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时,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马?
明末,吴三桂跟随祖大寿在辽东前线对抗满清,在多年的辽东战线上,短时间内,他的上级基本要么英雄牺牲、要么投降。
李自成攻陷京城时,吴三桂手握明末最后一个精兵力量,按学者估计,他的总兵力约2万人。
在山海关之战中,他做出了最终选择,投降多尔衮。
他入关后,用十余年时间帮助顺治帝彻底剿灭了南明残余力量,成为一支绿营主力军。但是在康熙决定削藩后,他开始发动叛乱。
吴三桂在辽东、与在云南信心变化很大。
那么吴三桂起事前,他到底有多少人?信心何来?
一、清朝的绿营建制,与吴三桂的平西王
努尔哈赤“创业”时,建制的八旗。
但是他没想到后来地盘打的太大,八旗制度不够用,后来就效仿明朝镇边体制,陆续建制了绿营。八旗进入中原后,也按驻根本防需求进行改制,正式成为帝国的管理者,可见笔者前文:清八旗演变之路:从“牛录”到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广州将军
这绿营根据参与的民族分类,还分蒙古绿营和汉军绿营。这吴三桂就是汉军绿营。
为什么叫绿营呢?因为旗子的颜色。绿营以绿色旗帜为标志,且以营为基本建制单元,叫简称绿营。
网图:清军绿营旗帜
清朝根据重要性,将一个省或者几个省的区域作为一个军事区域的更高管理单元。这个单元的更高长官就叫“提督”,全名叫“提督XX军务总兵官”,职级是从一品。
但是提督上面还有领导,就是总督和巡抚。
提督下面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
吴三桂在明朝辽东是一个镇的总兵;山海关之战后入关,从攻打张献忠到南明,一路暴走,最终的职务是: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另外,在吴三桂攻下云南贵州等地后,顺治十五年,就已效仿其他地方建制,设置了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以及云贵总督。
之一任的云贵总督是赵廷臣。
当然,在这个时候,云贵总督还是在吴三桂管辖之下的。此时,吴三桂更大的心愿应该是能效仿明朝的沐英,世代镇守云南。
但是到了康熙朝,情况就变了。
二、吴三桂的四镇十营
上文说,满清对汉制军人设置的绿营。当年吴三桂投降后,多尔衮将吴三桂投诚兵力划分为十个营,每营1200人。具体十营是这样:
忠勇五营,分中、前、后、左、右;义勇五营,分中、前、后、左、右。
这是吴三桂初始的家底。
在十余年的清剿南明残余势力战斗中,吴三桂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首先当然是不断扩充十营的编制。但是不扩大“营”,只增加人数有个更大问题就是上级拨饷总额受限。
于是,借着南明势力尤存,他上书顺治帝增设“云南援剿四镇”,分别是:左镇、右镇、前镇、后镇。来源是这样的:
以四川右路总兵官右都督马宁卫云南援剿前镇总兵官;以四川左路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沈应时为云南援剿左镇总兵官;以湖广益阳总兵官署都督同知王辅臣为云南援剿右镇总兵官;都督同知杨武惟云南援剿后镇总兵官。
至此,吴三桂的最终家底“四镇十营”彻底形成。南明被彻底剿灭后,吴三桂也深知“四镇十营”只会被压缩不会被扩张,于是还不断收编云贵地方土司等编外军力。
最终,吴三桂总军力最终达到多少呢?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平西王辖下,官甲一万员名,绿营兵及投诚兵共计六万余人。这是账面上数字,吴三桂起兵时,加上其他动员的人力物力,仅仅就吴三桂一人之下就集结了总兵力大概在十万人左右。
三、康熙帝的削藩策略,与吴三桂的扩编博弈
康熙帝继位时,年轻气盛,容不得吴三桂的野心,就开始推行削藩。具体的策略就是让吴三桂把“四镇十营”裁撤一些,将裁撤下来的镇、营军士分配到其他地方去镇守,也就说是换地方、换领导。
然后再随着年月推进,一点点裁撤下去,最终实现削藩。
吴三桂一生都在刀口过日子,自然不愿意。每次上面有削藩的意图,他就上报:这边吐番康东入侵,那边诸苗入寇,然后喊着缺人,变着法跟康熙硬刚。
直到最后,吴三桂爆发了,他算了算手上的十万家底,再加上耿精忠、尚之信,以及那些投诚的地方督抚,看看19岁的康熙帝,他觉得实力差不多了。
康熙十四年,三藩之乱彻底爆发,这一战就是8年;但是这一次吴三桂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