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拍《水浒》电视剧时,好汉们不说河南、山东话?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22)460

来自这么多不同地方的人,日常交流自然是用官话,即使其中许多人官话说得不好。而打仗时做细作,则需要通晓各地方言,浪子燕青就是梁山之一个方言达人。

《水浒传》里有个细节,就是晁盖等七个人在打劫生辰纲的时候,假冒从了濠州(安徽)去东京贩枣的客商,到安乐村的王家客店投宿。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七个人当中,有五个是山东人(晁盖、吴用、三阮),一个天津人(公孙胜)和一个北京人(刘唐),现在,他们居然冒充安徽人,难道不会从口音上露出马脚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假如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群好汉的话,那他们行走江湖或是日常交流,并不会使用某地的方言,而是用一种当时通用的语音。

明清时期,它被称之为“官话”,更早一些,也称为“正音、正声、雅音”,后来叫“国语”,现在叫“普通话”。

总之,是一种全国通用的“标准音”。

只不过,今天的人基本已经无法听懂宋代或明代的官话了。

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书影

明万历年间,远涉重洋而来的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编著了一本《葡汉辞典》,首开以拉丁字母标注汉字读音的先河。

辞典中有“官话”这一条目,注解为“官员的语言”。

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对此还有更详细的记载——

有一种整个帝国通用的口语,被称为官话

,是民用和法庭用的官方语言。这种国语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这一事实,即所有的行政长官都不是他们所管辖的那个省份的人,为了使他们不必需学会那个省份的方言,就使用了这种通用的语言来处理 *** 事务。”

在书中,利玛窦还告诉告诉其它传教士,即耶稣会的会友们,没必要去学各省的方言,只要掌握这种通用的语言就行了——

官话现在在受过教育的阶级当中很流行……各省的方言在上流社会是不说的……这种官方的国语用得很普遍,就连妇孺也都听得懂。

利玛窦自己在中国学的就是这种“官话”,他自诩甚至讲得比一些广东的地方官还要好。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书影

随后,在1625年,另一位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等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叫《西儒耳目资》的书,用25个罗马字母实现了对明代官话的注音。

万历、天启年间,恰好是《水浒传》大量刊印的时间,现存完整的百回本如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均刊行于这个时期。

虽然小说的写作和成书要更早,但当时社会的语言情况应该就如几位传教士所描述的那样,

存在一种“妇孺也都听得懂”的通用语。

行军打仗、官员任职、商人经商、举子赶考都用得着,否则,南来北往的人就无法交流。

这种语音的发音规范,可参考明初官方修定的韵书《洪武正韵》,其中说

“何者为正声?五方之人皆能通解者斯为正音也”。

清初修《康熙字典》,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希望确立全国的语音标准。

当然,国人讲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比如广东人梁启超觐见时,光绪皇帝就几乎听不懂他讲的官话。

出版于14世纪的《洪武正韵》

《水浒》里的好汉们走南闯北,行军作战从塞北到江南,如果不使用标准音,一来可能寸步难行,二来很多乔装卧底的计谋都没法实施。

《水浒》巧妙使用方言的高手是浪子燕青,出场时即介绍说他“亦是说的诸路乡谈”。

这里的“乡谈”,即指“方言”。

燕青伪装身份使用方言的记录有三次:

之一次是去泰安州打擂,装扮成山东货郎,说的乡谈、唱的山东货郎转调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

第二次是和戴宗去东京寻招安的门路,在万寿门边被军汉盘问,便假冒从小在开封府混的公人,以一口“乡谈”顺利过关。江西人戴宗不会讲河南话,只好用一声冷笑,掩饰过去。

第三次是在扬州城外的定浦村,假冒方腊手下的虞侯叶贵,此时“改作浙人乡谈”、“打浙音”。

考虑到燕青是大名府人(河北人),所以他至少会说河北、河南、山东和浙江四地的方言(会讲浙江话这一点比较坑),确实是做间谍的一流人才。

后来柴进去方腊那里做卧底,选他同行,理由之一,就是他晓得诸路乡谈。

燕青是梁山之一语言达人

鉴于小说特别设定了“乡谈”只在伪装身份时才会使用,由此反推,我们可知燕青平时与兄弟们交流时,并不用方言。

另外,怕方言不通而露陷的情况,也是有的。

攻打杭州时,吴用让梁山上三对夫妻扮作梢公梢婆,混在富阳县的运粮船里,并且特别嘱咐他们“都不要言语”。

三位女头领均为山东大妞,此时既不能说山东话,也不能说普通话,所以只能不说话。

还有,小说里写鲁智深讲话时带明显的关西口音,开口“洒家”,闭口“撮鸟”,但再不标准、口音再重,那也是普通话,而不是纯粹的关西方言。

所以,在安乐村的王家客店里,吴用抢在晁盖前头回答了何清问话,使用的应该就是客商们常用的标准音。

作为受过教育的文人,他的发音恐怕是七人之中最标准、最没有破绽的。

最后补充几句。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梁山好汉们,是不是人人都能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通用语?

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现代普通话的广泛使用是花了巨大力气推广,以及教育深度普及的结果,就在不到百年之前,民国很多大师的国语都非常令人捉急,何况普通百姓。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南京人安道全、王定六,苏州人马麟,湖南人吕方、蒋敬和一堆大北方人之间,存在沟通上的困难,甚至江州系的戴宗、二穆、二童都会有这个问题。

这里面,又涉及到另外一点,即

“文学设定”

在文学宇宙里,三国的武将们四处征伐,无论来自何方,对阵喊话,对方必然都能听懂;水浒里不识字的山东人李逵,跑到江西九江当小牢子,也不会因为方言问题混不下去;西游记就更厉害了,天上地下的神仙妖怪,个个都自带Buff,天然会说我大唐上国的语言。

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玄奘法师是在学习了梵文及其它语言之后才完成了取经和译经的任务。

一方面是通用的标准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是小说家通过设定回避了语言上的障碍,这种操作和今天电视剧的操作非常类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2197.html

“为什么拍《水浒》电视剧时,好汉们不说河南、山东话?”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曙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王曙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王曙(963年-1034年9月20日),字晦叔。河南人。北宋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曙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再中贤良方正科,改授著作佐郎、知定海县。后以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他为政严峻,颇有政绩,受百姓爱戴,与张...

蜀汉作为三国失败的一方 诸葛亮为何能够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

蜀汉作为三国失败的一方 诸葛亮为何能够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国明明是三国中的失败者,为什么诸葛亮能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乱世,人们在提及那个特殊的朝代之时,往往会联想到属于每个不同人身上的标签,而对于诸葛亮,无论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美”还是别...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自古就饱受非议, 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汉成帝刘骜只知道宠幸赵飞燕姐妹,却没有一个子嗣,所以只好立自己的侄子刘欣为太子,他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就是在他死后,王莽彻底把持了朝政,之后王莽毒死了汉平帝,然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王朝的统治。由于刘欣在...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人,通过乱世成长为一国之君,离不开其身边的谋臣和武将的贡献。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先主传》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颠沛多年终于占有了益州和荆州两地,算是...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记录,他为啥要干这么残忍的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觉得屠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博尔济吉特哲哲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皇太极为何这么做

博尔济吉特哲哲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皇太极为何这么做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登记在册的后妃有15人,位份居首的正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其实,《清史稿》等文献中都有记载,皇太极在娶哲哲之前,还娶过2个女人,她们分别是嫡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