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206. 破阵穆勒的华尔兹:1918年3月21日的德军火炮战术(下)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31)590

作者:Kagohl 3。

作者简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袭伦敦的德军轰炸机部队,热衷科普之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武器,希望能给看官们带点不一样的历史。

接上期(第1201篇)

在这场Gorlice – Tarnow会战中,西克特上校采用的火炮集中发挥威力、分段式轰炸瘫痪敌军阵地、加强基层火炮单位自 *** 、利用小规模野战炮单位跟进支援步兵等火炮作战方式发挥了巨大威力,并由此逐渐在很多东线德军指挥官中出名甚至流行,其中就包括布吕赫穆勒。他将这种战术与自己的实战体验结合研究,发现不管是自家军队还是协约国军队在进攻前采取的数天甚至数星期大规模预备炮击并不会为进攻提供多少好处:

其一、过大范围的无差别炮击导致敌军阵地前后的交通要道也遭到了严重毁坏,导致进攻部队的推进和物资运输极受阻碍;

其二、长时间的炮击给了敌人足够预警时间,他们得以把主力提前撤出前沿阵地,让炮弹浪费在无人区域,然后再进入一线阵地阻击进攻步兵;

其三、弹药消耗惊人,火炮磨损严重,大大加重了后勤负担。

布吕赫穆勒认为炮兵的目标不在于造成多少死伤,而是集中起来用尽可能高的射速在短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 *** 投送到敌军的步兵堑壕和炮兵阵地,以瘫痪敌军抵抗能力。为了让这种战术足够有效,布吕赫穆勒重拾要塞炮兵时代的老本行,仔细研究了德军各类火炮的终端弹道特性,并按照口径和射程将它们大致分为速射炮、步兵支援炮和重型炮三大类,其目的在于让每一种火炮都能在战斗中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精确的弹雨打击敌军阵地的各个重要目标。布吕赫穆勒发现速射炮(包括7.7厘米野战炮)威力比较有限,但高射速的优点很适合大量发射毒气弹执行反炮兵任务,而此时还是军属武器的211毫米重型榴弹炮有炮弹破片向后飞的特性,容易误伤自家的进攻部队,但它射程更大,可以对敌军纵深目标构成威胁。因此,布吕赫穆勒做了个与敌人完全相反的措施:同期英法军队都利用速射炮攻击步兵,用榴弹炮攻击敌军炮兵,而布吕赫穆勒却将速射炮集中到步兵军借助射速优势执行毒气反炮兵任务,而炮管仰角大、不容易出现近弹误击的榴弹炮则迭递给步兵师侧重于步兵火力支援,至于射程占据优势的各类重型火炮则集中攻击敌军后方目标,例如交通线和指挥部。

图30:克虏伯FK.96n/A野战炮射程不佳,但射速可达15发/分钟,很适合大量投射毒气炮弹

图31:Mrs.10重型榴弹炮能将114千克重磅炮弹投射到9.8公里外,在一战初期对敌军纵深目标威胁不小

这套火炮打法很快就赢得了实战机会。1916年3月18日,为兑现帮助法国盟友减轻凡尔登战役压力的诺言,俄国军队集结35万大军和1000门火炮发起了纳罗克湖攻势,而防守该区域的德国第10集团军只有7.5万人和400门大炮,实力差距极其悬殊。

为了粉碎俄军的攻击,布吕赫穆勒向第10集团军总司令奥博斯特.赫尔曼.冯.艾希霍恩献策:“将整个集团军的炮兵集中起来摧毁敌人攻势”。而当面的俄国普列什科夫集团军在进攻前的三天时间对2000米宽的德军阵地的炮击可以说是毫无技术含量,依然是盲目的大范围炮击,而且没有事先侦查,严重低估了德军野战防御工事的抗击打能力,轻型火炮和重型火炮的协调也很糟糕。

3月18日早晨,普列什科夫集团军麾下的120个步兵营对德军发动了攻击,他们轻松夺取了德军故意放松的之一道堑壕,结果在第二道防线遭到了布吕赫穆勒精心准备的三面炮兵火力。德军所有火炮都按照各自的特性进行了严格的功能划分,指挥甚至细化到了单独一门火炮,于是俄军短短八个小时就损失了15000人。

