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妻妾之间是如何相处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妾吗?

历史文化5个月前 (05-09)480

前言

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人生大事。然而,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下,一夫多妻是常态。如果你是男人,你能娶一房妻妾;可若你是女人,你只能忍受丈夫身边有别的女人相伴。正室对此就甘心吗?妻妾之间真的能相安无事吗?她们到底是如何相处的呢?

一、天作之合 父母之命

在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两家结亲,看重的是彼此的家世、地位是否相当,而不是新人是否两情相悦。莫言就是地主家的女儿,按规矩,她只能嫁给另一户人家的公子。母亲早早为她相中了一门亲事,男方是本县首富之子。一纸婚书将莫言许配给了素未谋面的未婚夫赵鸿。

新婚之夜,赵鸿才与莫言见了之一面。两人虽是陌生人,却已是夫妻。洞房花烛夜过后,婚宴又连办了三天。喜庆的氛围掩盖了莫言的忐忑。成婚数月,她渐渐了解了丈夫的为人:为官清廉,性情儒雅,虽算不上恩爱缱绻,但也相敬如宾。对于这桩指腹为婚的姻缘,莫言也就慢慢接受了。

一年后,莫言诞下一子,取名赵忱。婆婆笑逐颜开,将外孙抱在怀里,喜不自胜。公公赵大人也难得露出欣慰的神色。丈夫赵鸿更加礼遇莫言,夫妻俩相处愈发融洽。就这样,莫言在赵府过着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但她不知道,平静的背后,正酝酿着波澜。

二、正室纳妾 各司其职

三年后的一天,赵鸿对莫言说起了纳妾一事。他解释道,前些日子,表弟家遭逢变故,表妹蓝竹无处可去。赵鸿想收她作妾,也算救济亲戚。莫言思忖片刻,便应允了。作为正室,她知道丈夫纳妾是天经地义,自己无权干涉。

蓝竹入府后,莫言嘱咐下人好生照顾。她明白,丈夫纳妾,看中的是妾室的生育能力。自己为夫家培育继承人的重任,也可以由蓝竹来分担。况且蓝竹温婉贤淑,很得婆婆欢心,莫言更加放心了。

很快,蓝竹就怀上了赵鸿的孩子。十月怀胎后,又为赵府添了一子。莫言看着摇篮中的襁褓,面露慈爱。虽是庶出,也是丈夫的血脉,她不会苛待。何况蓝竹恪守妾室本分,从不僭越,让莫言很是欣慰。

几年间,府上又添了几名妾室,各自生儿育女。正室主持中馈,妾室相夫教子。只要大家尽本分,赵府就一团和气。偶尔几个妾室斗嘴拌舌,莫言也懒得计较。就当不知道罢,只要不伤及根本,小打小闹算什么。莫言心里明白,一个正室能容人,才不失颜面,才配得起端庄贤淑四个字。

三、坦然处之 大度为上

直到有一天,莫言发现赵鸿对新进的小妾春杏格外宠爱。春杏年纪轻轻,又会卖弄风情,赵鸿被迷得神魂颠倒。莫言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十几年的夫妻,丈夫从未对自己这般殷勤过。

新仇旧恨翻涌上来,莫言差点没忍住冲到春杏房里大闹一场。但她还是克制住了。丈夫宠妾灭妻,自己若是计较,反而显得小家子气。难不成真要学那些愚蠢透顶的女人,去与妾室争风吃醋?莫言冷笑一声,摇摇头。强扭的瓜不甜,丈夫要宠谁,那是他的事。自己的尊严,不能交到一个男人手里。

莫言料想得不错。春杏得宠不过三个月,就被赵鸿厌倦了。幸好莫言没有自轻自贱,否则岂不成了笑柄。她早已看透,夫妻之间,不过是两个各取所需的人。丈夫要妻妾,自己要名分。彼此相安无事罢了。

四、子嗣为重 庶出又何妨

纵然心中百般凄苦,莫言也不曾迁怒于妾生子女。在她眼中,他们不过是无辜的孩子。有一次,庶出 *** 丹茜发烧,莫言亲自喂她喝药。药苦得很,丹茜哭闹着不肯喝,莫言轻声安慰,一勺一勺喂下去。

是夜,丹茜烧退了。莫言守在床边,瞧着孩子熟睡的脸,眼中泛起泪光。天下父母心,她疼爱这些孩子,与爱自己的嫡出子女并无差别。若是哪日自己无儿无女,他们还指望着这些庶出照应呢。

