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15年,82岁把江山还给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却无人动她
谁说无人敢动她?事实上,失权后的武则天在悬崖边上走了一遭,若不是张柬之有所顾虑,她极有可能被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武则天禅位后李显复位,李唐复国,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就在所有人忙着喝酒庆功的当口,有个叫薛季昶的官员悄悄拜会了“神龙政变”的之一功臣张柬之。
薛季昶开门见山:“侍郎大人举义兵匡复唐室,使天下苍生重见大唐日月,堪称伟业,而我薛季昶却没有送给您一句祝贺,大人可知为什么?”
张柬之愣住了:“老夫不知。”
薛季昶一笑:“我就知道你不知道,否则你就不会光忙着庆功了。今儿我披肝沥胆,说几句心里话。想当初,我高祖、太宗九死一生,百战而得天下,希望贤子神孙们能建万世不朽之业。岂料武氏以媵妾之身杀害王皇后、萧淑妃,大肆残害宗室朝臣,革唐号为周,自称‘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这种事自古就没有出现过,您举义旗杀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却不处罚武氏,这就好比杀了狐狸饶过了豺狼,天下人怎么会心服?”
张柬之皱起眉头:“你想怎样?”
薛季昶一脸严肃:“很简单呀,召集文武百官,将武氏押赴宗庙,公开她的罪行,用太宗黄钺砍下她的头颅以谢天下。同时,将武氏满门,无论男女老少全部诛杀,以告慰先帝之灵。如此一来,您的功业丝毫不逊色于伊尹、周公。”
张柬之摇摇头:“你的这个想法当初我与崔玄暐也商量过,但不行啊。武氏执掌朝政二十一年,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三公九卿,惟知有武氏;勇将精兵,亦惟知有武氏;万邦黎庶,亦惟知有武氏。只要他们中有一人振臂一呼:‘天后尚且这个遭遇,我们的下场又该如何?’如此一来大祸将至,只怕我们连骨头渣子都存不下。”
先按个暂停键,做一点解释。
薛季昶出身于河东薛氏,是薛仁贵的从侄,此人名气不大,是个雷厉风行的狠角色,曾经被武则天任命为按察使、御史中丞,在惩处贪腐上表现出刚正不阿、下手狠辣的作风。
后来薛季昶加入张柬之,秘密参与了“神龙政变”。至于原因,史书没交代。
薛季昶的观点很清晰,他认为仅仅废黜武则天不算成功,应该对武则天,以及武氏家族彻底清算才能除根。
张柬之则认为薛季昶太轻视了武则天的势力,他担心过度的惩罚会激起武氏党羽的不安,进而激化矛盾,逼得这些人铤而走险,反而会酿成大祸,所以他主张以更温和的手段处置,以安抚武氏旧党。
张柬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武则天执政期间得罪了一大批人,但也收割了无数的粉丝,天下治理得也非常好,上至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中有文臣武将,一大堆她的忠实追随者,不能将这些人都推到对立面。
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教训,比如董卓被杀后,有人建议王允赦免董卓的那些部下,但王允偏要斩尽杀绝,结果逼得西凉军狗急跳墙。在李榷、郭汜的领导下,西凉军攻破长安,杀了王允,挟持汉献帝,一盘好棋瞬间变成了烂局。
薛季昶不以为然:“绝无可能!武氏罪行滔天,天下人那是怕她,其实忠义之士还是多数。比如当年徐敬业、李贞、李冲,不都一呼百应吗?再比如,您只不过用区区五百御林军诛杀二张,竟无一人敢反抗,这就说明了人心所向。您老放心,如果诛杀武后有人不服,那就是我说错了,您用大钩子钩住我的舌头,把我吊在长安城头。”
薛季昶坚持认为,所谓武氏旧党并不存在,那些人只不过是因为惧怕给武则天捧臭脚而已,可以放心大胆地清算武氏。
但张柬之显然不这么想,他又提出了新的顾虑:“当年西汉吕雉的情况与武后差不多,陈平周勃就没有清算吕雉呀。”
薛季昶一撇嘴:“这怎么能一样呢?吕雉虽然杀了惠帝的儿子,但人家好歹没有称帝,依然维持了汉祚。武后大逆不道,绝了唐祚,如果不是您精忠报国,哪还有大唐?我们想祭祀都找不到地方哭。”
张柬之有点理亏,但还是又找到了一个理由:“武后毕竟是天子之母,以子杀母,逞一时之快,万世公义何在?”