图32:德军的15厘米重型榴弹炮在防御战中一样能发挥强大威力

图33:表现1916年3月纳罗克湖攻势中德军火力屠杀进攻俄军的美术作品

曾经有人说过,“军人最可贵的品质不是忠诚,也不是善战,而是懂得虚心向敌人学习”,布吕赫穆勒显然就是有这种品质的人。1916年6月4日,沙俄最杰出的军团将领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麾下的西南方面军发动了一战时期东线战场更大规模战役:布鲁西洛夫攻势。此战目标是针对乌克兰地区发动两路突破,直达罗马尼亚边境线和特兰瓦西尼亚,最终控制并翻越喀尔巴阡山,大量杀伤奥匈帝国有生力量并迫使其腹地向俄军展开,让这个无险可守的敌人彻底失去东线的主动权。

图34:布鲁西洛夫是一战俄军唯一的军事人才

布鲁西洛夫将军在攻势中有两大创新极大影响了德国渗透战术的发展,其一是在刻意放大进攻宽度,迫使奥匈军队暴露更多弱点且无法及时支援各个要地,同时组织多支突击部队分四个梯队渗入奥匈军队防线薄弱点制造破坏,前两个梯队使用手榴弹快速攻入奥匈两道防线,后两个梯队操作重武器摧毁顽固工事;其二是与本篇主题相呼应的战术:布鲁西洛夫将军没有采用1916年3月纳罗克河攻势中那种死板的机械式炮击,而是将1938门各类火炮集中起来实施分段式炮击,受过特训的炮手们用最快射速向奥匈军队的堑壕、铁丝网、指挥部、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炸,在之一阶段炮击结束后暂停一段时间,派出侦察机拍摄奥匈军队阵地,同时加入突击部队的炮兵观察员也会评估损坏情况并通知后方,随后炮兵根据侦察机和斥候提供的情报恢复炮击,以这种模式持续了三个阶段。

图35、36:参与布鲁西洛夫攻势的俄军重型火炮

图37:俄军不再采用人肉冲锋,而是选择在宽大正面组织突击部队渗透

事实证明,布鲁西洛夫的创新式炮兵战术取得了很大成功:奥匈军队事先布置好的野战工事被炸的面目全非,而俄军分段炮击中故意留下的三小时空隔让奥匈步兵们以为敌人马上就要来进攻,纷纷重新钻入一线堑壕待命,但他们等来的不是熟悉的俄军人海冲锋,而是得到侦察机校准的新一轮轰炸。三段炮击过后,奥匈步兵已经没几个敢露头的了,更欲哭无泪的是他们已经不知道俄军啥时候会真正展开进攻了。

结果就在奥匈军队一头雾水的时候,俄国第8集团军在卢茨克方向的21公里宽度防线发动了闪电般的突击,其他三个集团军也纷纷发动牵制性攻击让敌人难以分辨主攻目标。奥匈军队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450公里宽度战线全部沸腾起来,很多人来不及反击就做了俘虏。到6月5日,俄国第8集团军已经全面突破奥匈前沿阵地,奥匈仅第70步兵师就损失了超过6800人,奥匈第4集团军零散投入的师、团级反击全部撞上了数倍于自己的俄国军队,最终宣告失败,其麾下的第10步兵军有44000人和66门火炮被俄军俘虏。

6月7日,俄军按照预定计划,占领了卢茨克,对奥匈帝国的交通枢纽韦利产生威胁。奥匈帝国的第4、第7集团军来不及撤退,只得狼狈逃窜,俄军俘虏的奥匈帝国军官惊恐地说:“我要对所有的人说,无论是哪一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他们(俄军)作战”。到了6月8日,俄国西南方面军又夺取了陆斯克,截止这时,俄军已经消灭了12个奥匈步兵师,仅俘虏人员就多达20.8万人,而死亡人数也有至少5万人。