世道不公,嫡庶有别。可天性无玷,孩子无罪。莫言从没苛待过府上的任何孩子,无论嫡出庶出。她教导子女,要以德服人,以善济世。她告诫侄女,切莫争宠斗艳,要崇尚正道。她谆谆教导,只望孩子们能明事理,成贤德,不负所学,不辜负一番苦心。

五、宦海浮沉 后院平安

赵大人仕途颇顺,朝中颇有名望。只是官场险恶,是非不断。有一日,御史参了赵鸿一本,说他结党营私,意欲谋反。朝廷震怒,罢免赵鸿官职,发配边疆。

乱世之中,妻妾成群,反倒成了负累。大多数妾室都逃之夭夭,剩莫言和两名妾室留在府中。生死存亡之际,贵贱有别已不足挂齿。莫言料理家事,打点口粮,安抚众人,又四处求援,想方设法营救丈夫。终于,皇上念在赵鸿曾有功于社稷,特赦其罪,免除死刑,只革职闲置。

赵鸿自此金章玉绶尽失,囊中羞涩,府中凋敝。莫言却丝毫不以为苦。她安慰丈夫,富贵荣华本非长久,眼下虽然落魄,但一家团聚,儿女绕膝,便是天大的幸事。妾室虽仅剩几人,但都恪尽职守,相夫教子,未曾添乱子。

纵有满腹委屈,莫言也不曾迁怒于人。她若能体恤下人,自己的丈夫,自然更该善待。这场风波,让赵府妻妾之间反倒更加和睦。共患难,见真情。莫言不禁感慨,原来只要持正守道,夫妻同心,后院自然安宁。

结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莫言携一家老小,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贤妻良母,以德服人,恩威并施。她与妾室们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她疼爱嫡出庶出,一视同仁。她不争不抢,泰然处之。

或许,古代的婚姻,讲究的就是&34;四个字。夫妻间不必如胶似漆,只求形同陌路。正室若是大度,妾室若知本分,皆大欢喜,两全其美。再者,子嗣才是正室的立身之本,何须与妾室争风吃醋,自毁名声。

莫言的故事,折射出古代婚姻的方方面面。其中固然有不公,但若正室和妾室都能坦然处之,反而能收获平和。在礼法森严的时代,女子们用智慧开创出一方天地,在千年流传至今,熠熠生辉。她们的故事,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440.html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妻妾之间是如何相处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妾吗?” 的相关文章

在水利、书法等方面,陈尧佐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水利、书法等方面,陈尧佐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

盘点汉朝六位以寡妇身份再嫁,最终母仪天下的女人

盘点汉朝六位以寡妇身份再嫁,最终母仪天下的女人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视上面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听起来烈女、忠臣的气节令人敬佩,其实...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古代宫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的?近几年,清宫剧非常受观众们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看后宫皇后和众多妃嫔们为了争夺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着实有意思。在清宫剧中,后宫的斗争激烈程度丝毫不比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你死...

钱惟演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在文学、藏书方面有哪些成就?

钱惟演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在文学、藏书方面有哪些成就?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学家,秦国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幼好学,随父归宋,历任右屯卫将军、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直秘阁、吏部司封郎中、知制诰、给事中、知...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在三国这段历史里,赵云应该是人气最高的人物,因此在很多流传的故事和评书评话中,赵云上升为老四,刘关张呼赵云为“四弟”,那么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这一称呼确实一点也不过分,用刘备的话就是:子龙从我于患难,岂是富贵所能动摇?赵云不仅是在刘备患难时追随的,更是...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田氏齐国第五位国君,在位共19年,齐威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攻燕,几乎灭亡燕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

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会被惩罚吗?

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会被惩罚吗?

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会被惩罚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是一种大罪,远非当今仅停留于道德谴责的范畴。《金瓶梅》中,西门庆是在当地权势熏天的官吏,与潘金莲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若不是西门庆有钱有势,最少要判一年半的有期徒刑,而潘金莲则是两年。同时按照法律,武大...

历史上荆轲作为刺客,他的真实实力如何?

历史上荆轲作为刺客,他的真实实力如何?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公元前227年,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警报传来,燕王喜惊恐万分,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计策,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提起刺客荆轲此人,《史记·侠客列传》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