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级航母:世界海军航空兵史上的更好反面教材
作为苏联急速扩张海军的产物,基辅级航母就和许多同时代设计的产物一样,显得外形诡异而实际功能拙计。但该型战舰却也是苏联海军的首款固定翼飞机作战平台,并且以其视角来看是非常合理的产物。
起初,苏联分别在30年代和40年代都畅想过自己的航母方案。然而,由于斯大林坚持战列舰路线与赫鲁晓夫的铁棺材论断,这些努力都永远停留在图纸阶段。结果在60年代,苏联海军只拥有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除了肩负反潜和侦查任务外,本身就与那些号称会被淘汰的旧时代产物没有太大区别。
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 红海军曲线救国的产物
这样的历史因素,首先让苏军在航母设计和运用方面毫无经验可循。需要严格遵从适用性的军工设计人员,自然无法说服上级做到一步登天。其次,作为配套设施的蒸汽弹射器和舰载机等装备,也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践经验。接着,在不同军种利益的相互掣肘下,属于新鲜事物的航母更容易在预算中惨遭删除。最后,器物的发展规律也逐步渗透到精神意识层面。不少上层始终对发展航母抱有天然敌意,并死活不愿让红海军使用“资本主义特色的战舰”。
基辅级最初的设想 是迷你版的小鹰级航母
因此,在设计的初级阶段,模仿美国海军小鹰级航母的早期版本被迅速否决。除了军事原因,政治与工业布局也左右着苏联海军拥有航母。一直到解体为止,苏军主要的造船基地都位于今天的乌克兰地区,但国际条约早已限制相关舰型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就是说,未来的红色海军旗舰,很可能只是1艘长期蹲坑黑海的澡盆王者。在没有开战的情况下,连下水部署到其他海域都难。
内外压力 催生了造型奇葩的基辅级
于是,设计人员在国内外压力的身双重作用下,将基辅级逐步修改为异常奇葩的重型载机巡洋舰。除了依靠刚刚起步的垂直起降飞机技术和直升机外,几乎完全放弃自己的初衷。在勉强获得通过之后,从1970年开始陆续开工建造。
大量重型武器 是基辅级母舰的更大特征
既然是妥协产物,基辅级便在航空维持能力之外,还配备有大量的常规武器。首先服役的1-3号舰,分别在42000吨的船体上安装了8枚体积巨大的SS-M-12反舰导弹。这是为攻击美军大型舰艇而准备的杀手锏武器。2座双联的SA-N-4防空导弹,为航母提供最基础的单舰防空火力。8座AK-630近防炮,专门用于拦截突入近距离的漏网之鱼。此外,还有一些很难在航母上见到的武器,比如RBU-6000型反潜火箭、双联的76.2毫米舰炮、FRAS-1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和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显然,这艘所谓航母的火力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普通巡洋舰。
部署在基辅级母舰上的雅克38垂直起降飞机
相比之下,基辅级的航空部队就显得更像是点缀。作为舰载机联队主力的雅克-36垂直起降飞机,在性能上完全无法同北约国家的鹞式相比。不仅航程短、速度非常慢,连低空机动性能也非常低下。除了拦截固定翼反潜机与直升机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作用可言。即便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也无法成为合格的前线攻击机力量。倒是负责反潜的KA-25/27直升机还比较良心,可以组成20架次规模的所搜部队,为舰队撑起空中侦查重任。如果没有他们配合,巨型反舰导弹也无法瞄准远距离目标。
部署在基辅级母舰上的 KA25反潜直升机
当然,由于实在不像是一艘航母,基辅级成功避开了所有的国际条约限制。苏联海军也一口气建造了3艘,作为各海区舰队的核心力量。但无论是聊胜于无的20架低级舰载机,还是堪比巡洋舰级别的攻击火力,都不能帮助水面舰队在远海独当一面。
基辅级的定位 就是苏军各主力舰队的核心
因此,以基辅级为核心的苏军新式舰队,依然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的保护。在战术定位上也无法摆脱是“核潜艇炮灰”的命运。她们更大使命,就是保护水下舰队不受北约远程反潜飞机的威胁,并在被击沉前发射尽可能多的反舰导弹。类似的任务,在北约国家的海军中,可能只需要1艘万吨级的轻型母舰就可以完成。但苏军的落后战术体系,却需要以超过40000吨的巨舰来确保落实。
经过武器系统升级的 巴库号
在进入武器快速升级的80年代,美国海军的新型航母、核潜艇和宙斯盾巡洋舰都陆续开始服役。苏军被迫对命名为巴库的4号舰进行装备升级。除了将反舰导弹的数量增加到12枚,还将防空导弹换成了射程更远的SA-N-9。早期相控阵雷达的出现,也符合其舰队核心的固有定位。当更新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开始设计建造,也说明苏军自己都非常清楚,基辅级的上限已经挖掘殆尽。
落户天津的基辅号航母公园
落户南通的明斯克号航母公园
经历了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事件,4艘基辅级航母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为苏军特殊需求所定制的技术特点,在新时代的俄罗斯海军阵中已没有什么市场。当俄联邦努力供养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与基洛夫级巡洋舰之余,很快就将没有多少改装潜力的基辅级都清理干净。首舰基辅号和2号舰明斯克号,纷纷落户中国,成为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人造景观。第三艘新罗西斯克号,也在1997年交给韩国船厂肢解。唯有舰龄较新的巴库号,在重新更名为戈尔舍科夫后,处于闲置状态。
正在船厂进行改造的 维卡拉马蒂亚号航母
2004年,苦于缺乏购买渠道的印度海军,终于将四号舰收入囊中。但漫长的改装工作,也再次暴露了苏式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设计特点。由于需要将舰载机换成米格29K,原本的机库和起降机都需要更换扩大。在拆除多余的武器后,还需要对舰体结构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重修。于是,整个工程在俄罗斯船厂的低效率帮助下,足足拖延了10年以上。
进入印度海军服役的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2015年,全新的维卡拉马蒂亚号航母才返回印度服役,成为硕果仅存的几艘苏联红海军遗孤之一。虽然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改建,但其上限依然无法同北约系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类母舰也终究无法摆脱对陆基航空兵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