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见人数太多,排长下令撤退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这个小战士叫赵友金,山东人,1944年入伍。
参加八路军后,赵友金参加过三次战斗,之一次战斗中,他就用刺刀捅死了一名日军。对一个入伍不久的新兵来说,这样的战绩还是很了不起的。
但在这三次战斗中,赵友金没有开过一枪,没开枪的原因很简单,他对自己的枪法不自信,而八路军的子弹十分紧缺,赵友金手上只有不到十发子弹。
赵友金知道,这些子弹,打一发少一发,看着日军距离他这么远,赵友金没有把握打中,他认为,就这样开枪,会白白浪费手里的子弹,就一直没有开枪。
第三次战斗结束后,赵友金的行为引起了排长的注意。排长知道,赵友金之一次上战场就用刺刀捅死一个日军,是一个好兵,就专门找他谈话,询问他为什么不开枪,赵友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排长一听,当即骂了他一顿,还说如果下次战斗还是一枪不发,就没收了他的步枪和子弹,把他的枪和子弹留给有需要的人。
1945年3月,排长带着赵友金等人外出巡逻。
经过一个村子的时候,排长得到消息,十几名日军正朝他们这个方向赶来,排长顿时来了精神,他决定在公路上设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以他们一个排的兵力,若是部署得当,全歼十几名日军不成问题。
不久,众人就来到了公路两边的制高点设伏。
赵友金想起了上次排长的话,如果这次战斗,他再不开枪,枪和子弹就会被没收。
过了一会儿,日军出现了,不过日军的人数不是十几人,排长粗略一数,至少有上百人。而他们就一个排的兵力,哪怕占据地形优势,也不是这么多日军的对手,如果硬打的话,就他们这点人,与送死无异。
于是,排长就下令取消伏击计划,全员撤退。
谁知赵友金却没有听到,因为这股日军出现后,赵友金就拿枪瞄准了其中一名日军,他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只要排长下令开枪,他有把握一枪击毙这个小鬼子。等了许久也没有听到排长的开枪命令,眼看日军越来越近,赵友金顿时急了。
“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赵友金说。
但没有人回应他,因为排长已经带人撤离了,而且由于撤离的时候比较突然,也没有人注意到赵友金。
赵友金见没人回应他,也是一愣,他回头一看,附近一个人都没有,他这才意识到,排长已经带人撤出了阵地,只是他瞄准太投入,没有听到撤退命令。
现在摆在赵友金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撤退,要么继续打。如果继续打,很可能九死一生。
但赵友金认为,现在日军已经距离他很近了,如果他就这么走了,肯定会被日军发现,到时候,失去地形优势的他将成为日军的活靶子,牺牲的概率更大。
这么一想,赵友金决定搏一把,他刚才已经瞄准了其中一名日军很久了,这一刻,他果断扣动扳机。
这名被赵友金瞄了许久的日军,顿时命丧黄泉,这是赵友金之一次用枪打死小鬼子,这让他很激动。
打死一名鬼子后,赵友金没有收手,他再次瞄准了一名日军军官,并一枪把他打死了。周围的日军还以为中了八路军的埋伏,纷纷摆好战斗姿势,警惕地观望四周,似乎想知道八路军阵地在哪一个方向。
连杀两名日军后,赵友金知道,再留下来,肯定会被小鬼子打死,所以他就趁日军陷入慌乱,赶紧撤出阵地,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日军并没有发起追击。
他顺利脱离险境,并追上了排长等人。
排长见赵友金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忙问道:“刚才的枪声是怎么回事?你和小鬼子打起来了?”
“排长,我开枪了,还打死了两名鬼子。”赵友金面露激动,随即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排长一听,面露赞许,接着拍了拍赵友金的肩膀,赞道:“好小子,干得漂亮,就该这么干!”
经过这次战斗后,赵友金战胜了自己的心理恐惧,往后上了战场,他开枪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犹豫了。
再加上平时训练艰苦,赵友金渐渐成了部队有名的神 ***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他消灭了不少敌人,立下了很多战功,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 *** 。
1955年,赵友金被授予大尉军衔,时年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