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挣扎:形式再好也无法逃出生天
当 *** 战争的烽火在虎门燃起,晚清群臣都没有发现帝国已被卷入了新一轮世界变局。但这场聚变并不源自19世纪,甚至出现在清朝出现之前。
当我们把视线投向更早的明朝,帝国在早期就已经面临生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复杂变化。居于东亚朝贡秩序中心的强权,正被昔日的藩属国不断挑衅和蚕食。
王朝的新挑战
明朝几乎完全建立在蒙古帝国基础上
明朝开国便承袭蒙元帝国的遗产,包括接手国际体系、社会组织和政权体制等方方面面。建国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较之于之前的所有王朝也更加理想。早先的蒙古崛起,实际上为中原本部扫除了周边的所有强势政权。这让朱元璋的新朝在建立之初便拥有极其优越的发展环境。
但明朝初年的皇帝却推行了相反的政策。洪武皇帝积极推行洪武体制,试图把整个帝国建设成官府直接统辖的大农村”。于是,帝国坚持守势,实施海禁并停止主要征伐。但仅仅过来一代人时间,永乐帝便积极推进开拓,维护蒙元遗留下的东亚甚至是中西亚以东体系。为此,施行了十分积极的对外政策,包括数次北征元朝残部以期彻底消除威胁、巩固东亚国际领袖地位、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和积极营造东亚朝贡体系等。
明朝的治理模式大体上就是将推广“农村化”
这一时期,明朝已基本巩固了帝国的权威和力量。但世界体系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当明朝皇帝积极营建帝国的天下秩序时,西方殖民势力正在寻找契丹的路上。探索的脚步远比征服的浪潮慢下几个回合,而铁蹄兵锋更比宗教精神来的晚一些。
公元15-17世纪中叶,亚洲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 国家开始自陆地大肆东扩,欧洲基督教势力开始从海上东来……当然,这次大扩张的主要力量已经不是隋唐时期东扩的 *** 人,而是皈依了 *** 教的突厥人。
明朝初期 *** 教同样在南洋扩张
差不多与明朝建立同时期,中亚兴起了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帖木儿帝国。1404年,他们在几次打探虚实后终于兴兵20万东征。但帖木儿本人在1405年1月病逝,否则以当时靖难之役后捉襟见肘,明朝很难完全抵挡。苦苦经营的东亚秩序,也免不了陷入更大的危机。
*** 教的东扩不仅改变了传统东亚下的文明版图,也使明朝之一次完全暴露在强有力的异文化面前。但如果不是另一股势力的变化,明朝乃至东亚世界的历史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个变化就是佛教的复兴。
佛教复兴在一段时间内阻挡了 *** 东进
七世纪时的印度,佛教徒在吸收印度教部分修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密宗。之后,凭借其传统的强大交通 *** 和贸易交流体系,佛教逐渐渗透到东南亚诸国。不仅形成了中南半岛的佛教文化圈,也暂时为明朝在南方遏制了 *** 东进。北方还有意密宗向藏区的传播。之后,藏传佛教又继续向北传播到蒙古地区。
这样,东亚自古典时期逐步确立的儒家文明圈,终于和佛教、 *** 教形成新的均势。少量基督教和琐罗亚斯教信仰夹杂其中,基本奠定了日后的亚洲文明势力版图。
明朝的样子 其实尤其对手所联手塑造
王朝衰落和世界性危机
明朝的旧制度无法应付17世纪的世界
步入晚明,帝国已无法有序维持原来的国际秩序,崩溃也就在眼前。在当时,整个17世纪的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度左右。到明朝即将灭亡时,气温达到历史更低,成为历史上的第五个小冰河期。气候转向干冷会极大影响农业生产,加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高额而不均等的税收,虚假的商品经济繁荣对帝国政权的侵蚀……
这导致北方农民纷纷破产,成为野心家的附庸和帝国叛乱者。大规模流行的瘟疫也在摧毁帝国的统治基础。更可怕的是,明朝自中后期便开始过度依赖海外输入的白银,脆弱而低效的金融体系在国内外压力下直接崩溃。但至今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类全球气候变化往往不局限在东亚。也就是说全世界都在遭遇冰期,却唯有明朝没有幸存下来。
明朝亡于小冰期 本身就说明问题不在气候方面
早期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更是导致东亚政治和军事局势巨变。明初曾面临海外危机,但那仅仅是没有实现的前奏而已。等到17世纪来临,当初舍不得视人的先进军事技术已经全部落伍。
传统东亚朝贡贸易,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区域经济的联系和发展。但在世界变局的冲击下,西方先进的火器和军事技术相继传入,促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的崩溃和地区强权的兴起。因此,东亚地区强权纷纷向明朝的权威发起挑战,并给武器落后的帝国制造麻烦不断。
明朝的江山落入他人手中 包含更多的必然因素
周边国际形势的迅速恶化,导致晚明集中爆发了中日、中荷、中缅等几次大战。这让本来已经衰落的军事体制和脆弱的税收体制,一再被逼到崩溃边缘。终于在拖着红衣大炮的满洲大军面前,明帝国被彻底击倒。
由于进程相当迅速,程度非常之深,不禁让人产生了可以改变历史的错觉。但前有明初就设立的糟糕制度,后有国际局势的不可逆转,明朝无论如何都无法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