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邦和朱元璋相比,谁是更优秀?不吹不黑,九个方面对比!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03)660

论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是相似度更高的一对帝王,无论是开局还是对待功臣的态度。对于二者谁更优秀的问题,在网上也被吵得火热,今天我们就从九个方面来对比一下:

一、开局身份

都是农民,半斤八两,史上开局最难的两位帝王。

但起义前,一个是泗水亭长,一个是皇觉寺和尚,一个开局一把剑,一个开局一个碗,朱元璋略强于刘邦。

二、队伍由来

骨干都是同乡伙伴,一个是丰沛集团,一个叫淮西勋贵。

但刘邦的原始班底是押往关中的骊山囚徒,属于自筹,而朱元璋是靠入赘郭子兴起家,如果说刘邦放走押解的犯人是他人生的重要起点,那么朱元璋成为郭家义子绝对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个队伍是毫无作战经验的逃犯,一个队伍是粗经训练的义军,刘邦略强于朱元璋。

三、最强对手

一个是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一个是阴险狡诈的陈友谅。

项羽虽然被认为情商低,但他能“一力降十会”,任你牛鬼蛇神,阴谋诡计,在他的刚猛面前,一切都是纸糊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就是明证。

另外,项羽虽然战略方面不太行,但战术无敌,他是史上最早提出利用骑兵的高速冲击力打闪击战的人,在无马镫时代,能够想到后世骑兵战术主流的突击战术,在军史上也是相当超前的。

相信没有人会认为陈友谅要强过项羽。

所以在对手上,刘邦也要强过朱元璋。

四、用兵能力

对于刘邦的用兵,张良和韩信都做过评价,张良说他有学习兵法的天赋,属于“天授才能”;韩信则认为刘邦善于将将,但也就能带10万兵。

另外,刘邦登基后,在没有韩信张良的情况下,短短七年,平陈豨、臧荼,讨伐卢绾、韩王信,御驾亲征英布,足见军事水平之高,特别是平陈豨,灭英布两战,统帅作用显露无疑。

虽然刘邦的军事能力被大大低估,但比起“自古能军第二”的朱元璋还是差了不少火候。

用兵能力上,朱元璋明显要强过刘邦。

五、用人水平

刘邦曾言: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抚国家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但三人杰,吾却能用之。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那是相当的自信。

教员在这方面也曾多次高度评价刘邦,称他是“封建社会皇帝里边最会用人的一个”。

朱元璋手下虽然也是能臣猛将辈出,但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邦多矣。

六、政治能力

刘邦建国后,与民生息,确立郡县制,非刘氏不能称王;朱元璋也是休养生息,大肆分封子孙为王,同时设立锦衣卫,废宰相立内阁,两者最终的结果都是遭到了反噬,汉有七国之乱,明有靖难之役。

但是前者是开创性的,很多没有先例可循。

秦中央集权二世而亡,刘邦没经验采用老路分封制,刚立国就发现不对立马消灭异姓王,但没取消同姓王分封。

而到朱元璋时,各种规则 *** 都有样板,两千年后照犯刘的错误,实属不该。

刘的政治水平明显要强过朱。

七、性格为人

虽然二者都是大肆屠灭功臣,但还是有所区别的。

刘主要杀的是那些武将,而且他们确实也是王朝的不稳定因子,英布、臧荼、韩王信这些异姓王,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形同诸侯,皇帝岂能安枕。

再比如韩信,在楚汉对峙的关键时刻,请封“假齐王”,不救荥阳之急。挟制称王后,虽然最终没有听从蒯彻的意见叛汉归楚,但也没有按照约定去与刘邦会师,直到项羽被围垓下,才匆匆赶来。云梦泽事件后,又忽悠陈豨谋反。这桩桩件件,刘邦岂能容他。

刘对于文臣还是不错的,张良、陈平、萧何都是善终,而且对死后几位丞相的安排得也是妥妥的,如果不是信任是不会用这些老臣的。

而反观老朱,在位31年,分封了10个公,52个候,3个伯,几乎被屠杀殆尽,有人做过统计,朱元璋所封的公侯伯死亡率达到了恐怖的89%。

这是对待功臣,再来看对待故主以及仇敌。

项羽死后,五将各得一体,刘邦在谷城之阳,以金缕玉衣王侯之礼厚葬之,并三次在其坟前哭祭,还对项氏宗族皆不诛,更重要的是没有抹黑项羽。

对于自己的故主楚怀王,刘邦不仅为之发丧,建庙祭祀,还使百户人家世代为之看坟,可谓仁至义尽。

朱元璋就评价说:“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而朱元璋自己不仅坐视故主覆灭,还谋杀了小明王,对待其他义军,如陈友谅、张士诚等直接斥之为反贼,极尽抹黑之能事。

说刘邦豁达大度,朱元璋雄霸之主,没意见吧?

