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难怪雍正帝不让老十三胤祥当大将军,你看他心有多毒?
雍正王朝:难怪雍正帝不让老十三胤祥当大将军,你看他心有多毒?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段剧情,雍正帝即位后不久,西北战事又起,朝廷急需任命一名大将军去主持战事,剿除叛军。
可是,雍正帝既没有延续康熙帝的任命,和听从太后乌雅氏的请求,让老十四胤禵当大将军王。又没有接受最忠实的兄弟,也就是老十三胤祥的主动请缨,和其他人对这个大将军位置的举荐。而是选择了忠诚度不高,曾一度左右摇摆,且存在诸多问题,连邬思道都不放心的年羹尧。
事实也证明,雍正帝的这次任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因为不久的将来,年羹尧给他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烦恼。
可是,雍正帝明知年羹尧有问题,为何还执意要这样做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了年羹尧的下场,才明白雍正帝为啥不让胤祥当大将军!
一、
雍正帝即位之后,首先干的之一件事便是解除了老十四胤禵大将军王的职务,让他赴京奔丧,并让年羹尧带兵沿途监视其行踪。
虽然老十四胤禵一肚子火,还在康熙帝的灵堂之上跟雍正帝对峙,但木已成舟,皇位终归已经不属于他。不仅皇位不属于他,连带着那个大将军位置也没了,老十四胤禵的憋屈可想而知。
因为西北的战事还在持续,所以这个大将军的位置注定不能空太久,这也成了众皇子和雍正帝争夺的焦点。
由于雍正帝刚登基,各种问题和麻烦接踵而至,因手头无人可用,也只能被动接受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等对张廷璐和诺敏的举荐。再加上新朝铸币风波,被孙嘉诚这么一举报,他更觉自己的孤独。于是在跟老十三胤祥再次下棋和棋后,突然发飙,质问老十三胤祥:
“不下了,总是和棋,没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雍正帝这么问老十三胤祥,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对方的表现确实跟自己太过疏远,让他不由得多想,觉得老十三胤祥是不是把自己这个皇帝看扁了?
是啊,自己还是有些肚量的,不至于被孙嘉诚指出铸币弊端就不容对方。同样,也不会因为老十三胤祥的棋艺比自己强,就僭上了。
显然,老十三胤祥不这么认为,反而紧急下跪,并说了一句:
“臣焉敢,君臣分际,下不僭上,臣是以理而行。”
二、
老十三胤祥之所以变成这样,除了像他说的此一时彼一时,情况不同以外,更重要的还是邬思道临走时给自己的警告。
翻遍整部史书,历朝历代,没有哪位刚即位的皇上会不用府邸旧臣,都是不仅用,还大用特用。再说了,雍正帝的皇位正大光明获得的,没什么内幕,也没有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不能用邬思道?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邬思道也只能学阿Q,自我安慰。见雍正帝即位当晚就要返回府邸点名见还手握“兵权”的自己,并说了一句,你的名分,容朕慢慢考量。邬思道就明白了雍正帝的心思,于是顺坡下驴,自己给自己找了三不能用的理由,算是给足了雍正帝面子,逃过一劫。
是啊,就像雍正帝当晚说的那样,朝中局势尚不明朗,危机四伏。可即使这样,都没有请邬思道进宫商量对策的一丝念头,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老十三胤祥第二天送邬思道的时候,替雍正帝说了一句:
“邬,邬先生,我们,我们对不起您呐!”
见老十三胤祥还是那么真性情,也不怕这句话传到雍正帝耳朵里,邬思道决定送他一句肺腑之言,让他推掉铁帽子王的封赏: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可惜,老十三胤祥之一反应是不信邬思道,觉得四哥不会做出鸟尽弓藏的事情来。
三、
只是没想到的是,邬思道的话确实灵验了,因为那些替雍正帝做秘密事情的人,到了第二天,神奇的消失了!