图38:俄军抓捕了大批奥匈军队俘虏

在这场让德军都大为惊恐的庞大攻势中,布吕赫穆勒也没有闲着,他将在反击战中扮演重要角色。1916年6月8日,得知奥匈第4集团军已被俄军成建制毒打的消息后,德国东线战区司令部赶紧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最终决定由年迈但颇有务实精神的利奥波德亲王担任总司令,主持对俄军攻势的抵抗。利奥波德亲王上任后立刻将部队向南移动并加固阵地等待俄军,同时成功说服法金汉中将从西线派来6个步兵师作为增援力量。

6月17日,俄国西南方面军第3、8集团军组成的北进兵团成功打穿了卢茨克以西的防御,迫使德军林辛根集团军群和奥匈第2集团军撤到科韦利以北。布鲁西洛夫此时只要能突破巴拉诺-普里佩特一带的防线,就可以对德奥联军造成毁灭性的重创。此时西南方面军的北进兵团还有12万兵力可以调遣,而德国林辛根集团军群已经精疲力尽,利奥波德亲王手下更是只有6万人马可用,基本算是任布鲁西洛夫宰割的鱼肉了。

结果在这关键时刻,德军沃尔伊施集团军群将自己麾下的国土防备师紧急增派给了林辛根将军,然而林辛根集团军群的兵力也只恢复到了2.7万人的水平,不过随这些部队一同前来救火的还有布吕赫穆勒这位优秀炮兵军官。利奥波德亲王将兵力集中在普里佩特以北一块狭隘战线以迫使俄军无法发挥数量优势,而在布吕赫穆勒的操持下,德军把林辛根集团军群和沃尔伊施集团军群的76个火炮连装备的重型榴弹炮和远程加农炮集中起来部署在阵地后方,一旦俄军开始使用火炮攻击德军火力点,这些德军重炮就可以在前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利用射程优势摧毁俄军炮兵。

图39:克虏伯K.14加农炮是德国步兵军级别的反炮兵武器,更大射程可达13.1公里,能够威胁俄军重炮

虽然布鲁西洛夫攻势在1916年8月11日因德军的反击宣告终结,但俄军创造性的突击部队渗透 火炮集中分段式轰炸的堑壕进攻战术表现出的强大威力让德军惊叹不已(布鲁西洛夫在三个月的攻势中夺取了3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导致德奥军队损失70-80万人)。这套战术给德国的暴风突击队战术极大的启发,也让布吕赫穆勒有了一个“好老师”。布吕赫穆勒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布鲁西洛夫炮击战术做了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战术主张:“我们(炮兵)的目的仅仅是打垮敌人的战斗意志,将他们牢牢钉在自己位置上,然后用压倒式的(步兵)进攻彻底打垮他们”。他将这种战术称为“中和战术”(Neutralization tactics),以区别于过去的“摧毁战术”(Destruction tactics)。

布吕赫穆勒的「中和战术」认为,进攻前的预备炮击只需要几个小时,以让敌人难以判断出真正的进攻时间和攻击地点。炮击需要严格按照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1.短促的奇袭—瞄准敌人的指挥和通讯中枢;2.反炮兵炮击—瞄准敌人的炮兵阵地;3.纵深炮击—瞄准敌人的预备队集结地区;4.收尾炮击—对敌人的前沿阵地进行一连串饱和式炮击。为了防止敌人发觉真正的进攻时间节点,布吕赫穆勒一般会在第1和2阶段中穿插一些引诱式的饱和炮击,让敌人认为进攻将至,开始将部队派驻前沿,这样布吕赫穆勒会立刻调动炮兵全力摧毁敌人前沿,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

