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民意是从来靠不住的!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5-07)590

在展开叙述之前,首先罗列一段有趣的对话,以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虚伪和善变。

那是1917年2月战争中的俄国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夜,面对纷扰不堪的反战民情,即将亡国的君主尼古拉二世问询俄国大本营 *** 参谋总长古尔科将军对于时局的看法。

尼古拉感叹道,“三年之前,人民逼迫我选择了战争,我顺从了人民的意愿,现在为何人民要背弃我?”

古尔科谦卑的回应让人哀伤,他说道,“陛下,人民的言辞并不重要,过去已成过去,乌合之众现在厌恶了战争,他们您视为罪魁,并准备了处决我们的绞刑架。”

在战争中,沙皇的子民不仅背叛了好战的呼喊,而且倒戈一击,杀光了自己君主的全家

在近五百年来的外交历史上,有几件事情最让我啼笑皆非的:

之一件:内外交困的崇祯在1633年、1638年和1642年与满清尝试缓和时,竟然试图说服朝野舆论去接受缓和,结果大明的舆论不仅坚决拒绝了缓和,甚至逼迫崇祯杀死了负责谈判的国防大臣陈新甲;

第二件:1911年,在摩洛哥危机中与英法达成和解协议的德皇威廉二世,被当时的德国媒体《莱因日报》和《泛德意志学术协会》的编辑们用暗语嘲讽为“胆怯者威利”,大怒之后的威廉二世竟然亲自与这两个报刊的编辑论战,试图为自己辩解;

第三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在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中选择了缓和,没有兑现诺言与中欧列强开战,这使得他遭到了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他竟然公开发布声明,在舆论面前为自己辩解。

实际上,面对好事的舆论,有什么好辩解的?这难道不是最搞笑的事情吗?那些舆论真的关心国家外交的具体利弊吗?真的关心国家利益的成败安危吗?他们实际上只关心吃饭睡觉和工作,这些事情对他们就跟明星的绯闻一样遥远但是有趣,他们真实的内心对此既不关心,也不在乎。就像一对男女试图结婚,虽然围观者众,议论纷纷,但你觉得这些围观者真的关心这对婚姻的幸福吗?肯定不关心,而且也不懂。

但与之相反,外交对于国家和君主来说,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从明末、清末、民国,到沙俄、苏俄,再到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和第三帝国,再到日本昭和时代,外交是关乎国家和君主兴衰存亡、生死攸关的大事。这是一个国家政权最重要的切身利害,这种重大利益,怎么能委诸于根本毫无干系、最不可靠的旁观者?

实际上,等到外交灾难的后果显现,明末舆论领袖、德国一战末期的舆论领袖和二月革命前的俄国舆论领袖,都先后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君主,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新的胜利者。可见,崇祯、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之不可救药,竟然试图去争取最无价值、最不可靠的群体。

然而,对于斯大林和黎塞留来说,这种问题是从来不存在的。

1933年,斯大林为了分裂西方、中国和日本,缓和时间,在北满铁路和萨哈林岛渔场问题上对日本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2年-1934年,斯大林为了争取西方,孤立德国、日本,先后与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放弃了苏联此前一直申索的争议性领土,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6年12月,斯大林为了强化中日对抗,摆脱远东压力,公开支持苏联死敌蒋介石,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9年8月,斯大林为了让西方列强自相残杀,公开与不共戴天的死敌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41年4月,斯大林为了摆脱两线作战的风险,公开与不共戴天的死敌日本帝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斯大林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和黎塞留一样,他对舆论的理解非常深刻。

在斯大林看来,对于一个东方国家政治家来说,舆论尽管毫无可靠的价值,但一个有大局的舆论确实是有利于确保国家稳定的宣传工作;反过来,任何舆论不管以什么主张,一旦越过边界,质疑攻击关乎国家利益生死存亡的重大外交政策,其事实上就与舆论工作的目标完全相背离,跟叛逆没什么区别。

与此同时,舆论人士在战争中是毫无价值的,不仅仅因为舆论人士非常廉价,更重要的是,舆论人士从来不是履行国家义务的优良群体。

崇祯一生都在讨好朝野舆论人士,但当他的王朝灭亡之时,舆论人士基本弃他而去;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何尝不是如此?崇祯、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为了争取最没有政治价值、最不可靠的舆论,却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统治资源,本身就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是斯大林和黎塞留绝不愿从事的作为。

因此,建立始终服从于国家利益的国内爱国舆论,乃是一个成功外交的基础。在舆论上,受制于人与制于人,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是斯大林大元帅的法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4081.html

“民意是从来靠不住的!” 的相关文章

朱祁镇能复辟成功,孙太后扮演着什么角色?

朱祁镇能复辟成功,孙太后扮演着什么角色?

夺门之变,是明景帝景泰八年正月发生的一场政变,太上皇朱祁镇成功复辟,夺回皇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史》记载:“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就是说,朱祁镇其实并不是孙太后亲生。他本来是一个宫女生的,当时,孙氏为了争夺皇后之位,把宫女的这个儿子夺过来,作为自己的儿子...

箕谷之战发生后,赵云是如何大战曹真数万兵马的?

箕谷之战发生后,赵云是如何大战曹真数万兵马的?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书之后,开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挥师两支,一支由赵云率领的偏师做疑军,对外宣称由斜谷道进兵,吸引魏国主力,而诸葛亮本人则亲率一支主力,进攻岐山,形成一虚一实,双管...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还不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的妃子和宫女后来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军紫禁城建立大顺政权之后,皇宫中的妃子宫女被义军掳走,被欺辱被杀害甚至忍受不了被欺凌自杀。她们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一起去死呢?最起码不至于被欺辱至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成就创东发学派黄震为学宗朱熹,兼综叶适“功利之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批判“心即天”和道器为二物观点,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下令从洛阳起驾南巡,带着身边的文武百官和大批宗室,移驾去了江都。至于长安(当时叫大兴)和洛阳这两座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杨广甩给了两个孙子镇守。这是一次杨广主动逃离政治核心圈...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休复...

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一个人敢造反

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一个人敢造反

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活着时,不管是陈胜吴广,还是项燕项羽,为何没人敢反秦?秦朝虽然只存在区区几十载只有两位皇帝,可这两位皇帝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雄才大略,旷古绝今的千古一帝,而另一个就成为贪图享乐的皇帝,导致民怨四起最后让秦朝走向了灭亡。可是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