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的确高明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4-03)610

前言

司马懿历经三朝可以说是曹魏的肱股之臣,但是随着长时间的掌权,司马懿对于权力也产生了觊觎的念头,尤其是当时君主年少。

晚年的司马懿利用三千死士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把握朝中大权。今天的我们再看当年的政变,其成功大多都是取决于他手中的死士。

在这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司马懿是怎么保证死士会忠心的呢?但凡有一人告密这就全盘皆输。当然在这不得不提起的就是司马懿的手段了。

一、意图谋反

最初的时候司马懿确实是一个纯臣,可以说他对于曹魏是绝对没有二心的,但是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在经历了权力的侵染后。多年的位极人臣的地位让司马懿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

并且在明帝驾崩后,登基的小皇帝只有七岁,七岁的小皇帝能懂什么?主少国疑,当前正是司马懿更好夺权的时候,但此时的司马懿也是有阻碍的,那就是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

值得一说的是曹爽此人有勇无谋,两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的。不过渐渐地两人都对于曹魏的政权产生了觊觎之心,不过与司马懿的韬光养晦相比,曹爽就显得有一些缺少谋略了。

他直接就将自己的野心宣告天下,并且在还没有确切地了解司马懿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地对司马懿出手。也正是因为他的仓促导致了自己最后满门抄斩的下场。

司马懿历经三朝,辅佐了三位帝王,他的城府与谋略是曹爽远远比不上的。在曹爽锋芒毕露的时候,司马懿却是罕见地低调了起来。

随着司马懿的示弱,曹爽开始渐渐地张狂起来,越发地肆无忌惮,权臣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野心。他想要得到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司马懿也在暗中筹谋怎么将他一网打尽。

二、豢养死士

可以说要是仅仅凭借着司马家的侍卫想要谋反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于是在司马懿的默许之下,他的儿子司马师开始了豢养死士。

在这值得一说的是后世所言的三千死士,其中的三千只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准确的数量。要是只有三千人可能还不足以帮助司马懿成事。毕竟他所面对的不是普普通通的士兵,而是皇城中的守军。

众所周知皇城作为帝王居住的地方,他的守卫都是极其精锐的,可不是一些虾兵蟹将可以比拟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困难程度,私自豢养三千人就已经是足够困难了,更不要说不止三千人。

解释一下,其困难的原因就是在当时对于户籍看得也是很重要的,并且当时的户籍制度也算是十分地完善的,朝廷为了保证各个地方的稳定,所以对于流动人口看管得十分严苛。都是要被官府记录在案的。

因此也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举动稍有不慎就会被官府所发现,别说是三千人就是三百人都已经足够整个司马家下大狱的了。既然看得这样地严,那就是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不找官府记录在案的人员。

简单来说就是找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将他们培养成死士就不会被发现了。这些来历不明的人大多都是存活都很困难,在投靠了司马家后能够存活下去,这救命之恩确实是值得用生命回报的。

并且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弃养的存在的,今天都不能改变更不用说千年前交通不便利,联络不发达的时期了。

司马家将他们养大,养育之恩远远大于生育之恩,在他们长大后势必会誓死效忠司马家的。

并且司马家在经历了三朝后,可以说是整个曹魏出了名的大家族了,司马家的权力与财富是不用说的。

即使是养上他们对于司马家影响也是不大的,为什么往往世家是让帝王头疼的一股势力,正是因为这,他们根基深、势力广。

就像是前文所言的,即使是司马家的动作大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但是谁也不会举报也不敢举报,其一就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其二则是按照当前司马家的权势、司马懿权倾朝野来看除了曹家宗亲谁又敢招惹他呢。

并且身为世家即使是豢养一些死士保卫自己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就一直这样密不透风地进行下去,当然司马懿也并没自己下场而是让司马师前往,这也是一种保全的 *** 。

三、自有谋略

解决了将人收敛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应该怎样训练。其实说是训练也简单,毕竟司马懿就是一名武将,他在这个方面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并且司马师子承父业,在军事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最困难的是怎么让这些人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所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大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并且是不同阶级的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死士与普通的士兵是不同的,之所以叫死士,顾名思义在他们的身上就要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并且还有忠于主人。武艺高强仅仅只是最基本的,也难怪在死士没有被训练出来的时候司马懿一直都韬光养晦,这可不是一件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事情。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金钱都是更好收买人心的手段,当然司马懿在对这些死士上也是如此运用的。还记得前文提及的死士大多都是被遗弃的孩子与流浪的无家可归的人。司马懿将他们自小抚养长大,这其中的感情是不用说的,再加上金钱的诱惑后,很快就可以收买人心了。

在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司马懿都会给予很高的嘉奖,毕竟他们司马家有的是钱,用钱能够买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一切问题都解决后,还有一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应该怎样确定计划的保密性,怎样让这件事不为人所知。

可以说越少人知道就越安全,今天的我们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司马懿又怎么会不明白呢。所以为保证保密性,整个司马家只有司马懿与长子司马师两人知道。

就连二儿子司马昭都是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才知道的,得知父亲与哥哥要发动政变之后,司马昭简直不敢相信,毕竟他们可是什么依仗都没有,但是得知两人培养了许多死士后,司马昭恍恍惚惚,一整晚都没有入睡。

为了以防万一,死士们都是单线联系的,他们互相都不知道其他死士的存在,这也是以防止事发后连累其他人。

结语

这三千死士给了司马家极大的帮助,顺利地让司马懿得到了曹魏的政权,当然其中司马懿的智慧也是不用说的。

可能正是因为司马懿与其子的谋略,将整个司马家的运气都用完了,导致晋朝除了开国君主外竟无一能够担当大梁的帝王,并且造成了影响重大的“五胡乱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89835.html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的确高明” 的相关文章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对清朝“九子夺嫡”,为何是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会输给更弱小的四爷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八爷党不是输给了四爷党,而是输给了康熙。“九子夺嫡”时,八爷党完全就是碾压四爷党的存在,那个时候胤禩从未输胤禛,他稳稳压着胤禛一头。只是,八爷一党的势力越来越大,锋芒也太过暴露,最终...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蓝玉案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所谓言为心声,...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病已无疑算得上是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当皇帝,身后又无权无势。朝中大臣霍光强势无比,刚废了一个皇帝刘贺,把他扶起来。虽然霍光把他扶起来,但是对他充满了一万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随时...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对如果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比如《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在为蜀汉的灭亡而悲伤。所以,也有一些人在猜测,刘禅若是再努力一些,蜀汉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或者,最好是关羽还活着。甚至还有人说,刘备曾经是卧龙凤雏的智囊,庞统若不是死在了落凤...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