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的真相与残酷:老师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些典故的后续!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05)600

我们经常在课本中见到很多正面积极的典故,然而很少有老师会主动告诉你这些事件的后续,因为精彩睿智的背后可能是自作聪明与真相的残酷。

一、力士脱靴

“力士脱靴”,长久以来的演绎就是李白不畏强权,豪情万丈的让恶宦高力士为己脱靴,正在为贵妃赋诗的李白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所以高力士极其无奈,俯下身子……

不畏强权值得敬仰,但也要分对象,分时候。高力士是谁?一个皇帝从不称名字,而称大将军的高人;一个与主子不离不弃,活成了主子影子的知心朋友;一个因主子崩逝而吐血而死的忠义之士。

更关键的是,这个人还没有多少恶迹,只是因为是刑余之人,六根不全,就惨遭鄙视,李白此举怕是更多出于文人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

李白对于功名是很执著的。

三十岁时,还一事无成的李白就多次谒见本州长史,希望被录用,遭人谗谤后又上书自白,但终为所拒;不久前往长安,渴望拜见宰相张说,并为此结识其子张相;后又谒见其它王公大臣,但均无结果。

三十五岁时,玄宗出游,李白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皇帝赏识。

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他力劝永王直取会稽,割据江南。及永王兵败,李白也被下狱。

五十六岁时,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蜀隐居,后下山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在其幕下,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得到任用,但最终反被长流夜郎。

所以,有志于仕途的他让高力士脱靴实为不妥。

身在黑暗,心向光明;用黑暗的手段,达成光明的目的,像张居正这样的人才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能干大事的人。

而实际上,所谓的“力士脱靴”后续是这样的:

李白:来,将军帮我脱下靴吧。

高力士:……

玄宗:给朕拖出去!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唐国史补》

二、一饭千金

一饭千金的典故说得是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千金相报,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韩信少时家贫,只能乞讨度日,乡人多厌之。他曾经在南亭亭长家混饭吃了好几个月,亭长倒未说什么,但他的妻子不干了,于是有一次早早吃了饭,赶饭而来的韩信,就扑了个空,他知道自己蹭饭遭嫌,就绝交离开。

离开后的韩信衣食无着,只能跑去河边钓鱼,希望能解决一时温饱。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时常饿肚子。

有一次,韩信在河边遇见一群妇女在漂洗衣物,其中有位好心的漂母,发现他饿得可怜,便拿饭给他吃。

韩信非常感动,说:将来富贵了,一定重谢!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果然找到漂母,赏她千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典故。

但其实,一饭千金只是韩信光鲜的一面,背后还有不堪的一面,对于供了他几个月饭菜的南昌亭长,他非但没有重报,反而狠狠训斥了亭长一顿,称其为小人。

为什么韩信会这样做?或许这就是国人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吧。

另外,韩信赐漂母千金怕也不是出于什么报恩。

前面的故事漏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据司马迁记载,漂母听了韩信重谢的承诺,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怒斥韩信生得人高马大却不能挣来一口饭食。

众所周知,韩信这个人是很自尊的。被漂母训斥了一顿,他肯定心有不甘。

所以,韩信发达了,必须要找到当年的漂母,当着父老乡亲的面重谢,让漂母知道,他韩信说将来发达,就必然会发达,说会重谢,就会重谢。

说得更直白点,韩信其实是用一饭千金的行为来打漂母的脸,让漂母以及所有人知道,他们看自己走了眼。

同样地,韩信之所以要骂南昌亭长,也是同样的原因,亭长的妻子之所以用晨炊襦食的办法停了他的饭食,就是不相信他将来会出人头地。

因此,韩信找到亭长,就是想告诉他,你看错人了,我韩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支持这一说法的,还有他对当年对他实施胯下之辱恶霸的态度,众人都以为韩信必然会杀了他,结果韩信非但未杀他,还封他作了中尉。如果韩信真是大胸怀,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一笑了之,如此作态,岂非邀名?

