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15)660

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朝那样盛产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了一半以上。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奸臣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如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还有白时中、张邦昌、秦桧、万俟卨(xie)、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陈宜中、留梦炎等等,这些名字都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然而,除了这些臭名昭著的贼人之外,还有一个名字在当时也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那就是王安石。这让我们大跌眼镜,王安石怎么可能是奸臣呢?在我们后人的眼中,王安石是出了名的千古名相,他的政治才能、道德品质和学识思想都是古代贤相中的佼佼者。

王安石从政35年,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准则,对待官场沉浮和仕途去留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荣辱毁誉。他从小就树立了苦读从政、报效国家和黎民百姓的远大志向。除了是影响后世历史的政治家之外,他还是被公认为学界泰斗。

他才思敏捷、过目成诵,涉猎广泛且精通诸科,学识博大精深。他终生恪守崇高的道德节义操守,具有圣贤风范,为官清廉、一尘不染,生活方式简单朴素、淡泊名利、超凡绝俗。总之,王安石作为封建政治家具有崇高的政治品质、博大精深的学识思想、独树一帜的道德节操和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是其他古代任何一名贤相所不能比拟的。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王安石却被称之为“奸臣”。《宋史》中直接把他列为奸臣传里,南宋更是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到王安石身上。这个观点最初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上面记载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后来被元明清时期的官方所承袭并成为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会把王安石视为奸臣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王安石的变法触动了当时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诋毁王安石及其变法。其次,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问题,这也给了反对者攻击他的口实。再者,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舆论环境也对王安石不利,一些文人墨客通过撰写文章、诗歌等形式来抨击王安石及其变法。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苏洵老先生对王安石深恶痛绝、嗤之以鼻。他在《辨奸论》中以山巨源遇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来类比王安石的行为不近人情。他认为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蓬头垢面地谈论诗书礼乐是不合常理的表现,并据此推断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虽然苏洵老先生的这种观点有些偏激和片面,但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王安石的看法和态度。

除了苏洵之外,当时还有很多名人也对王安石持有负面评价。比如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就曾经说过:“王安石为人不近人情,若为一平常人尚可,若为宰相则天下必受其害。”这些话都表明了当时社会对王安石的普遍看法和评价。

然而,在我们后人看来,这些对王安石的负面评价显然是有失公允的。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新法施行之初确实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新法的优点和成效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成果都是不可忽视和否认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失误。比如他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问题都给变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所在。正如苏轼在态度变化中所表明的那样,新法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大部分是比较正确的,这也是历史对王安石变法的客观评价。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会把王安石视为奸臣呢?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上述的社会背景、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用人不当等问题之外,还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舆论环境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官员的评价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政治立场、利益关系、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们对某个官员的评价产生偏差和误解。

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趋向于保守和排外。新法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秩序,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反感。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不惜诋毁新法和攻击王安石等人。这种社会风气和舆论环境,对王安石的变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和制约。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它不会因为一时的舆论和风气而改变对某个人的客观评价。王安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他的变法思想和实践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他的政治才能、道德品质和学识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虽然当时的人把王安石视为奸臣,但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清白和伟大。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名相之一,更是我们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楷模和榜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7180.html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的相关文章

李勣:唐朝初年名将,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唐朝初年名将,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带领百姓远离战火。受到司空曹操征辟,出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举茂才出身,出任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宣传教化,兴办学校。颇有政绩,迁征南...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都是违抗军令,马谡被斩首,关羽、张飞却不杀,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在谁做先锋的问题上,诸葛亮违背了众人意见,选择了资历尚轻的马谡,命其统军前行。曹明帝曹叡得到蜀军北上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以“巧变”著称的老将张郃在街亭迎击马谡。马谡...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256年) ,字伟平,三国吴山阴人,吴大帝孙权发妻谢夫人之弟,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接任统领江东,谢承曾任吴郡督邮。谢夫人卒后,升迁五官郎中,不久后改任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143卷(今已佚)、《会稽先贤传》7卷。...

历史上朱升最后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升最后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原因是什么?

洪武元年,朱元璋终于在应天府称帝,定国号为大明。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朱升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朱元璋建国过程中,他所做的贡献,不在刘伯温之下。尤其是他给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远近闻名,也是朱元璋打天下最重要的策略。朱元璋正是依靠这条策略,得以消灭一众诸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