这套战术的核心观念是想办法逼迫敌军炮手和步兵被长时间的压制在掩蔽所中,无法及时跑出来组织抵抗,所以布吕赫穆勒在第1阶段炮击中故意暂歇一段时间,诱导敌军炮手冲向炮位,让他们陷入更强烈的第2阶段炮火中;同样在第4阶段就进入堑壕的敌军步兵会在第5阶段身陷所有德军火炮集中起来的死亡之雨中──而那些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幸存者,会更倾向于躲在掩蔽部而非就战斗位置。此前的炮击战术追求利用长时间大范围炮击,但这种做法经常留下几个没有被摧毁的机枪据点和铁丝网,从而让进攻毁于一旦(索姆河战役证明了这点),而布吕赫穆勒从来没有试图彻底摧毁敌人,在他的战术观念里,炮兵的功能是“让敌人在防御系统与心理上失去平衡”。短暂而密集的准备射击已经足够消灭相当数量的敌军机枪巢、据点、迫击炮与侧翼掩体,而敌军每一挺机枪从防御系统中消失就可以让德军步兵找到一条安全的路径,一个据点被除去就可以让邻近的据点失去侧面掩护,一门迫击炮被除去就会出现几处安全的洼地──只要敌人的防御系统上出现了漏洞,德国步兵就可以见缝插针,让整个防御体系瓦解。他还发现「不要试图把所有敌军目标都摧毁」常常会有更大的效果,当德军步兵快速渗入敌军阵地时,残破不全的敌军指挥、通信系统通常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当上级找不到下级、 *** 时通时不通的时候,严重的混乱常会导致有组织抵抗的瓦解。

但如果我们结合实战会发现,布吕赫穆勒的分段式炮击甚至要比上述的更细化、更可怕,譬如巴伐利亚第1步兵军在1918年7月15日发起的“保卫马恩-兰斯”行动中派遣的126个炮兵连只实施了3小时40分钟的轰炸,但却有整整五个阶段:第1阶段历时10分钟,榴弹炮和野战炮集中起来狠狠打击敌人的前哨据点,使用毒气混合高爆弹攻击已知的敌军炮兵阵地,使用高爆弹射击敌军的指挥所、观测所, *** 交换中心及后方的营舍;第2阶段为75分钟,炮兵单位集中火力射击敌军炮兵,达到两个炮连对抗一个炮连的火力密度,主要发射的弹药包括窒息性毒气弹和呕吐性毒气弹,而堑壕迫击炮继续射击敌军之一线掩体并在无人地带开拓冲锋道;第3阶段长达90分钟,炮兵把炮口转回到步兵目标上,尤其特别针对敌军的坚固据点、机枪巢、侧防机关等,为了避免敌人炮兵从第二阶段的毒气攻击中恢复,持续向敌人炮兵阵地射击气体弹,以维持足够的化学气体浓度;第4阶段与第2阶段的操作没啥太大区别,但持续时间只有15分钟,如此操作除了持续对敌军炮兵施加压力外,还能让敌人以为步兵开始攻击而离开掩蔽部进入射击位置;第5阶段是针对敌人之一线阵地的密集射击,持续30分钟,而德军步兵也在此刻利用炮火掩护进入攻击跃出位置。为了有效掩护步兵,重型榴弹炮会交叉发射高爆弹与烟幕弹。

图40:到1917年,德军已经全面采用毒气炮弹作为化学战主要手段

图41:德军实施的一次夜间毒气弹攻击

第5阶段最后10分钟,德军炮兵开始进行徐进弹幕射击,而所有轻、中、重型堑壕迫击炮则把炮口转向敌军之一线阵地后方进行阻绝,而一半的炮兵单位也加入徐进弹幕射击作业,让德军反炮兵射击的密度下降到两门火炮对一个敌军炮连,目的是维持毒气覆盖浓度。徐进弹幕主要由高爆弹构成,而德军步兵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接近弹幕,有时候德军会在步兵攻击波前方600米处发射由毒气弹与高爆弹组成的第二道徐进弹幕,以两道弹幕的方式掩护步兵前进。但只要步兵进入到弹幕600米范围内,炮兵即禁使用毒气弹。那些弹幕与步兵无法消灭的目标,则由陪同步兵的前进观测官利用 *** 与位于射程内所有的炮兵单位观测连络,以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前进,徐进弹幕掩护步兵深入到敌阵后方6~7公里处,这样的深度包括了敌军之一、第二抵抗线,以及大部分的敌军炮兵阵地。当炮兵达射程极限,部分的炮兵单位就会开始向前推进占领新的阵地,其余的火炮则作为预备队,或直接移转到其他作战方面去。