八、身后事

二者的后嗣之君都不咋地,汉惠帝刘盈宽厚但羸弱,被吕雉架空,建文帝朱允炆志大但才疏,被四叔靖难。

但刘邦是因为没有时间(称帝时已经54,在位七年基本是四处救火,南平北叛),而且留下了一个最为明智的遗嘱。

以“遗嘱”而论,在帝王圈子里,刘的遗嘱也是最有预见性的。先预言萧何为相,再预言萧何死曹参继为相,复预言曹参死而王陵、陈平共同为相。验之历史,分毫不差。吕后等再问王、陈二人后事安排,刘邦发脾气,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何等的清醒。

身后事,刘邦也强于朱元璋。

九、历史功绩

刘邦:

1、开草根为帝王之先河,破秦灭楚,将破碎的天下重新拼合,如果没有刘邦,秦始皇的大一统功绩都要大打折扣。

试想一下如果项羽得了天下,继续分封中国会不会又回到春秋战国?秦朝虽然伟大但是时间毕竟太短,是刘邦把秦朝的大一统思想继承了下来。如果没有刘邦,仅凭秦朝的影响,是不可能让“统一”观念深入人心的。

2、他铸就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名字,给国人留下了“尚赤”的传统。

3、他留给后世一个祭孔尊儒的政教传统,一个民族和亲政策(从百姓、历史的角度并非坏事)。

4、他留给国人一个重农政策,一个低税制,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刘邦称帝后,听家令言,尊太公为“太上皇”,以彰显孝道。后来,汉朝皇帝皆以“孝”字追谥,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

5、他开创了一个“三公”分权的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权鼎立,皇帝垂拱而治。

6、他留下一幅手提三尺剑、马上取天下的英雄形象。

纵看两千年,在皇帝群体中他是亲临之一线次数最多、受伤最重而又从不轻言退的马上帝王。去世前半年,他还以六十二岁的伤残之躯,亲征悍将英布,再次于两军阵前受伤,带伤看乡亲,带伤祭孔子,千里跋涉。这样的英雄气概,史上绝无仅有。

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曾说:“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后赵石勒也言:“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

朱元璋:

1、首创由南统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建 *** 衣冠。没有他的大明,华夏怕是要被少民统治千年。

2、夺回 *** 失去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1000多年的辽东辽西,锁死云贵两省为汉地十八省,首次实控 *** 。

3、建立了整个中国历史朝贡体系的巅峰,鼎盛时期藩属国超过一百个。

4、废除宰相制,建立内阁雏形,消灭了权臣,影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封建君主专制的巅峰。

5、他的性格造就了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虽然刘邦占了早生千年、大汉王朝的便宜,但论历史功绩,刘还是要明显强于朱的。

汇总来说,刘邦>朱元璋。

刘邦建国比朱元璋难的多,他是平民做皇帝的之一人,打破了自商周开始延续一千多年的贵族统治,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为现实。而且之前都是贵族政治,他完全不像李世民朱元璋这些人有前人经验,难度巨大,但是他会用人,有叔孙通这种秦朝老臣,也有张良这种六国贵族,善于采纳他们意见。

另外,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明显有问题,他不注重商业税,废除宰相,还定下皇明祖训不让后代改。刘邦则有智慧多了,知道一个制度最多用三五十年,相信后人的智慧,而且他给后世预留了政策改良的空间,比如郡国并行,就是为郡县制过渡。

再就是,老朱比老刘残暴,跟着老朱混,九成九要被砍头,跟着老刘混,不搞事不当王就能安稳,跟着后者明显更有前途。

大家认为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5354.html

“刘邦和朱元璋相比,谁是更优秀?不吹不黑,九个方面对比!” 的相关文章

给允禩改名剥夺宗籍是雍正的决定 乾隆为什么还给他平反

给允禩改名剥夺宗籍是雍正的决定 乾隆为什么还给他平反

你真的了解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允禩平反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颁布诏书,恢复允禩等人的宗室身份,至此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的八阿哥允禩,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看到这里很多人要问,既然给允禩改名和剥夺允禩宗籍是雍正皇帝的决定,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违背父亲的意思,...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对乾隆为什么会重用贪官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会重用贪官和珅了。其实乾隆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但对于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制衡”。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单从字面意义上看...

郑译是什么人?杨坚夺位时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郑译是什么人?杨坚夺位时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公元581年,杨坚登基成为隋文帝,并改国号为大隋。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太上皇宇文赟病重,其心腹大臣郑译却密谋让外戚杨坚辅政,导致北周最后被隋朝取代。郑译与宇文皇室的三代人都有密切交情,还深受宇文家信任,为何要背叛北周呢一,出身名门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对清朝后妃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在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搀扶。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而言,出行以他人搀扶,主要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对于清宫后妃而言,这个却不是主要原因,她们之所以要人搀扶,主要与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