孩子一眼,而是转身准备离开。王学文似乎想到了什么,便叫住了她,问道:“孩子叫什么名字?”
吴仲廉停下脚步,说:“王大哥,以后这个孩子就跟你们姓吧,至于名字,就叫他‘王继增’好了。”
说完,吴仲廉头也不回,就离开了王家。
后来,在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下,曾日三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吴仲廉不幸被俘。国共合作抗日后,在周恩来和 *** 等人的交涉下,吴仲廉才得以出狱。
出狱后,吴仲廉被派到了山东,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组织部长兼秘书长等职务,由于事务繁忙,吴仲廉也就没有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只能暂时放下此事。
好在王学文夫妇为人心善,他们把吴仲廉的孩子王继增当成亲生儿子对待,送他上学,全身心照顾他,王继增一直以为,王学文夫妇就是他们的亲生父母。
新中国成立后,吴仲廉就派人打听孩子的下落,找到孩子的下落后,她就派人来到了王学文家里,准备把王继增接回去。王继增不认识吴仲廉,不想走。王学文就把当年的事情说了出来,王继增这才知道,吴仲廉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他的生父曾日三已经牺牲。
随后,王继增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王家,回到了母亲吴仲廉身边。吴仲廉为了报答王学文夫妇的恩情,就给两人送了一头骡车、一辆大车和600元人民币。
王继增回到母亲吴仲廉身边后,经常写信寄给王学文夫妇,询问他们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
吴仲廉也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着儿子王继增一起去看望王学文夫妇,当面感谢二人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