图42、43:进攻开始后,德军炮兵需要依靠军马或火炮牵引车跟上步兵的节奏

当炮兵开始前进,意味着壕沟战的僵局已经打开,所有临时编组的火炮都归建原单位,而各个炮兵营则依据当前战况发展编组各个战斗群,师长把他手下的建制火炮与其他加配属到他师中的火炮分成了三个群,之一群与第二群都由两个野战炮营及一些重型榴弹炮连组成,负责直接支援带头前进的两个步兵团,第三群则包括了所有剩下的建制火炮及所有前来支援的各式口径火炮,由师长直接控制以应不时之需。如果所有炮击都准确按照布吕赫穆勒原订计划执行的话,那么将会包括了中和、摧毁、震撼、压制、瘫痪、阻隔等多种轰炸效果。没有一种效果会是完美的,总会有事先没有发现的敌人炮兵阵地,总会有敌军指挥官不上当,也总会有射程够不到的敌人据点,但布吕赫穆勒能给巧妙地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虽然没有任何一项是完美的,但是整合起来的威力加上受过良好训练的步兵配合,就组成了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攻击力量。

当然,布吕赫穆勒也深知“中和战术”的成功离不开精锐步兵的冲锋,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意识到徐进弹幕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把步兵与弹幕间的距离缩短到极限,而当明白这点后,布吕赫穆勒就会在行动之前花费大量时间促进炮兵与步兵的沟通,让他们对双方产生强烈信心。

此外布吕赫穆勒还花了相当时间试验能让徐进弹幕足够有效的火炮型号和弹丸类型,以及让哑弹和近弹减少的 *** ,使得误伤的概率能降到更低。同时他也说服步兵指挥官勇敢地率领部队靠近弹幕,让步兵们紧跟在弹幕后方50米之内。而当进攻即将开始时,他会上前线亲自向每位参与进攻的步兵、炮兵军官乃至士官发表演说,清晰的讲明炮兵计划中的各个细节、希望达成的效果、在每个阶段联络的信号、联络官的位置与职责、前进观测人员的工作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演示文件之后他会留下大量的时间来双向沟通,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发问,直到每个人都清楚什么事情会发生为止。布吕赫穆勒在1916年的多次胜利使得东线德军已经将他视作“炮神”,所以布吕赫穆勒的沟通让步兵们相当信服,东线德军参谋长霍夫曼少将就写道:“都知道布赫穆勒以前说过的就算数,因此大家都充满信心地紧跟着炮火前进,因为他们知道布赫穆勒已经帮他们准备好了胜利。”

图44:马克斯.霍夫曼少将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将布吕赫穆勒上校赞誉为“炮兵天才”

前面我们提到,布吕赫穆勒依靠火炮自身特性对它们进行了分类,使得火炮可以各司其职发挥特长,而为了让这种做法充分发挥,这位炮兵上校开始推动德军炮兵的指挥系统改组,将战役期间的前线炮兵集中化指挥。此时的德军还没有军级的炮兵总指挥,因此没人会随便对布吕赫姆勒提出质疑,而德军在1916-1917年的堑壕静态战使得很多步兵师的炮团指挥单位被抽离,而不少要塞炮兵也因下辖的营、连被调走成了空架子,这些有将无兵的单位让布吕赫穆勒得以大胆的实验各种任务编组。

布吕赫穆勒的炮兵指挥系统细化到了军、师、团、营、连级别的火炮部队,他将反炮兵火力(Aka)上调至军属炮兵,步兵支援火力(Ika)委派给师属炮兵,而纵深炮兵火力(Feka)由团属炮兵负责,至于重型火炮则集中在集团军管辖,真正实现了功能细分、各司其职。Aka使用远射程的速射炮、加农炮和重型榴弹炮攻击敌军炮兵,直接对步兵军长负责;Ika则是属于步兵师的支援火力,为步兵槽开敌军阵地;Feka也操作加农炮,其任务是威胁敌人的纵深目标,譬如交通线中心。一线步兵团也不会被晾在一边,他们将得到野战炮营(12门FK.96n/A或FK.16野战炮)以及步兵炮连(6门步兵炮)的直接支援,这些部队将利用人力和军马跟随步兵团前进,随时用凶狠的直线火力毁灭敌人的一线防御点。