薛季昶拂袖而起:“乱臣贼子,决不可赦,武后与大唐早就恩义已绝,她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而已,您奉先帝之法诛贼,为什么要预知皇帝?您应该以社稷为重,诛杀武后伸张正义。”
张柬之叹了口气:“我老了,不久于人世,如今有幸诛杀二张,匡复大唐,可以啦,接下来我准备退休养老了。”
张柬之想以“人伦”堵住薛季昶的口,薛季昶却认为“武后与大唐没有情分了”,让张柬之不请示皇帝,直接行诛杀之举,以避开“皇帝杀母”的口实。
这显然是要把张柬之架到火上烤:让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万一皇帝不认可呢?大臣们反对呢?因此激起巨变呢?我老张岂不是成了乱臣贼子?当我傻啊?俺都快要黄土到脖子了,有匡复李唐的大功足够名垂青史了,你愣头青一枚,俺可不干!
薛季昶失望了,他怒火中烧,腾起起身,两眼瞪得像铜铃:“二张虽诛,但您别忘了,武家的王爷们还在,他们恨不能吃你的肉。如今武三思又得幸于皇帝,你就不怕他进谗言,罢黜你的权力?他要是矫诏杀了你,恐怕都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
大义跟你说了,你不接受,你自己的安危总不能不考虑吧?
岂料张柬之冷笑道:“天下大势已定,这些人无非是案板上的肉,还能有什么作为?咱皇帝向来勇烈,诛杀之事应该由他来做,以张扬天子之威,你想得太多了”
薛季昶一声长叹,摔门而去:“人都说你张柬之是‘人豪’,所以我薛季昶才来找你商议,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的呀,可惜了,我们死无葬身之地了。”
显然,张柬之有点爱惜羽毛,不愿意用自己的名誉去做一件把握不大的事,患得患失的心理占了上风,想把皮球踢给唐中宗李显。同时他又有点轻敌,认为武家人已经大势已去,掀不起大浪了。
事实证明,薛季昶看似极端的主张很准确,只是他有一句话没有跟张柬之说透,这句话就是:武三思能受到皇帝的宠幸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咱这些功臣极有可能已经上了皇帝的黑榜!
张柬之等人帮李显夺回皇位,怎么会“上黑榜”呢?
其实武则天早就已经确立了李显继承人的身份,也就是说,李唐复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张柬之只是帮他提前上位而已。
对李显来说,能提前登基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失败了呢?岂不是要连累他?所以,明智之举应该是静等武则天驾崩,他按部就班地即位,张柬之此举对他的意义并不大。
那么张柬之为何要无事生非,搞“神龙政变”呢?公开的理由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想趁武则天病重篡位。
其实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当初拥立李显为太子,二张是有贡献的,如今他们为何放着拥立之功不要,站到李显的对立面?
所谓“篡位”肯定是栽赃,除非发了精神病才会有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
事实上,张柬之他们担心李显复位后,二张等人因拥立之功而显贵。到那时,大唐虽然复国了,但朝政却换汤不换药,所以他们要通过一场革命抢拥立之功,并清洗掉武则天所有的痕迹。
李显能看不清这个局吗?他其实是左右逢源,你张柬之什么都不做,我将来是皇帝,你张柬之发动兵变,我也是未来的皇帝,无非是你跟二张、武三思争朝堂上的地位而已,将来我当了皇帝,一切还不是我说了算?
所以,李显对张柬之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相反,他担心张柬之等人依附于相王李旦,对自己形成威胁。在这种心理下,李显选择了扶植武三思。
薛季昶的目光狠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危机所在,他希望张柬之将武氏旧党全部清除,连武则天一起杀掉,不给李显第二个选择,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然而张柬之却自信过了头,拒绝接受。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张柬之等人先后被流浪、虐杀,被贬为儋州司马的薛季昶知道难逃劫难,于是他镇定地给自己置办了棺椁,沐浴更衣后饮毒自杀了。
您可见,其实当时包括薛季昶在内,很多人都考虑过从肉体上清除武则天。但凡有一位如薛季昶那样敢承担责任的高官牵头,武则天必定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