三、孔融让梨

大家都知道孔融四岁让梨,博得美名,是兄友弟恭的典范,但可能不知道他的后续让人嗟叹。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陈韪在一次会宴上对孔融的评价,年仅十岁的小孔融对此进行了反驳;“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语惊四座。但想必他不会想到这其实是对他一生更大的讽刺。

孔融十六岁时,便因自作主张收留逃犯张俭,导致兄长孔褒被杀,他却因争着认罪而显名。

孔融有才不假,但仅是口舌之能,对实事无益,任北海相时,面对黄巾军的进攻,毫无还手之力,而且出征前还“大饮醇酒”,学谢安作秀,结果却是一战而溃,“弃郡而走”。

袁谭攻北海时,孔融也不改潇洒风度,“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但结果却是哐哐打脸,他撇弃妻子,夜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都说孔融有气节,其实也是大错特错,一开始他都不愿结交曹操,甚至还杀了劝他的北海左丞相,但一朝兵败却又义无反顾的投了过去。

至于说他刚正不阿、道德楷模更是无稽之谈,据《九州春秋》记载,他曾因账目不清在一天之内连杀五个督邮,司马彪就说他,虽然治理天下的能力差劲,却颇能“张磔网罗”、“杀虐人士”。

喷曹操也说不上不畏强权,出于公心,曹操下禁酒令,他却以为,天上有酒曲星,人间有酒泉,要说喝酒能误事,那妇人还亡国呢,您是不是也把妇人给禁啦!

卖弄口舌,阴阳怪气,曹操不杀他杀谁?

另外,他的“父母无恩论”更是让人看不懂,“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意思是,父生子是为了生理需求,母亲更是一件容器而已,根本不值得孝敬。

何其狂妄,大逆不道!

这些老师会主动告诉你吗?

四、周亚夫军细柳

大家应该都知道《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

前158年,周亚夫驻军细柳营,防备匈奴。汉文帝前去劳军,他先是去了霸上和棘门,在军营里驾车直入,将军和官兵骑马迎进送出。而到了细柳营,守门的兵士不但不让进,还说只知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等到文帝派使者拿了符节入营告知:“朕要劳军”,周亚夫才传令开门。入了营门,卫士又令皇帝车驾不得奔驰,文帝只得紧扣马缰,徐徐而行。到了营中,周亚夫又以戎装在身不行跪拜之礼。

虽然文帝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称“此真将军矣!”但心中早已不满,若非匈奴未灭,后来又爆发了七国之乱,他怕是早就像后世的蓝玉、年羹尧一样,兔死狗烹了。

不过他的结局并没有改变。

景帝十一年,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饮食,就因席间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就心中不满,自顾自的令侍者去取。景帝气急反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亚夫还不警醒,略微施礼后竟快步出宫,不告而别,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名言——“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不久,周亚夫就因其子私买五百甲盾被批捕入狱。在狱中,他辩驳:“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但早已领会领导意图的廷尉根本听不进去,反而阴阳怪气的道:“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最终周亚夫后在狱中被饿五天,吐血而死,封国也被废除。

周亚夫军细柳确实是治军严明的正面案例,但他的后续却说明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个性耿直,不谀权贵没有错,但最起码的人情世故也要懂。

有点灰暗,这就是老师不告诉你后续的原因。

五、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更是一个举反了的例子。

楚人卞和发现了一块宝玉,献给楚厉王,却被砍掉了双腿,文王慧眼识宝,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宝玉落到了赵王手中,秦昭王知道后,提出用15城交换,赵王担心秦王失约,人财两空,但又得罪不起,于是令蔺相如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见机行事。

于是便在秦国朝堂上发生了著名的一幕: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却认为秦必不会用15城交换,于是假说璧有缺陷,要指给秦王看,等到和氏璧一到手,立刻拉开距离,说秦王没有诚意,要把和氏璧摔碎。