图45:1916年春季服役的FK.16野战炮射程可达10.7公里,可以执行反炮兵任务

图46:1916年8月首次参战,1917年1月正式服役的克虏伯K.16重型加农炮射程达到了可怖的22公里,成为了令协约国军队感到惧怕的战术武器

虽然上述炮兵力量都依照各自的功能取了不同的名称,但布吕赫穆勒并没有将它们彻底限制在各自的领域,而是让集团军或步兵军能根据战斗情况对它们进行灵活切换,以适应战场的复杂局势,例如反炮兵的Aka和实施纵深破坏Feka同样能执行掩护步兵、压制敌军前沿堑壕的任务,而跟进突击部队的步兵炮连、野战炮连和堑壕迫击炮连也可以视情况实施攻击前的预备轰炸,或是在距离足够时干掉敌军炮兵。

不过,对德军炮兵做出卓越贡献的并非只有布吕赫穆勒,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一位同样在东线担任炮兵军官的人才,他名叫埃里希.普尔科斯基(

Erich Pulkowski

)。这位德军炮兵连长的军衔不如布吕赫穆勒,仅是上尉,但他的努力对于德军炮兵来说绝对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

普尔科斯基上尉在1914年8月1日对俄宣战后是第8集团军第17军的一员,他在日复一日的战争中发现,德军炮兵在行动开始前,为了保证炮管精度不出岔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量弹药对准目标进行试射,然后根据试射效果进行繁琐的调节方才过关,而此时德军装备的进攻火炮型号包含野战炮、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攻城炮、列车炮,口径包括7.7厘米、17厘米、21厘米、15厘米、24厘米、28厘米、38厘米、30.5厘米、42厘米等等,所以这种工作要浪费多少时间可想而知,更别说很容易暴露行动意图。

幸运的是,普尔科斯基上尉自创了一种火炮校射 *** ,即事先让气象部门测算战场的风向和天气状况,算出当前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力、风向等数据后与标准气象条件进行对比,推算出各个气层对炮弹飞行的影响,从而在气象层面上引导火炮以更高精度打击敌人。布吕赫穆勒上校也积极建议军工部门在后方基地就展开各类大炮的试射工作,并仔细记录不同射程下的弹道数据。在两位炮兵专家的各自努力下,主管炮兵的德国陆军统帅部第二厅组织人力,将各类弹道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整合,最终推出了人类历史上之一套炮兵射程修正表并逐渐发送给前线各个炮兵部队,使得德军炮兵们不用再费力的搞战前试射,只需要依照修正表信息就能把弹丸准确的轰到对面阵地。这种科学的炮兵射击修正办法,直到今天依然在被世界各个军事强国沿用。

图47:埃里希.普尔科斯基上尉

1917年9月,在东线德军参谋长霍夫曼少将的策划下,奥斯卡.冯.胡蒂尔上将指挥的德国第8集团军瞄准里加古城实施了进攻,旨在占领里加,对圣彼得堡构成威胁,逼迫俄国 *** 求和。这场战役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胡蒂尔上将与他的集团军炮兵主管布吕赫穆勒上校首次将暴风突击队战术和炮兵中和战术搭配起来实施闪电突破,而这就是后来在1918年大显神威的“渗透战术”,也称“胡蒂尔战术”。战役中,德军炮兵会按照时间表进行分段轰炸,全力瞄准指挥所、机枪阵地、交通线等重要目标,压制俄军抵抗,瘫痪俄军通讯系统,最后由暴风突击队和普通步兵收拾局面。

