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突然决定参观沈阳电器厂车间,工人埋头苦干
1958年,沈阳电器厂车间里,所有工人埋头苦干,对巡视的大领导不理不睬。突然,一个身材矮小,样貌普通的女工腾地站起身,大喊了声“毛主席好!”
在1958年的2月12日,当天下午3点, *** 离开了北京,乘坐飞机前往东北进行视察工作。当飞机在沈阳降落时,已是傍晚时分,辽宁省委的负责人不顾风雪,早已在机场等候。
尽管气温骤降,但 *** 穿着大衣,精神饱满地走下飞机,显然对即将开始的视察充满期待。在与迎接的人员简单寒暄之后, *** 提出了令人意外的要求:他想要立刻前往工厂参观。
这个要求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因为根据原计划, *** 应该直接前往宾馆休息。
辽宁省委的负责人出于对主席疲劳的考虑,建议他还是先休息,而且工厂并未做出接待的准备。但 *** 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即使没有事先的安排,也完全可以前往工厂参观。
当有人提出天色已晚,工人们可能已经下班的时候, *** 反问:“工人不是实行三班倒吗?”最终, *** 在辽宁省委、沈阳市委负责人的陪同下,直接从机场前往黎明机械厂。
随着 *** 的车队缓缓停靠,程华明紧张地等待着。
当 *** 下车后,不仅直接走向了他,还邀请他一同坐车,并让他坐在自己身旁,这份亲切和荣耀让程华明既感动又惊讶。
在车内,通过询问程华明的职务, *** 点出了总工程师职责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像总理一样”,这不仅体现了 *** 对工业生产领域专业人士的尊重,也强调了技术骨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进入总装车间时, *** 的到来引起了一阵轰动。 *** 没有任何架子,他走进工人中,询问生产情况,对细节的关心到了连续问几遍的地步。
当 *** 询问到工厂的人员构成和年生产能力时,程华明一一作答。短暂的视察很快结束。 *** 在宾馆与辽宁省委书记、鞍山市委书记等地方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谈话结束后, *** 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午夜1点,当负责保卫的同志出于对他健康的关心,催促他休息时, *** 表现出了对工作的极度投入和责任感,他告诉保卫人员他还有事情未完成,让他们先休息。直到凌晨4点, *** 仍然在看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的房里依旧亮着温暖的灯光。
负责保卫的同志再次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当保卫人员再次催促他休息时。 *** 却不以为然,他轻轻放下手中的书籍,目光坚定地看向保卫人员,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应道:“天快亮了,安排今天的活动吧。”
2月13日这一天,尽管前一晚未曾合眼, *** 依旧精神饱满,凌晨7时便开始了他的视察行程。
*** 首站来到了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总装配车间,这里也被称为松陵机械厂。
他对飞机的制造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一处工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渴望。
接着, *** 的脚步并未停歇,他又突然决定增加视察沈阳小型开关厂。
原来在松陵机械厂的视察,让 *** 直面了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进口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这种依赖,无疑是对国家工业安全和经济自主性的一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 *** 的询问显得尤为重要——他不断追问哪些零部件能够自产,哪些还需依赖进口。
当他得知,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沈阳小型开关厂几百名工人仅依靠最基础的工具,在狭窄破旧的民房中生产出了电器开关,他决定亲自前往小型开关厂视察。
在沈阳小型开关厂内,消息传来,一位高级领导即将莅临视察,但具体是谁,无人知晓。
工厂里一片忙碌,准备工作匆匆进行,在这种仓促的准备中,没有人料到将要迎来的是 *** 本人。
就在 *** 踏入工厂的那一刻,车间内的工人们依旧低头忙于各自的工作,似乎未曾察觉到领导的到来。这种对工作的专注,反映出了工人们的勤奋与敬业。
毛主席轻轻地握着那个用于机床自动控制的电器开关,仔细地将它在手中翻转观察。
随着毛主席轻轻地转过一个弯角,他便来到了一位不起眼的女工苏玉春的工作位置前。 那一刻,苏玉春心中涌动的幸福之情是如此真切,感受到这位伟大领袖的亲临,苏玉春几乎是在之一时间内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满心激动地向毛主席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毛主席您好!”
这样的平静被一个突发的声音打破,她的声音充满力量与激动,这声音在车间内回响,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毛主席回以温和的笑容,用他那湖南普通话回应道:“你好,你在这里负责什么产品的 *** ?”苏玉春回答道:“毛主席,我负责的是按钮的一个关键部分的 *** 。”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
此时23岁的苏玉春经历了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刻——与 *** 主席的亲密接触。
这次邂逅,虽然短暂,却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在那个特别的日子之后,苏玉春将1958年2月13日那一页日历小心翼翼地撕下,决定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