于是,秦王拿来地图,把承诺给赵国的城池指给他看,蔺相如还是不信,又要求秦王戒斋,秦王也答应了。

在斋戒的日子里,蔺相如秘密的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他自己则留了下来。

最终,秦王大度,把蔺相如放归赵国。

老师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是称赞蔺相如有多么的机智勇敢,却没有说完璧归赵的后续。

赵国其实为此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亡国。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蔺相如的咸阳之行,除了戏耍了秦王一番,实际并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直接拒绝。秦王当时没杀他,只是认为他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比不上一个出兵的借口。

《史记》有载,在这次事后不久,秦昭王就命白起为将军,出兵攻打赵国,不仅杀了赵军两万多人,还夺了石城等多处疆土,而这时其他诸侯也因为“和氏璧事件”没有出手相帮。

蔺相如为了一块璧,在秦国的朝堂上又是诓骗,又是碎璧,除了让秦王失了没面子,被激怒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史学家王世贞所写的一篇文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批评蔺相如自作聪明,以致招来祸端。

六、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的典故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主人公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吗?老师没有讲吧?

小时候的匡衡是刻苦学习的典范,前半段确实也极富教育意义,出身贫寒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愤读书,果然成了一代儒学大师,并被汉元帝所赏识,进宫做了官,然后一路爬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的高位。

史载,匡衡屡次上书,劝谏皇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有才又直的他很快就再进一步,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然而,转折来了。也许是官位高了,胆子小了,匡衡开始阿附权贵、不敢直言,甚至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元帝后期,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祸害百姓,但身为宰相的匡衡不但无一言谏上,反而巴结奉承,“阿附畏事显”。

元帝死后,匡衡就被人告发“专地盗土”,被成帝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匡衡是不是因为党争而被人告发,不好判断,但贪污一事却是实锤,据《汉书》记载,匡衡受封乐安侯时,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他却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四万多亩。

一勤俭持家、奋发图强之人最后却因贪污而穷困潦倒,这样的剧情想来老师是不会告诉涉世未深的同学们的。

并不是努力上进的人,他的品德就好。

七、司马光砸缸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理说他应该是思维灵活,能创新的人,结果却是反对变法最激烈的那个人。

司马光、王安石曾为至交好友,但是在治国理念上却有严重分歧,王讲究开源,而司马支持节流,两人政见不同导致关系破裂,势同水火。

因为王安石得到了神宗的支持,身为保守派的司马光自然遭到了冷遇,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据理力争,面对神宗给他安排的其他职位,直接选择退居洛阳不问世事。

直到神宗去世,保守派重新执政,司马光才出山任宰相,他一上台,就将新法全部废除,不管其中的措施是否利国利民。

最令人无语的是,他竟然将好不容易收复的河湟之地拱手还给了西夏。

司马光的做法,就连同一战线的苏轼都看不下去,刚刚从贬谪之地回来,就上书反对全部废除新法,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再次贬走了苏轼。

司马光的德操确实令人敬仰,但不能就此说他是从国家百姓的角度去反对新法,只是他保守的思想作祟。

司马光保守刻板的性格表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有违儒家教化的事,更是一百个反对。

电视剧《清平乐》中,司马光上书反对女子相扑一事就真实存在。女子相扑是市井中的一种娱乐项目,但是司马光认为它有伤风化,因此进谏仁宗禁了它。

如果说禁女子相扑还说得过去,那么司马光坚持宗法、纲常治国就显得过于迂腐、顽固了,要知道司马光为相时,北宋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但他只知道除尽新法,却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只是一味的强调伦理纲常、谆谆教化。就连孔孟之道的忠实卫道士朱熹对他都颇有微词:“元佑诸贤是关着门说道理”、“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照应,被他(章惇)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

一个小时候思维灵活、能变通的人,竟然变成了一个顽固、毫无政治觉悟的迂腐之人,社会这个大染缸还真是“诲人不倦”。

所以,老师告诉我们,司马光砸缸说明了一个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果断、勇敢。而从来不提,要打破常规,破而后立,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因为司马光的后续不需要老师告诉我们,大家都知道。