布吕赫穆勒上校在里加战役中新创造了两种炮兵战术,其一是为了加强堑壕迫击炮在步兵动手后对俄军的压制效果,他将第8集团军麾下各个步兵军、师、团、营的迫击炮全部集中起来,组成了临时性质的迫击炮旅,拥有100门重型堑壕迫击炮、130门中型堑壕迫击炮与320门轻型堑壕迫击炮,共计550门,全部集中在8公里攻击战线上一字排开,一旦俄军进入堑壕准备抵抗,迫击炮旅就会用550门迫击炮演奏的死神舞曲毁灭他们;其二便是恶名昭著的“彩色炮弹射击”战术,将窒息性的“绿十字”毒气炮弹和能够渗透防毒面具制造 *** 的“蓝十字”毒气炮弹混加起来以最快速度轰炸俄军炮兵和步兵,瘫痪其正常功能,同时靠毒气封锁两翼以阻止俄军增援。布吕赫穆勒为此将170个炮兵连中的104个用于化学打击,他事先利用侦察机拍摄到的照片把俄军阵地区分为40个分目标(每个目标400米×400米),每个分目标由2个炮兵连负责压制,仅对其主要部分进行密集的射击,每隔12分钟进行一次毒剂急袭,按此做法持续进行2小时。计划在战役之一日消耗毒气弹约117000发,其中“绿十字”(窒息性)毒弹72280发,“蓝十字”(喷嚏剂)毒弹44695发。毒气炮弹约占炮兵弹药总数的45%,有些炮种的毒气炮弹占弹药总数的50%~80%。

1917年9月1日凌晨4:40,所有615门德国大炮全力向俄军炮兵阵地开火,发射了75%的毒气炮弹和25%的高爆炮弹。在这次反炮兵射击持续了两个小时后,那些执行特定反炮兵任务的德军火炮继续打击俄军炮兵,而其余的德国火炮则把火力转移到俄军步兵工事,并开始发射20%的毒气炮弹和80%的高爆炮弹。这时,临时组建的堑壕迫击炮旅也加入进来,将火力集中在俄军前沿阵地。

图48:1917年9月1日当天攻击俄军阵地的德军211毫米重型榴弹炮组

对俄军步兵目标的射击持续了3小时10分钟,分为四个阶段。在最后一阶段第30分钟,也就是早晨8:50,德军反炮兵火力也转移到了俄军步兵阵地,每个炮位只留下一门炮以维持笼罩着俄军火炮阵地的毒气云。炮火准备的最后20分钟是当天针对俄军阵地的最饱和射击,所有大炮和堑壕迫击炮都以更大射速轰炸目标。俄军第168师的防御被摧毁,炮兵被压制,除个别火炮尚能进行短时间不规律的射击外,其余火炮一直寂然无声。德军步兵于9时按计划开始渡河进攻。德军步兵以极少损失渡过了维纳河,并占领了桥头堡阵地。接着,又顺利攻占了第二阵地。此时,俄军炮兵阵地的炮手多已溃逃,但火炮并未破坏。俄军中毒的人马到处可见,在一个掩蔽部内发现有20多人中毒而死,其中有些人还带着防毒面具。

图49:向前挺进的德军野战炮兵

图50:死在堑壕周围的俄国士兵

图51:被俄军抛弃的军营

1917年10月24日,在德奥第14集团军发起的卡波雷托战役中,布吕赫穆勒指挥1621门普通火炮和301门堑壕迫击炮再次成功实施了融入了“彩色炮弹射击”的中和战术,凌晨2:00,第14集团军炮兵开始用毒气炮弹对意大利第2集团军阵地进行等速射击,袭击意军第二线掩体、指挥所、炮兵阵地和交通线。在普莱佐方向进行了两次毒剂抛射炮攻击。化学攻击后,进行威力空前的破坏射击,很短时间内,意军掩体、掩蔽部、避弹所均遭破坏,指挥所与前沿阵地联系全部中断。

由于意军防毒器材不完备,德军的化学攻击取得成功,在炮击开始的之一时刻就有超过2000枚蓝十字与绿十字炮弹砸向意大利人。雾雪笼罩下,毒气在狭窄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快速扩散,而意大利原始的防毒面罩根本无法为卡多尔纳军队提供任何保护。清晨6:30,第14集团军炮兵使用重型堑壕迫击炮对在意大利的之一线上实施密集轰炸,这一战线上部署了绝大多数部队士兵和机关枪。早晨8:00,第14集团军的步兵转入进攻。在托尔米诺方向,当天占领了卡波雷托。在普莱佐方向,由毒气大队建立的毒气侦察组协同2个突击队在步兵之前前进,除伊宗佐河对岸曾有意军机枪射击袭扰外,几乎未遇抵抗。在深谷中,发现意军500~600人已中毒死亡,其中仅有少数人戴着防毒面具。

