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母亲站在桌边布菜,听到儿子高中进士,手一抖
1904年,母亲站在桌边布菜,听到儿子谭延闿高中进士,手一抖,筷子滑到地面。正房正欲责骂,被父亲拦下,柔声说:“以后她和我们一起吃饭!”
自古以来,侧室都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即便谭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也不例外,甚至被歧视得更为严重。
谭延闿的母亲是小妾。身为侧室的儿子,他从小就遭到异母兄弟们的各种打压和嘲笑。他向母亲李夫人哭诉,但同样举步维艰的母亲对此也无能为力。
她只能压下心底的苦楚,宽慰儿子:出身已无法改变,你只有努力读书,出人头地,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年幼的谭延闿默默将这句话记在了心中。每次看到母亲由于身份限制不能上桌吃饭,只能蜷缩在角落,落寞地扒拉几口粮食时,他便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未来做出一番事业,为母亲在家中赢得一席之地。
当高中会元的好消息传来时,谭延闿终于确信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晚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一向冷峻的父亲不顾正室的阻拦,之一次邀请母亲上桌吃饭。这或许只能算是一次渺小的恩赐,却令谭延闿打心底里雀跃。
出色的成绩很快为谭延闿谋得了一个好职位,但他不得不为此背井离乡。临行前,他最牵挂的还是母亲,尽管平日公事繁忙,谭延闿仍不断朝家中寄信,叮嘱家人照顾好母亲。
尽管李夫人因此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经年累月的日夜操劳令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得知此事的谭延闿拼命求医问药,多次返回家中亲自照料,但瘦弱的李夫人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彼时谭延闿正任湖南总督,动荡的局势下,一旦离岗便可能再也无法官复原职,但他仍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为母亲操办丧事。巨大的棺椁中蜷缩着母亲娇小的身姿,谭延闿见状不禁悲从中来——母亲的一生实在受了太多苦了,还未享几年清福便撒手人寰,他这个做儿子的怎能不痛心?
次日阴雨蒙蒙,家人们抬棺出殡,然而刚到门口,就有顽固的老人表示:李氏是侧室,灵柩决不能从正门抬出,否则会坏了老祖宗的规矩。谭延闿听闻登时勃然大怒,这一刻他又想起了母亲被迫蹲在角落吃饭的日子。没有道理的规矩令母亲活着时的日子无比艰苦,就连死后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谭延闿当即躺在棺木上,大声说:“我谭延闿已死!将我抬出殡吧!”他身居要职,又是家中被寄以重望的男人,自然能从正门进出。此举便是他对顽固的封建思想的强烈 *** 。家中老人们见谭延闿反应如此之大,也不敢再阻拦,只能允许李夫人的灵柩从正门抬出。
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儿时的经历,谭延闿对封建习俗极为不满。在那个年代,他终生没有纳妾,甚至在亡妻去世之后也没有再娶。他一生都在抗拒虚伪利己的礼教,追求真正公平合理的制度。
参考资料:中华诗词学会《谭延闿轶闻趣事:为生母卧棺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