八、诸葛亮娶丑妻

诸葛亮娶丑妻一直被当做志在邦国,淡泊寡欲的典范,但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史载,诸葛亮之妻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长相丑陋,而他本人相貌俊伟,“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以他的“风流”完全不必如此委屈自己,因此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乡人不理解,诸葛亮却有自己的考量。

诸葛亮虽然志存高远,但出身卑微,他自幼丧父,先是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死后,就彻底没了依靠,不得不在隆中隐居。

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却是,要想踏上仕途,只能“察举”,也就是被有名望的“名士”举荐或宣传,诸葛亮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而黄月英之父黄承彦不仅是名士,在当地非常有名望,而且黄妻蔡氏和刘表后妻是姐妹关系,也就是说黄承彦还是荆州牧刘表的“连襟”。

与之联姻无疑是一条捷径。

为此,他不仅自己娶了丑女,还为弟弟娶了荆州集团中在南阳数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把姐姐嫁给了荆州集团中在襄阳颇有名望的首领人物庞德公之子,所以庞德公才对他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

你说诸葛亮娶妻是为娶贤?还是娶名?

九、金屋藏娇

这个典故大家应该也是如雷贯耳,那可是青梅竹马,象征了美好爱情的典范,只是现在演化成了 *** 。

当年刘彻年仅四岁,长公主刘嫖就抱着爱女阿娇问他:“儿欲得妇不?”答曰:“欲”,于是长公主就顺手指了指身边模特级别的奴婢百余人,刘彻却是连连摇头,等到指向阿娇时,才来了精神,深情的对丈母娘告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嫖见侄儿如此乖巧伶俐,嘴甜似蜜,于是立马鼓动如簧之舌,说服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顺利与阿娇结为连理。刘彻登基后,阿娇被立为皇后,果真住进了比金屋还要奢华的皇宫。

但是,正如辛弃疾所说:“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很快,刘彻就对人老珠黄的阿娇没了兴趣,另有了新宠卫子夫,不久又因阿娇肚皮不争气,废了她的皇后之位,关进了冷宫,等到刘嫖一死,阿娇感觉彻底没了指望,不久即郁郁而终。

可见“金屋藏娇”的爱情承诺有多么的不可靠,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一日无妇人的帝王而言。

十、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一般被认为是指廉颇和蔺相如,其实还指另两人——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大梁人,但两人相差了十余岁,张耳为外黄县令时,陈馀前去投奔,两人一见如故,几番交往之后索性拜为兄弟,成了刎颈之交。司马迁说陈馀像对亲爹一样对待张耳,“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后来,秦灭魏,两人又一同成了通缉犯,在逃亡过程中,两人互相扶持,感情更厚。再后来两人投靠了陈胜,成了张楚政权的左右都尉。

陈胜知道二人对赵地很熟悉,便让他们和手下大将武臣一同前去攻赵。

武臣在占了部分赵地后,张耳和陈馀便鼓动他自立为王,于是武臣便脱离陈胜的控制,自立为赵王,并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但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武臣的下属李良突然谋反,一举杀掉武臣,其后张耳和陈馀联手击败李良,复立赵歇为赵王,陈馀仍然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截至目前,两人还是同患难共富贵的友情岁月。

但是,两人的友情很快便出现了裂痕。

李良败逃后就归降了章邯,不久又领兵荡平了邯郸,张耳带着赵王逃入巨鹿,被王离围困。当时陈馀领兵在外,手上还有几万人马,但和秦军比起来,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只好驻扎在巨鹿以北,伺机而动。

王离粮草充足猛攻巨鹿,而巨鹿城内粮尽兵少,于是张耳向陈馀求援,但陈馀觉得自己兵少,不敢救援。

于是,张耳大怒,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但是,陈馀借口救不成赵,反而白白牺牲,所以,只拨给了张黡、陈泽五千人马,岂料二人刚到阵前便被秦军团灭了。

