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和奥地利维也纳——那些用英文翻译的德语名词
在遥远的1995年,我成为拜仁慕尼黑的球迷,诱因居然是一个法国人,他就是帕潘,新球迷可能都没听说过。当时上中学,为了彰显逼格,努力去探寻俱乐部和球员的英文名字,要知道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所有信息都通过报纸,要找到FC Bayern Munich的名字,会有多么困难。
Munich就是慕尼黑的英文翻译
,等到后来学了德语之后,知道了
München,这是德语的慕尼黑
,那么
为什么慕尼黑的英文翻译没有直接采用其德语原文呢?
理论上,在国名地名的翻译上,要遵守一条原则,那就是以各国语言的标准音为准。
也就说,对于德国和奥地利的地名的翻译,都要遵循当地的标准德语音的。当然,这只是理论上。
德意志地区(这里指的是大德意志,即中世纪神罗疆域内的、德语占据主要语言地位的地区)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越往南就越不用德语音译来翻译城市名。北德地区和普鲁士的城市的英文翻译基本都是其德语的原型,但是往南走,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这里仅举几例,冒号前面的是中文翻译,顿号前的德语原文,顿号后是英文翻译。
科隆:Köln、Cologne
纽伦堡:Nürnberg、Nuremberg
慕尼黑:München、Munich
伯尔尼:Bern、Berne
维也纳:Wien、Vienna
甚至地区和国名也存在这个规律:
西里西亚:Schlesien、Silesia
巴伐利亚:Bayern、Bavaria
波西米亚:Böhmen、Bohemia
瑞士:Schweiz、Suisse
奥地利:Österreich、Austria
以上这些中文翻译全都是源自英文而放弃了德语的发音。这些地区基本是帝国曾经的核心区域,拉丁语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拉丁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所以这些地区采用英文的对外表达方式,也许是当地写在基因里的对抗西北方蛮族的骄傲。
而且德意志的统一是十九世纪中晚期,黄花菜都凉了,许多有着强烈对外表现倾向的城市和地区在很多年前就被更有影响力的大一统国家的语言所称呼和描述,而这些有着对外表现倾向的地区也多是曾经帝国的核心区域。两种原因其实是一回事,造成了如今许多德语地名都采用了英文翻译的模式。
回到本文一开始的拜仁慕尼黑,这是一个英德混合的混血产物,理论上如果按照纯英文的翻译,它应该叫做巴伐利亚慕尼黑的,英文FC Bavaria Munich。真要是这么翻译,可能我在1995年就不会喜欢上这个队了。
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和维也纳,以前在家没事看《茜茜公主》的时候,赶上领导从韩剧中抬起头来,震惊于罗密施耐德的美貌——
我打开世界地图,告诉她这里这里那里那里曾经都是那个皇后她老公的控制范围,领导说,那奥地利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无言以对,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先回到奥地利的翻译,大清国的时候,中国的古早西学学者都知道,奥地利,也就是
Österreich
这个国家,是要翻译成“
东国
”的——这源自于德语的意译,Österreich按照字面翻译,就是东方帝国。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有个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猎(也被翻译成郭士利、郭士立、郭实腊、郭甲利、郭施拉、居茨拉夫)出版了一本书,名叫《万国地理全集》,这本书首先出版于香港,随后进入中国内地,引起了巨大轰动,著名的西学家魏源认为这本书“世所鲜见”,是他们开眼看世界的领路人。
多说一句郭实猎吧,他原名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出生于1803年,1826年作为新教传教士来到雅加达,1831年经曼谷来到澳门,在那里他被雇为 *** 船上的中文翻译,在中国海岸上来回航行。根据这段时间的经历,他于1831年、1832年、183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沿海三次航行日记》的文章。1835年他被英国 *** 招募,在 *** 战争期间担任翻译,并从1842年起担任舟山的中国治安官。他后来在香港定居,担任总督中文秘书,1849年前往欧洲休假,1851年回港,并在那里去世。这是一个中国通,笔名“爱汉者”,会中国官话、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再加上德语和英语,语言能力远胜于我。
郭实猎翻译Österreich为“东国”,“东国”里有个城市叫“
味隐
”,这个听起来很像是一种调味料或烹饪技术的名词,就是东国首都
Wien
的德语音译。
(东国)京都味隐,屋宇七千一百五十间,居民三十万丁。
这是德意志最后的倔强,我们几乎走上了“舌尖上的欧洲”的道路。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晚清著名学者徐继畬yú在《万国地理全集》的基础上最终整合成了一本书,名叫《瀛寰志略》,在这本书里,体现了中国的西学学者处在德语和英语的天人交锋中,在这本书的关于奥地利的部分,有如下的话——
墺地利亚都城在下墺地利亚,曰维也纳(一作危阿纳,又作味隐)。
这是维也纳之一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很快英语战胜了德语,味隐就此下课。
有意思的是,徐继畬同时还战胜了魏源,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对维也纳的翻译是“维亚纳”或“维耶纳”,而我们最终选择了徐继畬的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