如果仅仅是不重用自己的府邸旧臣也就罢了,关键是雍正帝却向原先的死对头伸出橄榄枝。不仅默许了老十四胤禵大闹灵堂,还纵容老十胤誐在大殿之上出丑,甚至还封了老八胤禩当总理王大臣,权力相当之大。
再加上,之前自己被整整圈禁了十年,还不是老四胤禛背后捅刀子,不顾劝告,执意留着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书信。最后又通过坎儿,将书信给到老八胤禩,将老十三胤祥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老四胤禛心里过意不去,还特意去找了大和尚,并最终下定了决心,有国便不能有家!
因此,老十三胤祥在雍正帝即位之后,如履薄冰,即使发现了新朝铸币的弊端,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才有了俩人下棋,雍正帝发飙,质问老十三胤祥,为什么瞧不起朕?
为此老十三胤祥给了一个解释:
“皇上,您知道,咱们宗室骨肉为的就是这把龙椅,为了拔去我这根眼中钉,有人几次摆圈套害我,这些……你都应该知道的!”
其实老十三胤祥的这句话,不仅仅指其他的兄弟害他,还包括了眼前的皇上。随后,他把一肚子苦水都倒了出来,这十几年,如履薄冰,却还是着了别人(你)的道儿。
是啊,我对皇上你都心如死灰了,怎么还有胆量和勇气替你办事呢?
四、
到这时候,雍正帝才明白过来,老十三胤祥这是没有安全感,对自己不信任导致的:
“十三弟,是四哥错怪你了,朕这阵子心事太多,没有顾及你的心境……”
老十三胤祥见皇上明白自己的意思了,直说自己明白,雍正帝却说,你还是不明白啊,你要明白,就得打起精神来,替朕办事啊!
至此,俩人的哑谜算是打完了,老十三胤祥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索性也不绕弯了,直说,皇上你想让 *** 啥?
“请皇上明训。”
就这样,俩人才放下戒备,真正交流起来,什么追缴户部亏空啊,为什么要惩罚孙嘉诚啊,怎么刷新吏治啊等等。
可是,说着说着,老十三胤祥却突然下跪,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从。臣即请缨 *** ,愿与青海与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
好了,明人不说暗话,老十三胤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管雍正帝要兵权,只要有了兵权,他心里踏实,才能放心大胆去帮皇上做事。当然,他也给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只要自己出马,必然秋风扫落叶一般干掉叛军。到那时,皇上就能空出手来,好好整顿一下吏治。
可以说,老十三胤祥提出的这个建议,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向雍正帝主动请缨。毕竟大将军位置空了这么久,而西北的战事还在继续,雍正帝也有需要。
五、
可以说,老十三胤祥的这个提议,非常合理,如果雍正帝接纳他的建议,那至少在好几个方面都胜过年羹尧。
首先,就像老八胤禩后来训斥老九胤禟他们一样,这是爱新觉罗的天下,自然不能任由叛军肆虐。所以,老十三胤祥一旦上任,西北战事终结的时间将会大幅缩短,各类粮草消耗也会比年羹尧要少的多。
其次,雍正帝选用了年羹尧当大将军,引来了诸多质疑和指责。不仅彻底激怒了老十四胤禵,让他产生,自己堂堂一个皇子,还不如一个奴才的念想。也会让其他人,指责雍正帝只重用 *** ,不用满人,以及只重用府邸奴才,却不用人才,从而留下骂名。
事实上,太后乌雅氏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比不上年羹尧?
最后,就带兵打仗的能力来看,老十三胤祥简直是《雍正王朝》这部剧中BUG般存在。连老十四胤禵都不服气,在大殿前跟他打架时,还得强调,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不比他差。用他当大将军,不仅能快速镇压叛乱,减少损失,还没有什么副作用。
至少不会出现年羹尧进京后,飞扬跋扈,说出什么“军士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话来。也不会在雍正帝宴请他,并请求他带头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新政时,严词拒绝。
当然,也不会吃猪肉只吃脊背上的一条活肉,吃大白菜只吃白菜芯,以及睡觉翻牌子的事情发生。
六、
可是,老十三胤祥万万没想到,雍正帝当场便拒绝了其提议,并表明,自己已经让年羹尧进京补大将军缺了:
“十三弟啊,朕要的就是你这份心雄万夫的壮志,但青海你不能去,朕身边没有护驾的不成啊!”
