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临终前已经预感到朱棣造反,虽然做好安排,但所托非人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10)670

前言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临终前,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作为一代明君,他辛苦建立的江山,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

朱元璋一生经历坎坷,从一介布衣一步登天,成为大明开国皇帝,可谓是&34;。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 —— 如何确保自己的江山能够稳稳地传给后人?

朱元璋曾经说过:&34;。这句话道出了他从平民到帝王的不凡经历,也反映出了他对自己地位的自负。但是,当他临终时,却不得不忧心忡忡地思考着大明王朝的未来。

究竟是谁会成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四个儿子中,谁会最终登上龙椅?又或者,会有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人篡夺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的最后时光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一,南京紫禁城西宫。执掌帝国逾三十载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进入生命的倒计时。七十岁的朱元璋躺在龙床之上,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34;这句话,朱元璋常常挂在嘴边。从一介平民到坐拥天下的帝王,他确实有资本自傲。正如学者所说,朱元璋以&34;,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特例。

然而,当朱元璋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一些熟悉的面孔 —— 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曾经的战场对手,以及李善长、刘伯温、蓝玉等为他开创万世基业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最终都死于他的手下,成为他建立大明王朝的牺牲品。

朱元璋为何会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显然,这都是为了维护大明朱氏的基业。如果不是太子朱标的早逝,他也许就不会不得不杀戮这么多人。

朱元璋又想起了自己的发妻马皇后。如果皇后不死,他也许就不会杀这么多人。然而,命运就是如此,他先后经历了三大不幸 —— 年轻时丧父,中年时丧妻,晚年时丧子。即使是皇帝,也难逃人生的三大不幸。

此时,朱元璋望着眼前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个孙子实在太过柔弱,缺乏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而朱允炆也明白,自己将成为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统治者。

朱元璋的担忧

作为大明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深知,想顺利完成皇位交接,任重而道远。虽然皇太孙朱允炆已经历练了五、六年,但在朱元璋眼中,他依然是一个小孩子。

朱元璋担心,如果让这样一个柔弱的孩子来接班,大明王朝的未来将会岌岌可危。他深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都是不容小觑的对手。

史载,朱棡&34;。自就藩太原以来,他便获得了节制沿边军马、屯兵塞外放牧的大权,手下还有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著名将领。可见,朱棡的实力绝非等闲之辈。

而燕王朱棣更是令朱元璋忧心忡忡。作为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早已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朱元璋深知,如果朱棣一旦起兵造反,恐怕会给大明王朝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确保皇位的顺利交接,朱元璋开始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他要求朝廷遍访通晓历数、数往知来、试无不验者,给予高官厚禄,封侯赏爵。这种做法令朝中大臣颇感诧异,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个一向杀伐果断的皇帝。

朱元璋的反常行为,引发了朝堂的不安。国子监监生周敬心上书朱元璋,认为&34;。他建议朱元璋应该像汉高祖、唐太宗、宋仁宗那样,厚待功臣,广施仁义,勤政爱民。

朱元璋的安排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周敬心的直言而杀他,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他的建议。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无所谓任何事情了。他最重要也是最后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朱允炆顺利传承大统,以保障大明王朝万世一系。

为此,朱元璋特意招来了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梅殷生性敦厚,天性纯朴,处事谨慎,精于骑射,富于谋划策略,被当时人称为&34;。

朱元璋将马皇后所生之女宁国公主许配给梅殷,希望借助这个亲戚关系来笼络梅殷。同时,朱元璋还密令梅殷辅佐朱允炆,因为在朱元璋看来,梅殷的品行端正,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朱元璋对朱允炆说:&34;但朱允炆反问:&34;

朱元璋默然不能答,应该是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于是,他反问朱允炆应该如何做。朱允炆就说:&34;

朱元璋认为朱允炆的看法正确。但后来事实证明,朱允炆并没有按照这个 *** 去处理。

朱棣的造反

朱元璋实际上已经开始防范宗室诸王造反,而且之一个防范的就是四子燕王朱棣。为此,朱元璋特意让梅殷执掌重兵驻守淮安,希望借此来防范朱棣。

可惜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行。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命梅殷担任总兵官,领兵四十万镇守淮安。梅殷一心防御,号令严明,将淮安守得固若金汤。但朱棣派使者去见梅殷,提出借道淮安去孝陵&34;的要求,被梅殷果断拒绝。

梅殷还下令割去使者的耳朵、鼻子,然后将其释放,并对他说:&34;

这下,朱棣对梅殷算是记恨上了。迫于无奈,朱棣只得渡过泗水取道扬州,直扑南京。最终,朱棣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梅殷的结局

朱棣登基后,逼迫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信,宁国公主咬破手指,梅殷见信后大哭,返回京师。朱棣亲自迎接,说:&34;梅殷回答:&34;

永乐三年十月,梅殷上朝,经过笪桥时,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把他挤入水中,却声称梅殷是投水自尽。

梅殷通常被认为是忠心之士,但很多人对他诟病的就是,在朱棣攻打南京时,梅殷坐拥数十万大军却不发一兵一卒进行救援。因此,他被人认为是徒有其表的忠诚。

但梅殷最终被朱棣所杀,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朱棣又杀谭深和赵曦灭口,从而佐证了朱棣谋杀梅殷这一猜想。

结语

朱元璋临终前的种种安排,最终都没有如愿。他想让更有能力的藩王来抵御胡虏,以给柔弱的朱允炆留下安宁的江山。但结果却是,朱棣发动叛乱,最终篡夺了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作为一代明君,他虽然建立了辉煌的大明王朝,但对于大明的未来,他依然忧虑重重。他试图通过安排忠臣来维护大明的稳定,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这也反映出了权力交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代明君,也难以确保自己的继承人能够顺利接班。朱元璋的遭遇,也许预示着大明王朝即将走向衰落。

那么,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会是谁呢?这个问题,或许要等到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得到答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0664.html

“朱元璋临终前已经预感到朱棣造反,虽然做好安排,但所托非人” 的相关文章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明明四子朱棣更有能力,为何朱元璋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璋硬是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让骄傲的朱棣如何能心服口服?太子朱标13岁...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对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难道是有什么家族病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既不是霸气侧漏的曹操,也不是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备,更不是青年才俊孙权,而是前期没有太多表现的司马氏,通过一系列神操作篡了曹家的权,代魏立晋。司马氏之所以能篡权,很大一个因素...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关羽真的是被马忠杀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些武将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之一,现如今看来,关羽就相当于刘备的...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