图52:德军在卡波雷托战役中使用的火炮

图53、54:猛烈轰炸意大利人的奥匈炮兵

图55:被德奥联军炮火杀死的意大利士兵

图56:卡波雷托战役中,26万名意大利官兵成了俘虏

连续两次大胜使得德军在东线的压力大减,得以将更多部队撤回西线,而新锐的渗透战术也让鲁登道夫上将看到了在西线取得胜利的希望,布吕赫穆勒上校也因此被召回柏林获得了陆军统帅部各种赞美,这位早在1917年夏季就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的炮兵专家得到了鲁登道夫上将的欣赏,而他复杂却极其有效的炮兵战术被德军形象的昵称为“炮兵华尔兹”。

不久后的1917年11月30日成了布吕赫穆勒上校在西线战场的首秀,这天德国A集团军群麾下的第2集团军为了反击英军可怕的康布雷坦克攻势,将13个步兵师组成三个集群投入战斗,并全面使用了渗透战术,而布吕赫穆勒担任了该集团军的炮兵总指挥。虽然这天德军的暴风突击队和双翼攻击机更加引入注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布吕赫穆勒的“炮兵华尔兹”对德军反扑英军防线做出的贡献是可观的,而德军积极推动的野战炮步兵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时的德军一个步兵营就能拥有4门7.7厘米野战炮,它们负责直接炸毁被步兵瘫痪的坦克。到了12月6日,第2集团军就收复了所有失地,缴获坦克100辆。

图57、58:被德军炮兵炸毁的英国坦克

卡波雷托战役结束后,德国陆军统帅部开始对各个战线的战术经验进行总结,尤其关注了俄国前线和意大利前线的新锐进攻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编纂后,德国陆军统帅部于1918年1月1日下发了全新的进攻指导意见书:《阵地战中的进攻》,明文规定德军在春季攻势中要全面采用里加战役中首次运用的渗透战术,该书也由此成为1918年德军进攻战的必备参考文献。

《阵地战中的进攻》第二条规定,“渗透”的主要目标不在于杀伤多少敌军,而在于取得战略突破,不断向前推进,分化敌人并破坏其通讯系统,所以陆军统帅部在该书第三条中明确表示速度和纵深是成功的关键,突击部队要用最快的速度阻止敌人做出及时反应,并借此机会扩大纵深为后续步兵提供足够的行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包围残余敌军的抵抗线。陆军统帅部要求之一天的进攻中,突击部队就要达到敌人后方的炮兵阵地,即突破纵深要达到8-12公里。为了这一目的实现,《阵地战中的进攻》第四条规定,炮兵的任务在于压制敌军,进行炮火预备、徐进弹幕射击和目标孤立,同时做好与步兵的协调,不要限制步兵的正常状态。

渗透战术中,德军突击营携带的轻型堑壕迫击炮和步兵炮将作为第三梯队跟随在机 *** 和火焰喷射器工兵之后,利用直线射击或曲线弹道摧毁挡路的敌军掩体,并掩护突击队员侧翼,压制敌军步兵抵抗;而常规炮兵将作为第五梯队率先实施预备炮火轰炸,按照时间表规定对敌军通讯设施、机枪与炮兵阵地、后备部队集结地等目标实施猛烈攻击,同时配以毒气瘫痪敌军官兵。步兵开始进攻后,轻型火炮和重型火炮要依靠军马或火炮牵引车跟进步兵行动或是转移到前方阵地,不间断打击步兵要面对的特定目标,期间不要陷入与敌军的炮战从而导致步兵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9402.html

“1206. 破阵穆勒的华尔兹:1918年3月21日的德军火炮战术(下)”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和和珅,巅峰时期谁的权利更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尧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权臣。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都难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皇家的奴才罢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时,百般宠爱,一旦失宠,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给他们的,大多只...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才成就了...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