确实,雍正帝比较听康熙帝的话,康熙帝临终前说过老十三胤祥已经历练好了,可以当擎天保驾之臣。而且,当时的朝堂之上,雍正帝一个人也着实应对不过来,让老十三胤祥和张廷玉一左一右保护自己,也有必要。
但是,不选老十三胤祥,而选年羹尧任这个大将军,是雍正帝下的一步险棋。要知道,早在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之后,邬思道就给老四胤禛建议过:
“我担心的是年羹尧的今后,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又远处蜀地。倘若捅出篓子,便是天大的麻烦,王爷不可不未雨绸缪啊!”
是啊,那时候的年羹尧还不过是个四川提督,刚提名四川巡抚。现如今的年羹尧本已是陕甘总督,再去西北任大将军,更是天高皇帝远。若是这时候的他再捅出一个篓子来,那破坏力不说颠覆大清吧,那也足够雍正帝吃一壶的,况且那么多眼睛都盯着呢。
而且,雍正帝任命年羹尧大将军,可是给足了权力,甚至都有点纵容了。富宁安的八万军队,说没就没了,雍正帝还说适当牺牲是正常的。自己的女婿哈庆生,说杀就给杀了,自己还得下旨杀的好。
七、
当然,雍正帝虽然拒绝了老十三胤祥的主动请缨,也提到将会任命年羹尧当大将军,但并未马上执行,而是等到西北战事再起,才最终下定了决心。
当时正值新科殿试,年羹尧送来了六百里加急,雍正帝沉住气,考完这场后,才跟几位重臣商议此事。在会场上,老八胤禩提到,还是让老十四胤禵当大将军,毕竟先皇曾经这样干过。
不用说,雍正帝肯定不同意啊,所以把目光放向老十三胤祥,让他说说怎么办?
老十三胤祥之前请缨过没有通过,这次当然不能再主动了,只能说这事咱们再议,还是先把钱粮和兵士准备好吧!
那么,咱们就回到题目了,雍正帝为什么不用老十三胤祥,也不用老十四胤禵,偏偏用了年羹尧呢?
不用老十四胤禵,这个不用多说,虽然俩人是亲兄弟,但也是死对头嘛,用他就是自找麻烦。
而用年羹尧呢,也很简单,因为雍正帝手头根本无人可用,排除了上面两个选项之后,他只剩下年羹尧可用了。不然的话,难道启用八爷党成员的富宁安,况且这人也蠢的很。要知道,连老九胤禟都说了,天下那么多要职,雍正帝根本无人可派,所以才把目光盯向了科甲清流派。
更重要的是,雍正帝征询进京述职的李卫意见,李卫这人鬼,先说最合适的是十三爷,但是他得留在京城保驾护航,随后才提到年羹尧:
“年羹尧,奴才不敢瞒主子,这是邬先生说的。”
八、
那么,雍正帝不用老十三胤祥,真像他讲的那样,身边不能没有保驾护航之人吗?
如果从后来八王议政逼宫场景来看,确实如此,但雍正帝又不是神仙,没法预料后面会发生的事。那么,他不用老十三胤祥,绝不是他嘴里说说的那么简单!
