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的任务与组织(二):军政和军令
翻译本文仅供研究参考用,不代表译者观点。
二、军政和军令
日本海军的组织大致分为军政和军令。军政的更高机关是海军省,其首长海军大臣作为国务大臣,位列内阁,负责海军兵力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海军行政的一般事务和教育。而掌管军令的海军军令部(1933年以后称军令部)直属天皇,以军令部长(1933年以后改称军令部总长)为首长,负责作战、部队编制和用兵。也就是说,在国家组织上,海军省作为内阁的一员而隶属天皇,而军令部作为天皇的直属,不受议会和 *** 的钳制,以天皇的名义下达作战命令。因此,军政和军令是并列的,统率两者的只有作为象征意义存在的天皇。
像这样,在实务上统率海军的更高指挥官是不存在的。之所以会成立这种不具备一元化统制功能的奇妙组织,是因为根据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憲法』)中规定的条款:“第1条,天皇统帅陆海军”、“第12条,天皇规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额”,军令部的独立性,即“统帅权的独立”,得到了承认。
而对于作为日本海军蓝本的英国,在指导战时作战的“战争会议”上,只有海军大臣有权发言,军令部长则仍处在观察员的职位上,内阁的意志一直渗透到作战的最后。与之相比,可以看出日本海军有多么特殊。
尽管如此,自1894年军令部从海军省独立出来以后,直到昭和初期,海军省总是在海军中保持优势地位。从日俄战争时代的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与海军军令部长伊东佑亨的实力关系来看,当时的海军省显然是领导军令部的。
但是到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当地削减了辅助舰的拥有量,海军内部出现了不满。海军军令部抓住了这次机会,这时皇族出身的军令部长伏见宫博恭王凭借着其威光的背景,在1933年修改了《省部事务互涉规定》(『省部事務互渉規定』),将其“参与国防用兵,亲裁后转交海军大臣”的条款改为了“掌管国防用兵,传达用兵之事”,结果海军省裁定兵力的权限被转交给了海军军令部,两者地位颠倒。此后直到战争结束,军令部都拥有压倒海军省的强大发言权,在作战上与国家动向密切相关。
作为作战用兵的专门机关,军令部多少缺乏政治感,其国际视野难免太狭窄。其从内阁独立出来,不受议会的批判,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强化权力,这在国家管理上是相当危险的。不仅是海军,连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也是如此……。
军令部作战室。左起第二人是1941年时任军令部总长的永野修身大将。
在做出太平洋战争的开战决定时,比起海军中唯一参与政治活动的海军大臣,反倒是更重视作战成败的军令部总长的意见起了更大作用。后来的作战指导过于偏重作战层面,导致出现了“有作战计划,无战争计划”的情况,其危害可见一斑。和所有组织一样,海军也必须在一个人的领导下发挥作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日本海军的病根很深。
Q:谁统帅海军?
A.军令部总长
B.海军大臣
C.天皇
D.内阁总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