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围得解,张耳再见陈馀,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其次还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馀也懒得解释,解下将军印信,带着几百亲信打鱼去了。

等到陈馀围猎归来,却发现张耳早就接过他丢下的印信绶带,坐在了原来属于他的位置上。

看来果然是眼红我的兵权啊,陈馀有理由如此想。由此二人分道扬镳。

再后来,张耳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常山王,陈馀因为没有跟随,仅被封为侯,外加三个县的地盘。陈馀对此很不满,所以在齐王田荣造反时,就趁机偷袭张耳,把他打得落荒而逃到了刘邦那里。

陈馀赶跑张耳后,收复了赵国的地盘,把赵歇接回来,重新做回赵王,赵歇很感激,就封陈馀为代王。

次年,刘邦出关攻打项羽,想联合赵国一起行动,陈馀便提出:出兵可以,拿张耳的人头来换。

刘邦舍不得杀张耳,也不愿失去赵国这个外援,就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诓骗陈馀出兵。

之后,刘邦彭城惨败,陈馀也察觉张耳没死,就又背叛了刘邦。一年后,韩信和张耳率大军围赵,井陉一战,二十万赵军全军覆没,陈馀也在泜水河畔被斩首。

这便是张耳、陈馀沽名钓誉的“刎颈交”,为了利益见死不救,受封不等便大动干戈,逮着机会,就置之于死地,悲哀!

老师可能不忍让我们面对历史残酷的一面,但我们必须正视,以获得启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0018.html

“历史的真相与残酷:老师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些典故的后续!” 的相关文章

春申君黄歇当初的权势那么大 最后为何会落到凄惨的下场

春申君黄歇当初的权势那么大 最后为何会落到凄惨的下场

还不知道: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野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申君黄歇将怀孕的宠妾送给楚王,想瞒天过海,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没想到合谋者却派人刺杀了他,将他的头扔在了旷野中,任野狗啃咬。春申君机关算尽太聪明,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负,却不...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324年),字宣季,义兴阳羡人,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建武将军周玘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札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孝廉,曾授郎中、句容县令、吴国上军将军等职,西晋末年时因平定钱璯叛乱有功,封漳浦亭侯。他进入司马睿的丞相府,担任从事中郎,后又出任吴兴...

杨侑是什么人?李渊登基之后他是什么下场?

杨侑是什么人?李渊登基之后他是什么下场?

隋恭帝杨侑,隋朝第三位皇帝,617年~618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侑可能做梦都没有想过他会当皇帝。因为他虽然是隋炀帝的孙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还是庶出。因为遇到李渊,他因此过了一把皇帝瘾。而且还在他的爷爷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就被尊为皇帝。但是,杨侑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却又是...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出巡五次 秦始皇是在游山玩水吗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出巡五次 秦始皇是在游山玩水吗

还不知道: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出巡五次,是为了体察民情还是游山玩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作为封建社会之中的最重要人物,虽说拥有滔天的权力,但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整天享受天伦之乐,每天除了冗杂的军国大事之外,还要抽出空来应对突发状况,也是充满了身不由己,必要...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后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后

对秦始皇为什么终生不立后,背后有什么隐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知道秦始皇可是千古一帝,也是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伟大创始人。所以他在历史当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意义,在他那个年代,他真的可以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且也能够拥有数不尽的大美女。那么秦始皇为什么选择终身不立...

刘备为什么要东吴攻打 这里边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为什么要东吴攻打 这里边有什么目的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兴兵讨吴绝不仅仅是替关羽报仇。刘备要攻打吴国、撕毁孙刘联盟总得需要一个理由吧。这个理由就是孙权率先背弃了孙刘联盟,并且发兵偷袭荆州,杀死刘备的心腹爱将。关羽被杀的时间在21...

历史上王平的出身怎么样?他的实力如何

历史上王平的出身怎么样?他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中,王平出场较多是和马谡一起守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谏遭致腐败,王平反而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平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员将领,镇守汉中时曾凭借不到三万军队击败曹爽十万大军。不识字的将军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达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