首先,雍正帝要想掌控朝政,坐稳皇位,离不开一个东西,那就是钱!但此时的户部掌控在老八胤禩手上,这也是他们敢拿新朝铸币之事,中饱私囊的原因。若是老十三胤祥带兵打仗,钱粮却掌握在老八胤禩手中,搞不好康熙朝传尔丹兵败的悲剧再次上演。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老十三胤祥在京城坐镇,西北之战都打的如此艰难,若少了他,可想而知。
其次,毕竟太后乌雅氏还在,本就对自己的小儿子被剥夺了大将军王的职务耿耿于怀。要是雍正帝撸掉亲兄弟,换上老十三胤祥,不仅彻底激怒老十四胤禵,也会激怒太后乌雅氏。这种愤怒的程度,并不亚于启用年羹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是老八胤禩举荐的,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又是老十四胤禵举荐的,年羹尧是你们自己提 *** 的,凭什么反对他当大将军?
事实上,年羹尧任大将军,他们除了抨击雍正帝重用 *** ,不用满人以外,也找不到另外的攻击点了。当然,后来年大将军回京后的欠揍表现,是后话了。
九、
除此之外,雍正帝不让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将军,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我们翻盘年羹尧之死,就会发现,邬思道好像跟雍正帝商量好的一样,每每关键时刻都能左右年羹尧的命运。
提拔年羹尧当大将军是邬思道说的,去西北大营敲打年羹尧,提出灯下黑的也是邬思道,最后雍正帝下定决心要干掉年羹尧的仍然是邬思道:
“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甚至于“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这句话,也是邬思道让李卫转告雍正帝的。
也就是说,年羹尧从当上大将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灭亡。因为雍正帝本就是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人,这一点邬思道再清楚不过了。毕竟坎儿啊,郑春华啊,高毋庸啊,年秋月啊,还有府里那么多人,都是咋死的?
年羹尧进京,貌似是老八胤禩喊了一句“百官跪迎”,其实何尝不是雍正帝给年羹尧埋下的坑。就礼仪这一块,没有谁比他更懂了,要知道当初他去江南赈灾回来,在城门口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没有他的允许,那些礼仪官敢那么高标准迎接,百官敢下跪?
至于士兵卸甲风波,虽然有年羹尧作死的行为在里面,但也不能说他毫无道理。毕竟我杨角风当车间主任的时候,即使董事长来车间指挥工人干活,若没有我的允许,他们也不能随便动啊。
十、
更不用说雍正帝原本老寒腿,明知会有雨还让孙嘉诚去求雨,以及明知俩人八字不合,还把他派去西北了。
对待一个府邸奴才年羹尧尚且如此,若是老十三胤祥去西北带兵,凯旋之后,已经是亲王的他还怎么封赏?
当赐无可赐时,那就只能赐死了,毕竟雍正帝“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而年羹尧再“功高震主”,再“威胁皇权”,恐怕也没有老十三胤祥的威胁更大吧?
要知道,早在康熙帝还在的时候,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当大将军王时,就点评过老十三胤祥。是啊,为什么自己不举荐老十三胤祥当大将军王呢,就是因为:
“十三弟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倒不是说他去带兵就会反叛,而是牵了这层关系,就会影响军心!”
说是不担心老十三胤祥会反叛,其实内心怕的很,别忘了,当初雍正帝杀回府邸要干掉邬思道时。就是邬思道说了一句,自己安排了五路人马,互不协调,让老十三胤祥居中指挥。就这么一句话,把雍正帝吓出了一身冷汗,再加上邬思道提到半隐,这才放了他一条生路。
说白了,就算只考虑邬思道跟老十三胤祥的关系,雍正帝也不敢放老十三胤祥去当大将军。因为邬思道不会别的,就会策划怎么帮人夺权,当初在自己这里吃了个哑巴亏,难免不会投奔老十三胤祥,那真就养虎为患了。
毕竟很久之后,在雍正帝面临无人可用时,老十三胤祥还提邬思道呢,这里面也代表着对雍正帝不用邬思道的埋怨:
“要是邬先生在的话……”
最终,雍正帝拒绝了老十三胤祥的主动请缨,但为了安抚他,直接就封了亲王,赏三眼花翎,也算是安慰他了。
呵呵,雍正帝的帝王之心啊,确实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