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7万做局,骗走乾隆真迹转卖8700万的专家刘岩,后来啥情况?
«——【·前言·】——»
当年《华豫之门》这档鉴宝节目爆火,吸引了无数人前往鉴宝,这其中就有朱先生。
他带着自家的宝贝前去鉴宝,却被专家刘岩鉴定为赝品,朱先生得知赝品心情瞬间低落。
之后,刘岩以17万的价格买了下来,此刻朱先生还以为自己赚了,却不想,刘岩转手就卖了8736万。
此刻朱先生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将刘岩告上了法庭,朱先生的诉告成功了吗?拿回自己的宝物了吗?
«——【·鉴宝成噩梦·】——»
在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宁静小村庄里,朱云和他的家族世代守护着一件传家之宝——一幅据说是乾隆皇帝亲手绘制的《嵩阳汉柏图》。
这幅画不仅是家族荣耀的象征,也承载着朱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朱云的日常生活平凡而简朴,他在田间辛勤劳作,晚上则围坐在电视机前与家人共度时光,这幅珍贵的画卷常常是他们谈话中的焦点。
随着《华豫之门》这一电视节目的广泛传播,朱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如果他的家传宝物能够在节目中被专家鉴定为真迹,那他的家庭不仅能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也能从中获得足够的财富,改变他们一贯的贫困生活。
这个念头如同播下的种子,在朱云心中生根发芽,他开始积极准备,希望能让这个梦想成真。
朱云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期待和忐忑他精心清洁保养这幅古画,查阅了大量资料以确认其历史背景,甚至还向邻村的老人询问了关于乾隆皇帝的故事,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这幅画的线索。
«——【·17万买入·】——»
他的努力并非毫无目的,他渴望通过这些细节了解,增加自己在节目中获得专家青睐的机会。
当他抱着这幅珍贵的画作,满怀希望地踏上前往《华豫之门》节目录制现场的路途,心中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有对未知的畏惧和不确定。
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这可能会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不能有任何闪失。
然而,朱云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步,竟然走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
当《嵩阳汉柏图》在节目中被专家刘岩断定为赝品,整个家族的希望瞬间破灭。
更加让人心痛的是,朱云在无知和天真的驱使下,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以仅仅17万的价格出售。他未曾想过,这场交易背后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骗局。
«——【·骗局被揭露·】——»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当朱云在一年后意外发现,他曾经认为微不足道的家传宝物竟然以8700万的天价被拍卖时,心中的震惊和痛苦难以言表。
那一刻,所有的欢笑和期待都化作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悔恨和无助,谁能想到红极一时的鉴宝节目,竟然是个骗局呢?
«——【·鉴宝兴起·】——»
当年《华豫之门》这档鉴宝节目横空出世,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毕竟谁不想看一眼那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而且,该节目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民众鉴定藏品的真伪,因此很快就成为了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
最主要的,节目的成功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鉴定古董的平台,更是一个传播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窗口,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却不想,这背后竟然是个惊天的骗局,这让人们对这档节目失去了信任。
«——【·法律的较量·】——»
事后,朱先生在发现自己家传宝物的真正价值后,朱云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他始终无法相信,那幅以区区17万卖出的画,竟然在短短一年后以8700万的天价易主。
这一切背后,必定隐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为了寻求正义,朱云决定向法律求助,揭露这个骗局的真相,并追回属于他和他家族的应得之物。
他开始回溯整个事件的经过,从与鉴宝专家刘岩的初次见面,到那场决定性的交易。
他尝试联系节目组和当时的见证人,希望能找到当时刘岩鉴定画作的录像材料,以及任何有关交易的记录。
然而,事情远比朱云想象中的复杂由于交易并没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缺乏正式的合同和书面记录,这让朱云在证据收集上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随后,朱云找到了一位律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律师在仔细听取朱云的陈述后,表示虽然这件事充满了诈骗的嫌疑,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要在法庭上证明刘岩和买家的诈骗行为颇为困难。
尽管如此,朱云和他的律师还是决定尝试,他们起草了诉状,正式将刘岩及涉事的买家告上了法庭。
案件的审理过程异常艰难,朱云一方尽管竭尽全力,但在证据确凿性和法律条文的解释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最终,在经过数次庭审后,法院做出了判决,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证明刘岩及买家有欺诈行为,朱云的诉讼请求未能得到支持,法院判决朱云败诉。
这一判决对朱云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不仅未能追回失去的财富,还要承担庭审的费用。
朱云的这场法律之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经历引起了公众对艺术品市场乱象的关注。
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必须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结语·】——»
同时,朱云的故事引发了公众对鉴宝行业及文物保护问题的广泛讨论。
一方面,它反映了普通民众在面对专业领域时的无助和脆弱,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鉴定专家在权威性和道德责任上的缺失。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朱云一家的不幸,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醒——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
1.乾隆御笔被17万卖后拍出8736万 原主人起诉鉴宝师——《法制晚报》
2.家传古画被鉴为赝品17万卖出 一年后拍出9000万 北京晨报
3.《文物鉴定是法外之地?》专题报道之一 民主与法制周刊
http://www.mzyfz.com/cms/minzhuyufazhizazhi/jujiaoyuzhuanti/html/696/2013-03-14/content-68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